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记者在网页搜索“买微信号”等关键词后发现,出现了多家微信号买卖平台,这些平台都在公开出售、批发各种微信号,根据微信的注册时间、实名与否、朋友圈更新频次等不同指标,标价各不相同。记者进一步了解到,相当一部分被收购的微信号,被用来微信赌博、低俗资源售卖、“仙人跳”、公众号刷量、实施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让很多风险意识淡薄的人上当受骗。
根据《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微信账号的所有权归腾讯公司所有,用户完成申请注册手续后,仅获得微信账号的使用权,不得赠与、借用、租用、转让或售卖微信账号或以其他方式许可非初始注册人使用微信账号。显然,微信号的买卖双方已经涉嫌违约。此外,如果这些违规账号使用者还实施诈骗、赌博等其他犯罪行为,还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值得担忧的是,微信号买卖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网络实名制的意义。实行网络实名制的目的在于实现网络空间身份和现实社会身份的统一,督促用户为其在网络上的言行负责,减少网络乱象,从而营造安全、诚信的网络空间。如果做不到将现实的人和虚拟的人一一对应,那么后续对相关法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可能无从谈起。
如果微信账号的安全性无法保证,还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当前,微信依靠社交网络独特的渠道优势、体验优势和大数据优势,为微信金融生态系统中各个金融产品的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这些产品的发展也为社交网络这种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社交金融产品和用户之间通过转账、支付、零钱、充值和提现等功能实现资金的流动,同时还通过不断交换的社交信息进行沟通,因此资金流和信息流成为了金融客体,它们也各自形成了自己的资金池和数据库。用户、产品、资金流、信息流与社交网络这一金融生态环境互相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社交金融生态系统。
微信号买卖问题,就已经暴露出了该金融生态下的数据泄露风险。对于社交金融生态而言,账户的安全是金融支付、理财服务的基本保证,如果这点都无法保证,那么金融服务无从谈起。而数据资产是极为重要的核心资产之一,如果数据的安全无法保证,那么金融二字也值得怀疑。
如今,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以信息窃取、流量攻击、网络钓鱼为代表的黑客活动呈快速增长趋势,而且此类活动相对隐蔽性更强。如果不及时加以遏制,说不定在哪种机缘巧合之下,就会对社交金融生态造成严重影响。虽然,这些黑产从业者的行为还不至于对微信当前的利益造成严重影响,但是潜在金融风险冲击可能会很大,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防范。(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盘和林)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