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承载着废品重换新生的废品回收站,一面是“互联网+废品回收”概念下的智能回收服务新模式,前者成为了政府严打,公众diss的靶子,后者则成为人们普遍拥护的香饽饽。二者的境遇天壤之别,令人唏嘘回收行业开始变天的同时,也开启了互联网时代下新的回收体系之路。
北京一废品收购站起火
随着环保常抓不懈,废品回收的话题与新闻就未曾间断过:江西九江瑞昌一废品收购站起火,常州溧阳3个月内将整治527处废品收购点,南山区南头街道排查废品回收站消防隐患,保定高碑店废品收购站违法占地被责令拆除,庆云大队联合多部门对辖区废品收购站进行专项检查,天目湖镇11天清理废品收购站86处,废品回收站开在住宅楼下惹人烦,新余高新一盗窃团伙偷盗线缆十余起再卖废品收购店……
安全隐患、违法建设、销赃通道、扰民、污染环境的弊端,使废品回收站首当其冲成为执法部门治理整治“散乱污”的对象与重灾区。然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备受人们追捧的“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模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
拾起卖、小象回收、小黄狗、乐乐回收等回收平台终端设备的投放,正在成为街头“游商”人员及“散乱污”回收场所的替代者。
据数据显示,我国垃圾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较低的垃圾回收率。垃圾尤其是电子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非常容易变成“环境炸弹”。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垃圾回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5年1月,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供销合作总社制定并印发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其中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在全国建成一批网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回收方式多元、重点品种回收率较高的回收体系示范城市,大中城市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平均回收率达到75%以上,实现85%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85%以上社区及乡村实现回收功能的覆盖、85%以上的再生资源进行规范化的交易和集中处理。
2017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3.5亿吨。
各地也争相出台垃圾分类与回收再利用方面的政策,资源回收被提到了构建美丽中国的议程中。
长期以来,废品回收形成了两难问题:收者沿街吆喝,一天下来收效甚微;卖者或自己到废品回收店卖、耽误时间,或干脆把废品扔进垃圾箱、分文无收。然而,在“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开启下,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称重返现正成为新宠,使废品实现了分类投放,不仅节约了资源,而且减轻了环卫部门的作业量和处置成本,增加了人们些许收入,也培养人们的垃圾分类与回收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治理之难,在源头。创新之难,在观念与技术革新。
对于再生资源行业而言,废品回收只是冰山一角。小易看来,作为回收物之一的废塑料,在“禁废令”中成为执法部门严查的对象,对于从业者来说,在环保压力下,生意难做已毋庸讳言,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与态度、企业的战略与困境从而提供解决方案的新兴的服务模式,往往被视为救命稻草。
目前,“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还处于初始阶段,仍存在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新的替代模式终将在政策、市场以及用户体验的多重考验下得到检验,并形成主流。与之相关的生意也会被更多的用户所认可,逐步转移到能提供专业服务的线上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