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张晓玲
5月26日,在蒲城县椿林镇岳兴村村委会,当地信用社设立的“进村办贷点”前聚拢着从四面八方赶回来的群众。院子里,村民们三五成群,谈论着“争当信用户”“争创信用村”的事。
“义成有不良贷款1200元,人都去世25年了。前两天,两个儿子一人一半还了贷款,当场就为每人授信了4万元。”
“在西安打工的平娃,看到微信群里发的创建信用村、评定信用户的消息后,火速搭车回来,却忘了带身份证,又返回西安去取,下午赶回来,授信39888元。”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有不明白的,上前去咨询,啥是“秦e贷”?啥是“秦v贷”?还有“助农服务e终端”有哪些便利?
信用社的工作人员用朴实的语言解释着,“秦e贷”是针对农户,最高额度5万元,用多少、贷多少,随时用、随时贷,用时有息、不用没息;“秦v贷”是针对有营业执照的个体商户或小微企业,授信最高200万元;“e终端”好比把信用社的柜台搬到村里头,就像在村里设了一个银行一样,可存可取,可查询可缴费。
养牛大户毛文平、许文社前来咨询,他们现有规模合起来有110头牛,正合计着开办个“兄弟”公司。听到信用社随时可为他们授信100万元的答复后,毛文平高兴得合不拢嘴,“有信用社做资金后盾,不愁这养牛的事做不大!”
在村委会会议室,信用社的工作人员正为每户农户办理着授信手续。经过采集信息、验证身份、测算额度,村民雷俊红成功授信49888元。她家种植了9亩酥梨,这个授信额度对她来说已经足够了。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她现场体验在手机上操作贷款,听到“嘣”一声,手机提示,到账1000元,前后不到一分钟。雷俊红感叹:“陕西信合真方便,贷款再不胡乱转!”
当信用户有什么好处?种瓜大户刘麦荣深有感触:“瓜商到村里一打听,我是信用户,就敢跟我谈合同。为啥?咱是讲诚信、守信用的人。信用户,就是咱的金字招牌。信用社评定的信用户,含金量高得很。”
的确,蒲城县非常重视信用创建工作。椿林信用社主任权斌说:“一开年,县委组织部和县联社就联合发文,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县联社和镇上、村上层层签订创建协议书,携手共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椿林镇政府大力支持农村信用创建,在全县率先发出公告,帮助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联合信用社开展春耕生产农户贷款需求摸底与投放,组织村组干部与信用社一起开展“背靠背”评级授信工作。并且,用覆盖到村组的“小喇叭”,开展信用镇创建动员,宣讲征信知识,普及法制教育,凝聚起了举全镇之力创建信用镇的合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众越来越支持,越来越理解信用户评定工作。在椿林镇,不少群众为了消除不良贷款信息,出现儿子归还父亲名下贷款,妻子归还已经离婚的丈夫名下的贷款的事。在外地打工的,做生意的,或者放下手头的活,或者专门请了假赶回村里参加信用户评定。授信成为一种新风尚,信用户成了一种荣誉,谁家被评为信用户不但脸上有光彩,而且做生意、娶媳妇都有了优势。
椿林镇信用创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全镇开花、逐村推进,以重点突破的方式,有计划、分步骤实施。椿林镇副镇长徐伟说:“信用体系建设的过程,也是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到服务型转变的过程。”在实践中,群众明显地感受到信用评定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荣誉、形象等外在的东西,还有针对产业规模提升授信额度、利率优惠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等,不但能解忧解愁解急,还能方便投资、促进产业,助力经济发展。在全镇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推进信用评定、解决农户贷款难成为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主要载体。
记者从蒲城县农村信用联社了解到,截至5月26日,该联社为全县农户建档77131户,农户评级授信17098户,授信金额114445万元。“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蒲城县开花结果,落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