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价收购微信号_长期高价回收微信号

24小时在线收购微信

诤友!24小时高价回收微信的简单介绍

频道:24小时在线收购微信 日期: 浏览:16

诤友诗友挚友:爷爷与陈毅元帅的往事

文/何迪

发于2021.8.30总第1010期《中国新闻周刊》

今年7月30日,小鲁75岁了,因疫情,有两年未聚会怀念这位已去世3年零5个月的朋友,于是亲友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追思会。放映了他儿子果果做的纪录片《重逢》,展出了180幅小鲁寄出的明信片,是夫人小惠从1400多张他们寄自世界各地的明信片中精选的,编辑了19段配有照片的旅游故事,分别由小鲁的“驴友”们做了幻灯讲述。

8月26日,又将迎来小鲁的父亲陈毅元帅120周年诞辰,想起了爷爷何遂与陈老总的交往,写下几段珍贵的回忆,为了让前辈们的精神和友谊在后代得以传承和延续。

“诤友”—— 陈老总的救命之恩

1950年初华东军政委员会成立,作为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爷爷被任命为司法部部长,地下党员出身的父亲被任命为农林部副部长,父子同朝,都成为陈老总的部下。我们祖孙三代都住在愚园路俭德坊2号,那里曾是上海地下党经济机构所在地。爸爸很忙,常忙到彻夜不归,睡在办公室;而爷爷却很闲,经他手的文件,常常是走走形式,对此,爷爷心里不舒服。但接连发生的两件事则使他悲愤交加,再次触发心肌梗塞,住进医院。

第一件是1950年6月,他得知挚友吴石在台湾遇难。起因则是中共台湾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叛变,蔡把自己的小姨子搞大了肚子,让身为“国防部”参谋次长的吴石帮助办理离台证,由此坐实了吴石通共的罪名而惨遭杀害。吴石是爷爷的生死之交,1947年4月,由爷爷引见并和爸爸一起作陪,与中共上海局书记刘晓、刘长胜、张执一等会面,接受了中共领导,提供了大量极具价值的军事情报,受到党中央的重视。原来上海局台湾工委也想让爷爷、姑姑留在台湾工作,但因上海解放,爸爸担任了农林处长,负责接管的消息传到台湾,是吴石催促,于1949年9月,亲自将爷爷送上飞机,一别竟成永诀。

第二件则是他的挚友及亲家、我的外公缪秋杰因泄密而获罪,要判监入狱。缪曾任国民政府盐务总局局长,因爷爷关系,同情共产党,我的大伯、二伯都以盐务系统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北平解放后,在爷爷和子女劝说下,由香港回到北平,参加新政府的工作,被任命为中央财政部的参事。在与旧盐商接触时,不慎泄露了政府调节盐税的消息,由此获罪。

作为兼具军人、文人一身的爷爷,最重情义,觉得对不起朋友,也不想活了,不配合治疗,并对前来探视的华东局统战部长陈同生大发脾气,责备不该将吴石的关系转给台湾工委,中共不念旧情,过河拆桥。陈老总得知情况,亲临医院,向爷爷说:“叙老,尽管你不是共产党员,但是我们党的老朋友。我们把你当成老同志老干部一样看待。共产党刚刚坐上台,工作难免有毛病,有意见只管提,不要那么大火气。新中国未来光明得很,你也为此作了贡献,还是要把身体搞好,多看上几年嘛。”老总看到病床桌头上摆着老版本的《毛泽东选集》,为了打消爷爷心中怕得罪共产党的顾虑,大度地说:“叙老也不必非看这些书,放宽心,画你的画,作你的诗。咱们还是诗友嘛。”

陈老总的一番话,打开了爷爷的心结,配合治疗,转危为安。爷爷又多活了十六七年,陈老总有救命之恩。

这也让我想起了第一次亲眼见到陈毅元帅的情景。1963年暑假期间,爷爷带我去政协礼堂参加消夏晚会,迎面碰上了陈老总和上海地下党的老领导、统战部副部长张执一,陈老总问“叙老,你还是那么大脾气吗?”接着是嘘寒问暖,然后在一阵爽朗的笑声中走向棋室,行黑白大战去了。这是我了解这段故事的起因。

诤友!24小时高价回收微信

(1950年1月,华东军政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宣告华东军政委员会成立,这是中央人民政府在华东地区设立的介于中央和省之间的一级政权机关。机关驻上海市,管辖山东、浙江、福建三省,苏北、苏南、皖北、皖南四个行政区和南京、上海两个市。图中前排左12为陈毅,右9为何遂。)

“诗友”—— 与陈老总的文化交往

1950年3月,爷爷致信陈毅市长、潘汉年、盛丕华副市长,表示愿将1936年春在旧上海博物馆中存放的私人文物藏品7330件捐献,作为上海人民的公共文化财产。这批文物来到上海是爷爷毁家纾难的结果。“九一八”事变后,爷爷担任了“辽吉黑抗日义勇军民众后援会”的副会长、总干事,为支持热河抗战,爷爷将祖传及自己收藏的文物运到上海,举办展览,公开拍卖。为免文物流失,经叶恭绰、傅斯年撮合,南京中央研究院收藏了部分珍品,支付奖金4万银元,爷爷尽捐“后援会”,剩余及后续运到的文物暂存在上海市博物馆。遂有了上海解放后,爷爷给陈毅市长的捐献信函。

陈老总接信后大为称赞,认为这是爷爷对新上海的一份献礼。即批示给市秘书长徐平羽,了解情况,拟定接受捐献褒奖方案。经博物馆杨宽馆长、专家蒋大沂的查寻、鉴定,确认了几经迁徙后的文物尚存6895件,并列了文物清单。市府据此,报请中央文化部颁发奖状,并由陈毅、潘汉年、盛丕华正副市长亲笔署名致谢函。陈老总还单独信函上海市教育局长戴伯韬,让他亲往何宅致谢。致谢函写道:“查单开列各项物品凡铜鉴、瓷器、玉印、泉刀,一切形象、文字、刻镂、绘彩,俱是以觇文化之迁流,与历史之发展。今先生不自珍秘,破子孙家宝之例,宏人民共享之怀,嘉惠市民,同怀感佩。”

诤友!24小时高价回收微信

(爷爷向上海捐赠文物尚存6895件,是最早向新上海捐献大批文物的藏家。陈毅、潘汉年、盛丕华正副市长亲笔署名致谢函,并报请中央文化部颁发奖状。)

受到陈老总的鼓励,爷爷十分兴奋,继而又致函陈、潘、盛三位市长:“遂还曾在南京栖霞山创立中国艺典馆置有房屋,并搜集有许多文物……仍然希望能同样地贡献给人民,并交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陈列。”中国艺典馆曾是文人荟萃之地,像于右任、邵力子、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王个簃、傅斯年等等文化界名人都曾造访并留下了字画。可惜南京解放后,无人管理,让人偷盗了不少。所剩的大量古碑帖中尚有文物价值藏品,由上海历史博物馆收存。房屋则捐给了当地政府,成为栖霞小学的校舍。据上海档案馆专家陈正卿考证,何遂是最早向新上海捐献大批文物的藏家,在上海收藏界产生了很大反响,起了带头作用。继之,刘晦之先生、顾公雄和沈同樾夫妇、潘达于女士等都纷纷向新上海捐献了大批珍贵古籍、文物。他们与爷爷的名字都刻在了今天上海博物馆的鸣谢墙上。

文物捐赠是公谊,论私交爷爷与陈老总常有诗文酬答,是诗友。1962年我从海南返回北京读高中,住在爷爷家。爷爷曾将珍藏的陈老总七首《莫干好》词的手稿给我看,有七张十行纸。这是病后爷爷在太湖大矶山华东干部疗养院休养时收到的陈老总诗稿。潇洒的笔迹让我对内心崇拜的陈毅元帅更添敬意,他不仅能在梅岭打游击时,身藏草丛躲避敌人搜捕的危险中写下“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豪言壮语,也能描绘出雨中、雾中、山中、水中莫干山沁人心脾的意境,对症了爷爷养病的状态。爷爷也曾将他手抄的《叙圃诗》手稿送请陈老总指教,老总返还时亲笔写信盛赞爷爷的作品富于爱国思想,并附一诗,诙谐而自谦地说,不过是“佛头着粪”而已。爷爷把信和诗裱在《叙圃诗》长卷卷首,以表达对诗友的敬重。可惜这些珍贵的手稿都毁于“文革”。

“挚友”—— 一幅赠画传承友谊

2017年7月10日,小鲁发给了我一张画的照片,上面题款是“仲弘市长指正 何遂 一九五三年”。小鲁说:在父亲收藏的画作里看到了这张你爷爷赠送的画,我拟要下来转回给你。

我看到画作中的两只芦雁以工笔画成。据我所知,爷爷不画工笔,而且题款也不像爷爷的字体。于是给我叔叔何达转了过去,请他鉴定一下,因为上世纪50年代初他陪伴爷爷,1953年正在做爷爷的口述历史。

诤友!24小时高价回收微信

(爷爷赠送给陈毅的工笔画。)

达叔回复:“这幅画无疑是上世纪50年代初父亲送给陈市长的,当时父亲和陈老总有一些诗词酬答,还替一些画家转送过画作,我见过父亲替吴青霞转送过一幅人物画给陈市长。当时有些画家存在困难,陈老总重视文化人,确实通过他的帮助,有些画家进入了上海文史馆或其他文化机构。其实,这些画家确有真才实学,有的近乎“国宝”,到改革开放以后,吴湖帆的画卖到天价,谢稚柳当了上海国画院的院长、知名文物鉴定家,其妻陈佩秋的绿山水价格也不是一般人所能问津的。历史就是这样,此一时,彼一时也。话说回来,据我了解,父亲只在初学画时,画过少量工笔画,后来就没有画过。工笔画在技艺上相对要求不高,却要长时间趴着描摩,父亲根本受不了,所以凡他署名的工笔画,都是荣宝斋或其他画店画师的作品。这一幅画肯定不是他亲绘,连款识也不是他的笔迹。好像是汪嶽云的手笔,汪是西北大学的教授,帮父亲画过不少画,有时连题款也越俎代庖了。这实在不好说,说不准。自家人,不说也不好,仅供参考。”

我根据这幅画的风格,查找了50年代初在上海的画家,认为很可能出自女画家吴青霞之手,她是当年有名的四大女国画家之一,专攻工笔花鸟。于是与达叔进一步讨论。达叔回复:“我同意你的想法。在上海,我亲眼看见了吴青霞托父亲送给陈老总的工笔画,画的是观世音,极其精美。吴喜欢画芦雁,以父亲的名义同时再送一幅,也是顺乎情理的,而且字很像。”

送画的原因,是想通过爷爷与陈市长的关系,谋份工作。上海解放后,一批以卖字画为生的艺术家一时失去买字画或给他们润笔费的市场,生活成了问题。爷爷爱收古董,写字作画,与文化人交往颇深。特别是在养病期间,与这些书画家交往频繁,也向市政府领导反映过他们的处境、愿望与要求。

爷爷与陈老总有诗文之谊,所以爷爷成了文化人与陈市长直接沟通的渠道之一。遂有了吴青霞以爷爷名义送仲弘市长书画的故事。吴青霞后来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爷爷帮过的人有好几位,达叔提及的人都是爷爷的好友,也有可能曾通过爷爷的渠道,得到过陈老总的帮助,解决了他们的困难,在新中国的文史机构里能够继续文艺创作。

在陈毅元帅120周年诞辰到来之际,写下了这段故事,以纪念陈毅市长尊重知识与文化的精神,缅怀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善待、团结、支持知识分子、文化人士的胸怀,为新政府在上海以至全国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写了这个小故事,我发给陈昊苏大哥,征求意见。昊苏大哥回复:“确实是小鲁看到此画上有尊敬的何遂老署名,就说这画应该送给何迪珍藏。没想到这就引发了你所讲的陈毅、何遂与许多老画家的交往故事。我看了觉得甚好。整个故事说明了老一辈之间的友谊在我们这一代得到传承,令人欣慰!总之,感谢你的文章,进一步加深我们两家的世谊。”昊苏大哥的短信令我更加怀念挚友小鲁,时间推移,怀念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