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价收购微信号_长期高价回收微信号

24小时在线收购微信

初遇!24小时收微信号(微信号24小时交易平台)

频道:24小时在线收购微信 日期: 浏览:28

文 | 汪慧

编辑 | 方婷

(特别鸣谢本次实验参与者:康小英子、Turbo、九连环、郑媛、阿彤木)

编者按:80后、90后、00后——比起按照年代生硬划分人群,并从这些数字代际中寻找他们各自的特征,我们更喜欢用“年轻人”来形容一个群体。他们也许才刚上大学,也许已经年近30,特征包含但不仅限于中二、追星、爱看动漫、成天埋首社交网络。这不是因为他们是90后或00后,而是因为他们正年轻。36氪“年轻人啊”系列致力于发现时下年轻人们最关心的娱乐及消费趋势,欢迎继续关注本专辑。

“天下苦微信久矣。”

这是每个想要挑战微信社交地位的创业者的立论。

每天发圈的就剩微商和广告,承载工作、学习、家庭以及陌生人关系的微信,越来越重,越来越杂了,于是人们揣起手,谨言慎行,朋友圈只剩下只展示三天内容的一条线。而微信7年,也足以见证一个人从血气方刚到棱角圆润。不少人都在期待社交产品的新鲜感。

但是社交平台创业从来是门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生意,而且成功者还能享受很长一段时间增长的惯性。沉淀了十个亿用户的微信,拔一根毫毛都变现可观。比如拼多多在财报中,就郑而重之地将微信入口5年的“租约”计入无形资产。

微信的疲惫和成功的诱惑,都被创业者看在眼里。创投圈对社交平台创业的讨论也多了起来。前有子弹短信打破沉寂,让夜空一亮。子弹曾3天拿到1.5亿融资,来敲门的投资者太多,一度给罗永浩带来了甜蜜的烦恼。

2018年4月成立的微脸WeFace,高喊“这一次,Facebook真的来了”的口号,并于今年11月在应用商店上线。创始人吴昌澍并不避讳谈论微脸和脸书的高相似度,他直言微脸就是中国的移动版Facebook,但区别在于,微脸完全基于移动端。

摩拳擦掌的敌人,还有微信的前高管们。黄天晴——前微信开放平台基础部基础产品中心总监,开发了echo瞬间。echo瞬间偏向图文视频社交。前腾讯微信公众平台产品经理杨茂巍也是echo瞬间的股东之一。目前echo瞬间还在内测中。

微信海外版的前产品负责人岳中琦创建了硬核app,硬核最有冲击力的特色是只能加11个好友,因为岳中琦认为“重要的人没那么多”,直击微信好友关系臃肿冗杂。

这四款被创投业关注得较多的产品,使用起来到底如何呢?36氪的一群小伙伴们用一周的时间(11月21日—11月27日)对子弹短信、微脸、echo、硬核,进行了体验,试图从普通用户的视角,探讨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社交新形态。

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是,能够冲击微信的大概率不是锤子这样仍然主打文字的社交产品,而是图片,或者声音为主的产品。总而言之,需要给用户来点好玩的。ZEPETO目前还远远没有形成社交氛围,但它起码已经体现了好玩的特色,让用户愿意自发传播,自发产出内容。至于视频社交,现阶段也许太超前了。

总体评价:

1、子弹短信——越大而全,越担心它做不好

子弹成名早,但一直没什么社交沉淀。从陈旧的手机通讯录挖来好友,即使加了也不会想聊天。

所以产品团队想用优质内容——话题广场和锤子阅读,辅助客群沉淀。但现在话题不多,内容更新慢,前一天的话题,第二天依旧在最前面。锤子阅读在模仿头条的聚合上,对信息来源做了一道筛选,自媒体少,偏向权威可信的专业媒体。但大搞内容,成本不小,摆在锤子面前的问题是,用户来子弹短信的动力是什么,难道仅仅注册一下,diss一下微信就走?

虽然子弹自夸自己比微信好用,但在它弹出使用教程的那一刻,我觉得我宁愿用微信。

子弹短信有微信式的聊天,微博式的话题广场,头条式的锤子阅读——即时通讯+内容,子弹短信锚定了要做比微信更优秀的微信,然而市场需要第二个微信吗?哪怕子弹真比微信发语音、看短信方便一点点,但它远远没有好到让用户放弃几百个微信好友,挪步到空荡荡的子弹上。

子弹短信真如子弹,一瞬间的惊艳,从最初的App Store社交榜第一名,到如今鲜少被谈论起,话题之后,仍然要回归产品。

2、微脸:中国移动端的Facebook?

微脸直接套用了Facebook的模板。加好友、发布状态、设置状态等界面都很雷同。在体验的一周里,微脸是唯一一款更容易让用户加到弱关系好友的App,通过验证几乎毫无障碍。虽然系统推荐的大概率是一群种子用户,并非真正的潜在好友,但也不失为一种激活策略。

微脸瞅准了现代人的“认亲”需求。人人网的谢幕,并没有抹杀“人以群分”的结网需求,人们依然想沿着关系链,找隔壁班的同学,找校友和同事。

但是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微脸在app社交榜的排名,从发布之初的60多名,一直跌到400名外。所以,摆在创始人吴昌澍眼前的头等大任,就是激活高校、公司的社交关系链。不久前,微脸还上线了给北大学生寄明信片的活动,也像当年的人人网那样,先主攻几所头部高校,再促进扩张。

3、Echo:想要做微信的后花园?

Echo是微信前产品经理的创业作品。echo即为回声、共鸣,echo这个app也是想做一个基于小众共鸣的平台,设想了三五好友建个圈子,真诚互赞的场景。再看老气横秋的微信,好友庞杂,让人不想随便发状态,点赞也让人感到负担和疲惫,身边不少朋友的朋友圈都渐渐成了只显示三天内容。所以Echo定位就是,分流一部分对微信产生疲惫感的用户,让他们重新集群。

不过三四天之后,我们的小圈子就完全销声匿迹了。echo小圈子场景很站不住脚,支撑三五好友迁移的动力是什么?是建一个微信群方便,还是换一个平台?

图像化社交永远偏向一个秀场。没有修好图,都不好意思发,尤其对于精致的一二线年轻人。既然是舞台般的秀场,就需要观众,而在这光秃秃的平台里,放声歌唱却无人鼓掌,好比大R玩家没有众多不充钱的玩家环绕,就没有氪金打怪升级的动力。

echo用了一周,仍然只有我们5个人,它虽然背靠微信,大家的moment消失后,再也没有新的出现,新鲜感过了,大家不来了。不过在我就要得出“echo就是一方孤寂的小花园”的结论时,发现参与实验的好友中有人首页刷出了信息流,可以看到echo好友之外的别人的动态——这似乎是个内测中的功能,也许echo的产品团队终于发现:如果不能和真正的陌生人产生联系,这放弃了互联网最大的魅力——窥见牢固的小圈子之外,别人的生活。

初遇!24小时收微信号

左为作者的echo首页,右为某好友首页出现的信息流

4、硬核——创始人可能还在思考方向,11个人的社交到底怎么做。

这是被弃用最早的app,加好友难,聊天难,使用中一头雾水。但是它还在内测中,未正式上线。

一周体验报告

Day1:充满新鲜感

微脸:

虽然号称真实信息、真实姓名,但是我用了甄嬛的照片当头像,居然顺利通过了。选择生日的时候,我选择了假信息,1994年,没有被抓包。

说到与用户打招呼的第一个界面——登录界面,不少中国社交平台创业的一大败笔就是,要求访问通讯录。产品经理你好,这已经是8102了啊!要么不存手机号,要么就往微信存了。 这是微脸、子弹短信落入的第一个俗套。

“安卓机上的微脸,强制访问了通讯录,但是通讯录中没有一个人用,有点想卸载了。”

微脸刚开始给每位用户推荐的人都是一样的,这些好友带着俊男美女的头像,不少带有教育和工作履历背景。加了其中一个后,推荐的潜在好友,都会自动和你有一个共同好友。可以理解,在用户体量不大的情况下,需要给单个用户多推好友,这样才能让用户的页面多刷出来一点信息。

子弹短信

子弹刚诞生,激起水花的时候,有些人注册了,还在朋友圈晒子弹二维码。但是这些人也离开得最早。

“关联通讯录之后发现已注册的朋友有不少。但是申请好友都没有通过,应该都卸载了。”

“用子弹短信加通讯录中唯一一个使用子弹短信的好友,但是她没理我,微信询问得知早就弃用了。”

不过子弹短信不愧是明星app。虽然没有几个好友,但是有话题广场、锤子阅读的内容撑腰,依旧可以在没有几个熟人的情况下,带动起部分粘性。

话题广场下有很多##频道。在#我有一个群#的话题下,很多用户贴了群的二维码。比如“喜欢历史的朋友进群交流”、“英语阅读群”、“厨艺群”、“水族花鸟群”等,颇似qq群,连接了较弱的关系。

用户进自己感兴趣的频道浏览或发帖,比如#深夜发吃报复社会#,就是大家晒吃。在#内容引起极度舒适#下,有一些有趣图片。整体来看,子弹短信的图文质量挺高,且很丰富。

“看到比微信好友还陌生的通讯录好友,被加到子弹短信上,我对这种社交毫无兴趣,因为这些人躺在我的通讯录里好多年,要联系,我老早加微信了,倒是有点期待子弹短信怎么做内容。”

但是做内容是费力的,子弹的新闻分类还不多,关键问题在于,看不到这是啥时候的新闻,今天都11月21号了,首页还是王思聪庆祝IG夺冠。

Echo瞬间

初遇!24小时收微信号

Echo瞬间是微信前产品经理创业的软件。所以登录就有惊喜:登录界面就是单一的微信登录入口。摆明了要把微信的水,分流一部分到自己的田里。

界面简洁到没有前进、后退关闭按钮,变成左滑、右滑。可以随手拍照or上传图片,可以在图片上加文字,变换字体,也能保存到本地。灵机一动,隐隐觉得它可以是我制作表情包的软件。

echo发布内容,可以同步到微信,或者把微信好友拉过来建个小圈子。但小圈子并不是传统的文字和语音聊天,而是发图。图片上每个人都可以打标签评论,有点像站在图片上聊天?

除了图片,视频上也可以打标签。Echo似乎想做成一个图片or动图版弹幕,所有好友都能在一张图片上标记。

图片上可以发表情,表情显示后会消失,但是这些表情并非表情包,而是系统自带的,苹果风的中规中矩的表情,这点很限制网民的创造力。

硬核

初遇!24小时收微信号

硬核还没上线app store ,所以跟朋友要的邀请码:手机号注册,网名,不需要真名。

硬核的名字很形象生动,开屏界面一个核桃下面写道:重要的人没那么多。所以,硬核只能加11个好友。

界面光秃秃,发了一条动态,觉得很寂寞。就到处找跟别人互动的入口。翻来翻去,终于通过问别人找到了——“找仁”。

找人要输入对方的名字,这也就意味着你得先去微信问别人,“你的用户名是什么”,才能够找到对方。比如好友名是iuxxx,你就必须手动输入这一串,而且硬核也没有二维码名片。

搜到iuxxx后,点击对ta感兴趣,但被感兴趣的对方也没有收到任何提示。还需要你再在微信上提醒一下对方,“我关注你了,我的用户名是iuxxx,你去加下我。”然后,对方去搜索一下你的名字,点击对你感兴趣。终于,你们成为好友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极其累赘的路径。

虽然重要的人不多,但也不能这么麻烦啊。这要多么强烈亲密的关系,才让人坚持翻山越岭、克服重重阻碍,加上好友。

但辛辛苦苦加了好友,也不能聊天。

“我觉得这款软件还没成熟。它还没想好自己要做什么。”

Day2:继续摸索

微脸。发了几条动态,原理跟人人网一模一样。开始在微脸上加好友,虽然推荐的“可能认识的人”一个都不认识,但既然推荐了就来者不拒。加了也没有聊天。

子弹短信。没用子弹聊天,但是瞅了瞅话题广场,感觉跟前一天没有什么变化,也没啥人气。在子弹短信的话题广场,加了不少群。

Echo。惊喜之二来了。微信的“服务通知”提示我,echo上好友给我留言,分享新瞬间了。觉得echo和微信关系果然非同一般。但其他人一直试不出来这个提醒。

硬核。不想用硬核的第二天。但还是上去发了条状态,“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搞不懂这个玩意儿。”想到一个场景:要是我删了一个人,对方岂不是很尬,但不方便删,就只能弃用这个app了。创始人咋想的,为了11个人专门建一个app?

Day3:硬核出局了

微脸。一口气加了不少好友。也有一两个用户主动来搭讪。发现一些微脸用户的个性签名就是自己的微信号。

子弹短信。因为加了几个子弹短信的群,感到非常吵,上去专门一个个设置了免打扰。感觉话题广场还是没啥变化。

Echo。发的状态24小时消失后,保存在我的回忆里,这相当于阅后即焚的理念。继续发了几条状态。不过已经没有第一天的热闹感了。其他人还是试不出来我昨天的微信通知提醒。

硬核已经从我们的名单中划出去了。

Day4:归于平淡

微脸。虽然好友多了一些,但是页面能刷出来的信息流还是太少了。看到了一个卖鞋的微商。哪里有人,哪里就是微商的战场。

子弹。把子弹的群退了一半。特意再删了几个通讯录加的好友,感觉完全没有联系的欲望。

Echo。发的moment都消失了,有种落寞感。特别是翻我的回忆的时候。今天只有我一个人发了新动态。

Day 5:放弃子弹

微脸。零星收到好友请求。盘点了一下微脸好友,发现有一些投资人、腾讯阿里工作的人——这大概可以成为我的工作工具?但也未必比脉脉好用。有人主动来跟我聊天要微信。

子弹。不想再用子弹。

Echo。在“我”的页面上,无内容,不想邀请好友,不想建圈子。

Day 6:有点无聊

微脸。虽然已经有三十几个好友了,但是页面刷出来的信息流太有限了。今天看到的还是昨天的状态。

Echo。孤独的一个我。不想用了。

Day 7:尾声

微脸。搜了一下创始人吴昌澍的名字,并通过了!互动热情大涨。但是当时一起体验其他好友早已不用微脸了。

虽然这四款产品都有各种各样的产品逻辑,或是破解微信的冗余关系,化繁为简,或是从社会网络的角度,让人沿着关系结网,但是它们都统一地缺乏一个引爆点。

即使子弹短信话题度不减,排名维持在百名左右,不温不火,近期完善了用支付宝扫码、能点开抖音、微博等链接分享,但是,它只不过更像现在的微信,而且还是比微信差太大。

也统一地缺乏一点想象力。

谁引爆了?

1、基于虚拟人物和图片的Zepeto

初遇!24小时收微信号

迈入12月,捏脸图让朋友圈变得有点热闹。这些图片分享自这款韩国Snow公司开发的3D虚拟形象社交软件Zepeto。用户在上面可以捏脸,像QQ秀一样从商城买漂亮皮肤,买道具装饰自己的卧室。

提到捏脸,Zepeto可不是当年稚嫩的脸萌。脸萌的创始人郭列,当年仅是一名大学在校学生,凭借兴趣做出了脸萌。而韩国Snow公司则在美颜自拍领域深耕多年,旗下还有snow、B612、looks、Line Camera等app。韩国是一个以追逐颜值著称的国家,Zepeto的母公司Snow,显然在揣摩人们比美,以及自我展示的心理上有很深的洞察。

12月2号,Zepeto在维修升级,但大量用户依然在源源不断涌入,app变得异常卡顿、不断黑屏和白屏,但依旧没能阻止Zepeto的排名迅速超越今日头条,蹿升为app store免费榜的第一名,并全天霸榜。目前,Zepeto用户数已经达到百万级。

在商业模式上,Zepeto是个一出生就能赚钱的app。用图像社交,并打通微信脸书Twitter,迅速获客;并树立“红人”(也不会受红人牵制),引导用户预期,“我也想这么时尚!”,促进皮肤销售,用户要么充钱,要么看广告 or 玩游戏赚钱。

但是Zepeto服务器不稳定,持续败坏用户体验。就在刚刚我打开Zepeto时,发现自己的账号被清空了,而昨天我刚买了一套圣诞装。

而且,Zepeto还面临的一个尴尬境地是,人们在软件里捏脸合影,但最终还是回到微信朋友圈和群里分享。

2、用歌声交友的音遇

另一款上升很快的交软件是音遇,这是一款以歌会友的产品,但你很难把它当成一款音乐软件。它的logo也是一个音符,看上去跟抖音很像,在音遇上,声音才是硬通货,可以不用看脸。

只不过,跟全民K歌这种以唱歌特好听的大牛为中心不同,在音遇上,侧重的是“抢麦”,每个人能抢到的歌词事实上只有一句,听到唱歌好的大神你当然会赞美,但非要在情歌里加进自由发挥的rap,或者是真真假假走调破音的用户会更让你想关注。观察音遇在微博大V那里投放的软广也可以发现,在启动期,音遇自己也是更推崇以各种搞怪的UGC来吸引新用户。

对年轻人来说,无论是展示图片和声音,都比文字更有意思更有信息量;比起围观各种身怀绝技的人在秀,用自己的创意来参与其中更有意思;比起好不好听,好不好看的攀比,好不好笑,好不好玩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App Store社交榜排名第二的音遇碰到的问题是,如何让那些日常对唱歌一点儿兴趣都没有的用户进来。毕竟,以音乐为门槛,已经足够筛掉一大批人,如果只是为了看段子的话,抖音上就已经有足够多。

我们体验报告中测试的软件,并非是完美的。但它们是改变萌发的端倪,青萍之末的微风。它们背后是想要改变格局的创业者,也连接着一群想要一点改变的用户。

再来看微信,我们感激微信对社会连接方式的改变,但是我们也期待有想象力的社交产品继续问世。交织流动的网络,每一节点的相遇,都闪烁着不一样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