在上甘岭的七号坑道内,蒋诚正架起机枪在四周警戒,此刻的他已经在上甘岭坚持了整整四天。
许多战士都已经在防守中牺牲,阵地在美军的狂轰滥炸之下变得支离破碎,茂密翠绿的山头如今也已经变得漆黑一片,远远看去仿佛只有几根烧焦的矗立在阵地上。
但是阵地下面的美军知道,此时就在这一片已经被炮火烧焦的阵地上,有一群可怕的“魔鬼”在坚守着。
蒋诚正在警戒时,突然一声炮响打碎了周围的平静,他立马打起十二分精神,因为他知道炮响过后敌人就要发起新一轮进攻。
这一次美军并没有和平常一样在炮火结束后进攻,反而随着炮火不断推进。
蒋诚见状不顾炮火地摧残,立刻架起机枪进行反击。
就在蒋诚不断射击的过程中,一发炮弹炸在了蒋诚的旁边,炮弹炸裂之后的弹片在蒋诚的肚子上划出了一个大口子,还没有感觉到疼痛就看见自己的肠子流了出来。
身负重伤的蒋诚最终会如何?他能否在上甘岭全身而退?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抗美援朝一级功臣蒋诚的经历。
一、
蒋诚原名蒋启高,出生在一户十分贫困的家庭中。
因为当年局势的混乱,让年幼的蒋诚就尝尽了人世间的百态。
他曾经拿着一只破碗走街串巷的四处乞讨,也曾为了一顿饭给别人家帮工。
那时候蒋诚家里仅仅只有两间房两亩地,却要养活家里七口人。
贫困的家庭让他选择走上参军的道路,起初参军蒋诚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将一直欺压他们的地主赶跑,能够多分出一点田来让家里不再受穷。
他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加入了第二野战军,在部队的这所熔炉里,蒋诚发现自己考虑的还是狭隘了,此刻的他已经将自己的志向从赶跑当地的地主到解放全中国受苦的群众。
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蒋诚”,表达自己诚信待人、忠诚国家的理想。
在战斗中,蒋诚果敢勇猛在进攻时毫无畏惧,在防守时一脸坚毅,这样的作战风格让他成为了连里的作战标兵。
在抗美援朝战役开始时,蒋诚已经是团里机炮连的副班长。
在他扛起机枪踏过鸭绿江的时候,蒋诚斗志满满,只有打败美国才能让中国长期处在和平之中,这是他身为军人的责任。
蒋诚跟随所在的十二军在朝鲜战争中参加了许多大型战役,例如金城防御战以及第五次战役,当时的蒋诚心中只有一种信念那就是将所有的敌人抵抗在国门之外,将所有敌人都消灭干净。
因为其作战勇敢,蒋诚在金城光荣入党。在入党后没多久,蒋诚就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上甘岭战役。
相信大家对于上甘岭战斗只知道它战况惨烈,但对于这场战斗的经过却了解不深,下面咱们先来简单说一下上甘岭战斗的背景。
1952年美军在朝鲜战场上逐渐丧失主动权,胜利的天平朝志愿军倾斜。
不甘心的美军想要利用强大的海空优势在谈判桌上增加一些底气,于是他们开始了“摊牌行动”,这次行动美军打算将志愿军从上甘岭上驱逐出去。
为了这次行动,美军可以说拿出了浑身解数。
仅火炮就达到了三百门并且还有四十架战机随时待命,此刻他们的目标并不是志愿军的某一个军,而是防守在上甘岭两个阵地的第十五军四十五师。
在战斗开始之初,美军就对志愿军防守的阵地进行了高饱和炮击,每一秒就有七八发炮弹炸在阵地上。
虽然四十五师也与美军交战多次,但是也没有遇到这么强的炮击。
很多战士被炮弹震的耳朵流血失聪,甚至有一名十七岁的志愿军战士被炮弹的冲击波活生生的震死。
本来,这场行动的指挥官范弗里特想要利用猛烈的炮击来快速地完成任务,他在接受任务时甚至表示仅仅用美军一个师和韩军两个营伤亡两百人的代价就能完成任务。
可是,事情的结果让他大跌眼镜。
虽然四十五师仅仅只有数千人,但是战士们的斗志是不会被炮火撼动的。全师将近一半的步兵连被二次重建,五千多名战士长眠在上甘岭的阵地上。
他们用生命和信念打碎了美军的幻想,美军只能不断增兵,战斗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美军调集了整整六万多人和将近两百辆坦克,目的就是为了将四十五师赶出上甘岭阵地。
面对如此巨大的实力悬殊,四十五师依旧死死坚持。
在他们漫长的半个月中,诞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
例如用身体连接电话线的牛保才,他的左腿被敌人炸断后依旧没有忘记自己连接电话线的任务,他用嘴咬住一头的电话线,另外一头用手拿住,他自己成为了一条炸不断的“电线”,正是他用生命连接的三分钟,为防御部队赢得了宝贵的炮火支援。
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黄继光,他原本是一名通信员并不是一线战斗人员,但战斗的白热化让他所在的连队仅仅只有十六人。
黄继光在战场上黄继光作战勇敢,在一次攻击地堡的过程中,黄继光在没有炸药的情况下依然选择用身体为战友争得进攻的机会。
正是因为这些战斗英雄的存在,让美军始终没有彻底拿下上甘岭阵地。
坚守半个月以后,志愿军决定派兵支援上甘岭,在这次支援上甘岭的部队中就有蒋诚所在的九十二团。
根据上级的安排,九十二团被安排在上甘岭的前沿阵地,并且他们要在这里防守三天随后展开反扑。
二、
初次到达上甘岭的蒋诚,面对阵地上的惨烈场景也是十分震惊,很快他就将这份震惊转变成为战友报仇的斗志。
他利用重机枪占据绝佳位置歼敌四百多人,甚至当美军飞机前来轰炸时,他看到美军飞机正在十分嚣张的低空飞行,直接举起机关枪对准美军飞机进行三次点射,将美军的驾驶舱盖击穿。
看到驾驶舱破裂以后,美军战机紧急拉升逃离战场。
就在第一架战机逃走没多久,又有一架战机有恃无恐地低空飞行。蒋诚有了上次打飞机的经验以后,这次直接趴在弹坑里,将机枪架在外面,看到战机俯冲过来就瞄准战机头部射击,战机飞过就瞄准机尾上方射击。
凭借着蒋诚总结的打飞机经验,蒋诚很快就击中飞机油箱和发动机。刚刚还在肆无忌惮的战绩顷刻之间就冒起了阵阵黑烟,摔在阵地旁边的山沟中。
就这样蒋诚用了不到三百发子弹击伤和击中战机的事迹就在阵地上流传,极大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
不过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蒋诚就遭到了前文所说的一幕,在这命悬一线的时刻,蒋诚直接咬牙将肠子塞了回去,随后继续战斗。
在这样的情况下,以重机枪歼敌400余人,击落敌机一架。上甘岭最强士兵,与胡修道有的一比,一天超度400名敌军,敌人闻风丧胆。
战斗结束后,蒋诚的战友见状立刻将他拖到后方抢救,这才保住性命。
因为蒋诚用机枪对敌人造成重大伤害大大阻击了敌人的进攻,加上重伤之后不肯下火线的行为,很快就被志司嘉奖,在嘉奖令中这样写道:“蒋诚同志在战斗中大量杀伤敌人,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依旧坚持战斗,为战斗的最终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最后蒋诚获得了前线最高的荣誉一等功。
不过当这份奖状从朝鲜寄往国内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并没有送到蒋诚父亲的手中,一直到三十六年以后才被人发现。
蒋诚在伤愈归队以后受到了部队战友们的热烈欢迎,并且成为了一名机枪班的班长,一直到1954年朝鲜战争结束才光荣回国。
回到祖国后的蒋诚并没有选择安逸下来,他跟随部队前往浙江驻扎,在部队建设中又因为表现突出被荣立三等功。
到了1955年,蒋诚服从国家需求选择光荣退伍,他也离开了带了六年的部队。
在蒋诚退伍的行李中,他仅仅给自己准备了一身便装以及一块毛巾和肥皂,还有他在战场上获得的数枚军功章。
回到家乡后的蒋诚,发现自己的退伍除了家人以外并没有人关注。
周围人都没人知道蒋诚在战场上的表现,仅仅知道他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
蒋诚知道自己一等功的身份没有传到家里以后也并没有说些什么,因为在他看来为祖国做贡献是不能太贪图荣誉的。
就这样身为一等功臣的蒋诚,并没有得到政府安排的工作也没有各种生活补贴,蒋诚也从此以后变成了一名当地极为普通的农民。
虽然身份变成了农民,但是蒋诚依旧热衷于国家建设,他在平常都会很早起来耕田种桑养蚕,他想要通过养蚕在改善家里条件的同时再为家乡谋求一条新的出路。
除此以外,他还在农闲时当上了民兵,参加过当地的铁路建设工作。家人对于他的行为十分不理解,对于这种情况蒋诚也只能解释道:“只有国家好了,咱们的生活才能一点点变好。”
三、
1964年,蒋诚的家乡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便在当地推行蚕桑工作,因为缺乏熟练的养蚕工,工作人员就想到了之前有人提起的蒋诚养蚕功夫过硬。
于是,工作人员就找到蒋诚希望他能够和他们一起推广养蚕经验。
蒋诚自然知道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二话不说就放弃了家里的养蚕事业参与到了养蚕推广中,蒋诚的身份也从一名农民变成了编外“养蚕技术员”。
因为当地的村落都比较分散,所以蒋诚每天都要走十几里山路去村子里推广养蚕技术。
无论是从桑树的种植还是采摘还是蚕的养育以及蚕茧的收集,蒋诚都倾囊相授告诉当地村民,并且悉心指导。
每每教会一个人,蒋诚的心中就会升起一股自豪感。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家乡的许多人都学会了养蚕技术并以此为生。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蒋诚夜以继日的努力换来的,与蒋诚一起工作的人回忆起那段时间时说道:“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蒋诚经常在夜里走路,山上的道路十分崎岖,白天走起来都磕磕绊绊的。蒋诚却不以为然,一夜的路走下来,他的脚趾甲都已经踢烂了。”
在旁人的眼中他是一名热心的养蚕工,但是在家里人的眼中却是一名不称职的丈夫与父亲。
因为当年政策的原因,当地政府一直没有给蒋诚安排编制工作,使得他的技术员身份一直是临时工。
临时工微薄的工资根本无法养活起蒋诚一家,原先靠养蚕种地家里的生活虽不说富裕也能够维持在温饱的水平。
可是自从蒋诚当上了技术员,家里的处境就更加艰难。
蒋诚的孩子上学以后就没有穿过合适的衣服,蒋诚的妻子为了让衣服多穿几年就会特意将衣服做大。
而结婚时,因为家里经济紧张也没有举办一场像模像样的婚礼。
这一切虽然蒋诚受得了,但是家里人越来越看不下去,蒋诚的弟弟对于一等功的事情知道一点。
他多次劝蒋诚利用自己一等功的身份,请求组织对他进行帮扶时,蒋诚都选择摇了摇头淡淡地说道:“如今国家也缺钱,咱们家就不要给组织增加负担了,让组织帮助更需要的人。”
从此,蒋诚为了不让别人发现自己在战场上的事情,就将自己一直小心爱护的军功章藏了起来,对于当年在上甘岭、在朝鲜发生的事情他也绝口不谈。
1983年,蒋诚的家乡通过养蚕经济得到了好转,但是崎岖的山路又极大阻碍了蚕丝的出售。
当地政府便准备修路,因为山路多的原因,所以修路不仅需要大量设备更需要大量的资金。因为资金方面的欠缺无法雇佣修路设备,政府只好选择用人工修路。
修路的事情很快就在群众周围传开了,大家都知道修路是一件好事,但是也知道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谁挑起这个头那就是得罪人。
就在无人牵头时,蒋诚从人群中站了出来。他仿佛展现出了在上甘岭时期的斗志,不过此时面对的并不是穷凶极恶的美军而是崎岖不堪的山路。
蒋诚开始四下奔走为修路筹集建设款,在好不容易筹集到建设款以后工程也随即开工。
不过,道路的施工难度远远超过预期,在修了一半的时候就将所有工程款都用光,工人因为发不出工资便出现了消极怠工的情况。
一位和蒋诚关系比较好的村民告诉他说道:“蒋哥,我不想干了,想回家好好种田”
听到村民的话,蒋诚自然知道这不仅是他的意思,也是所有村民的想法。
可是蒋诚也知道,如果这条路修不好那么家乡的经济依旧无法改善,村民们的生活也不会有起色。
蹲在地上想解决方法的蒋诚猛抽了几口烟以后,便好像下定什么决心一样对所有村民说道:“钱的事大家不用着急,我已经想到了办法。”
蒋诚说完便出去筹集资金,村民们干了几天以后,蒋诚终于扛着疲惫的身躯来到工地。他从身上掏出了崭新的人民币,所有人都不知道他这笔钱是从哪里弄来的,但正是因为这笔钱,修路的工程顺利结束。
四、
1988年,蒋诚所在的合川县准备修订一下县志,将一些县里的突出人物都写进县志里,这其中负责编撰革命军人事迹的是王爵英。
王爵英在整理资料时发现了一张一等功的喜报,这份喜报后面写着:“由八区退回,查无此人。”
常年收集资料的王爵英自然知道这份一等功喜报的重要性,他也知道正是因为这份喜报没有送达,使得一名一等功的功臣没有得到他应有的待遇。
于是,王爵英就开始在周围探访。因为通过喜报来源得知,这封喜报因为“兴隆乡”写错所以送错地址以后,王爵英就前往兴隆乡探访。
终于,王爵英在蒋诚弟弟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隐藏三十多年的蒋诚。
这件消息传开以后,仿佛在合川县点燃了一颗炸弹。
合川县的报纸向人们宣传当年蒋诚在上甘岭所发生的事情,蒋诚周围的人才知道,英雄原来就在他们身边。
但英雄的待遇却让人唏嘘,他依旧是一位蚕桑站的临时工,临近退休的他连退休金都没有。
很快,合川县政府为蒋诚恢复了一等功身份,并且成为了带编制的技术工。
但是这些都没有让家里人高兴起来,因为他们还有一个心结没有解开,那就是蒋诚带来的那笔修路款。
对于这笔修路款,除了蒋诚以外,他的三儿子最有发言权。
当年,蒋诚的三儿子蒋明辉刚刚工作没多久,蒋诚就把他叫在身边说道:“有一件事我想了很久决定告诉你,当年修路,我个人贷款了一笔钱。”
听到父亲的话,蒋明辉微微惊地问起贷款金额,蒋诚告诉他加上利息一共欠了两千四百多元。
如今两千多元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在那个时候两千四百元无疑是一笔巨款。
此时的蒋明辉省吃俭用才攒下一千多元,他也已经为结婚做准备。
但是,面对父亲的欠款,他还是一脸坚毅地说道:“我来还”。为了还钱,蒋明辉还将自己的婚房卖掉,差点让自己没法结婚。但就是这样的情况,蒋明辉依旧认为自己和父亲做得对。
如今的蒋诚依旧九十多岁的高龄,但是我们依旧能从他的眼中看到一股斗志,因为年事已高已经无法参加劳动,但是他依旧每天穿着旧军装听着新闻。
通过新闻的报道,蒋诚能够感受到他所奋斗且热爱的祖国正在飞速的发展!
编者简介:宋小乐,一位90后奶爸,普通家庭出身,专职写作5年,靠自媒体写作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与多家新媒体公司有合作。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赚钱感兴趣,想每个月都能靠下班时间做副业、兼职,可以微信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今日人物志”,一起探讨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