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犹!24小时高价回收微信秒结平台(高价回收药品微信)
云南历史发展,自秦汉迄元,历史相承,为中国整体不可分割之一部分[1]。明太祖定鼎中原后,派傅友德率三十万大军征云南。乌撒(今贵州威宁)地处西南腹心,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攻下曲靖后,傅友德将主要精力放在乌撒地区。由于历史和资料不足的局限,后人所修方志中该段历史错乱较多。本文引用第一手资料,对傅友德征乌撒时间路线重新考释,供各方参考。先看看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志》(1994年版)的记载: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十一月,派傅友德为统帅,蓝玉、沐英为副帅,率兵30万进入云南,征剿彝族土官。傅令胡海洋率兵5万从永宁直奔乌撒,傅统兵到芒部(镇雄)。乌撒女土官实卜联合芒部彝兵与明军大战于赤水河,彝军战败,死3千多人,余部退回乌撒。明军进入七星关,占领可渡河,实卜归附。随后,乌蒙、东川、芒部也归附明朝。洪武十五年四月,乌撒诸部又起兵抗明,朱元璋命安陆侯吴复、平凉侯费聚统兵征讨,征滇明军也围攻乌撒。七月,乌撒兵败,3万余人被杀。明朝设置乌撒府,命乌撒土官依例朝贡。可以看出,该志认为傅友德统兵参与了赤水河一役,彝军战败后明军从七星关(在今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西部)进入乌撒,后克可渡河(今贵州威宁、云南宣威交界处)。再看四川《叙永县志》(1998年版)的相关内容:明洪武十四年(1374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列侯曹震从之,率师远征云南。分遣都督郭英、胡海洋、陈桓等率师5万,由永宁进击乌蒙。元右丞实卜(女土官)闻讯后,集中兵力于赤水河防御,是时久雨,河水暴涨,郭英令士兵伐木为筏,乘夜渡河,拂晓袭击芒部各营,实卜惊逃。随后郭英与傅友德会师。大败乌撒芒部各部,土司望风归顺。友德军次永宁,命指挥杨广、宣抚使奢禄创修新城,设置永宁、赤水诸卫所。此段提到郭英等从永宁来,进军的方向是乌蒙(今云南昭通),友德军次永宁(今四川叙永),置永宁卫等。如果不参阅更多史料,对以上两本方志的表述,很难发现其中错讹和写得不准确的地方。一、傅友德进军乌撒的有关史料下面,我将近年收集到的有关史料,考证换算为适应现代中国人思维习惯的农历日期表述,并按时间顺序排列,可以清晰地看出傅友德进军乌撒的时间和路线图。洪武五年正月初五,明朝廷遣王祎诏谕云南,被害。《明史记事本末·太祖平滇》(以下写作《太祖平滇》):太祖洪武五年春正月癸丑,遣翰林院待制王祎赍诏谕云南。《滇黔志略》:洪武五年,命待制王祎持诏谕之,梁王犹豫,适元太子使至,遂被害。洪武七年八月,明朝廷遣伯伯诏谕云南。《太祖平滇》:七年秋八月,遣元威顺王子伯伯赍诏往谕云南。洪武八年九月,明朝廷命吴云出使云南,复遇害。《太祖平滇》:八年秋九月,命胡广行省参政吴云使云南。《滇黔志略》:八年,又遣湖广参政吴云谕降,云复遇害。洪武十四年九月初一,朱元璋钦送大军出征。《太祖实录》:洪武十四年九月壬午朔,上御奉天门,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统率将士往征云南。友德等既受命,上谕之曰:“云南僻在遐荒,行师之际,当知其山川形势,朕尝览舆图,咨询于众,得其阨塞。取之之计,当自永宁先遣骁将别率一军以向乌撒,大军继自辰、沅以入普定,分据要害,乃进兵曲靖。曲靖,云南之喉襟,彼必并力于此以拒我师,审察形势,出奇取胜正在于此。既下曲靖,三将军以一人提劲兵趋乌撒,应永宁之师。大军直捣云南,彼此牵制,彼疲于奔命,破之必矣!云南既克,宜分兵径趋大理,先声已振,势将瓦解。其余部落,可遣人招谕,不必苦烦兵也。”师行,上出饯于龙江。《太祖平滇》:师行,上饯于龙江,旌旗蔽江而上。洪武十四年九月二十六,傅友德兵至湖广(今湖南岳阳)分路,一路继续逆江西行入川,一路从洞庭湖西南行入黔。《太祖实录》:洪武十四年九月丁未,征南将军颖川侯傅友德兵至湖广,分遣都督胡海洋等帅兵五万,由永宁趋乌撒。《太祖平滇》:丁未,傅友德师至湖广,分遣都督郭英、胡海洋、陈桓等帅兵五万,由四川永宁趋乌撒,友德等率大兵由辰、沅趋贵州。洪武十四年冬月,郭英偏师攻破乌撒赤水河防线后,转西入芒部。《南夷书》:初,梁王闻舟师来,命右丞率境内罗罗,聚众兵于乌撒以扼吾师。《大定府志》:十一月,英等破贼于赤水,擒乌撒土官阿容等;转西,击芒部。《明史·四川土司》:时征南将军傅友德已分遣都督胡海洋等帅师五万,由永宁趋乌撒……时元右丞实卜闻海洋兵至,乃聚兵赤水河以拒之。《太祖平滇》:先是,都督郭英等出永宁,路多险阻,诸将欲深入。英曰:“破敌贵先声、攻取必自近始。舍近趋远,非策之上也。”遂以兵攻赤水河,去河二十里为营。时久雨,水暴涨,英曰:“贼恃水涨,不意我济。”下令诸军斩木造筏,夜半济河。比晓,敌始觉。遂大惊溃,生擒阿客指蛮,云南诸郡邑皆震。《郭英传》:贼大惊溃,擒乌撒并阿容等。《贵州通志·前事志》:擒乌撒阿容诸蛮。杨荣《郭共神道碑》。按:《太祖平滇》中“阿客指蛮”为“阿容诸蛮”之误。洪武十四年腊月十一,傅友德率主力大军攻克普定、普安等,向曲靖进军。《太祖实录》:洪武十四年十二月辛酉,征南将军颖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兰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率大军由辰、沅趋贵州,进攻普定,克之。罗鬼、苗蛮、仡佬闻风而降。至普安,复攻下之。乃留兵戍守,进兵曲靖。《太祖平滇》:十二月辛酉,傅友德率兰玉、沐英等进攻普定,克之,罗鬼、苗蛮、仡佬望风降。至普安,复攻下之。乃留兵戍守,进兵曲靖。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闻明师下普定,遣司徒平章达里麻将精兵十余万,屯曲靖以拒我师。右副将军沐英谓傅友德曰:“彼谓我师疲于深入,未有虞心。若倍道疾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上所谓‘出奇制胜’者此也。”友德是之,遂进师。《明史·吴复传》:十四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克普定,城水西。洪武十四年腊月十六,傅友德一路在曲靖大败元军,擒达里麻。《太祖平滇》:丙寅,未至曲靖数里,忽大雾四塞。冲雾而行,阻水,则已临白石江矣。顷之,雾霁,达里麻望见,大惊,仓皇失措。友德即欲济师,英曰:“我军远来,形势既露,固利速战。然亟济,恐为所扼。”乃整师临流,势若欲渡。达里麻悉精锐扼水,英别遣数十人从下流潜渡,出其后,鸣金鼓,树旗帜。达里麻急撤众御之,阵动。英乃拔剑督师济江,以猛而善泅者先之,长刀蒙盾,破其前军。敌气索,退数里而阵。我师毕济,友德挥兵进薄之,矢石雨发,呼声动天地。战数合,英纵铁骑捣其中坚,敌众披靡,遂大败,生擒达里麻,横尸十余里,俘其众二万。友德悉抚而纵之,使各归业。蛮人见归者皆喜慰,军声益振。遂平曲靖,留兵镇其地。《明史·沐英传》:元梁王遣平章达里麻以兵十余万拒于曲靖。英乘雾趋白石江。雾霁,两军相望,达里麻大惊。友德欲渡江,英曰:“我兵罢,惧为所扼。”乃帅诸军严阵,若将渡者。而奇兵从下流济,出其阵后,张疑帜山谷间,人吹一铜角。元兵惊扰。英急麾军渡江,以善泅者先之,长刀斫其军。军却,师毕济。鏖战良久,复纵铁骑,遂大败之,生擒达里麻,僵尸十余里。洪武十四年腊月十八,傅友德留兵镇曲靖,分兵趋云南,自率数万大军捣乌撒。《罪惟录·纪·太祖高皇帝》:洪武十四年十二月,南征师都督胡海等趋乌撒,大军繇辰沅趋贵州,攻下普安,抵曲靖,元平章达里麻以精兵十万逆拒,沐英纵击,大败之,获达里麻,分兵应乌撒之师。《明史稿·傅友德》:曲靖平,乃身率众捣乌撒以应胡都督。《太祖实录》:洪武十四年十二月戊辰,征南将军颖川侯傅友德等师至曲靖,击败梁王将达里麻兵于白石江……生擒达里麻,俘其众万计,友德悉抚而纵之……遂平曲靖,留兵镇其地。友德自率众数万捣乌撒,分遣左副将军蓝玉、右副将军沐英率师趋云南。《太祖平滇》:至是,友德自曲靖率师循格孤山而南,直捣乌撒。元右丞实卜收兵屯赤水河以拒郭英等。友德大军至,实卜遁。《明史·四川土司》:(傅友德)复自率师由曲靖循格孤山而南、以通永宁之兵,捣乌撒。时元右丞实卜闻海洋兵至,乃聚兵赤水河以拒之。及闻大军继进,皆遁。《大定府志》:十二月,傅友德率师自曲靖北击乌撒,与英等合。洪武十四年腊月二十一,遣使敕谕傅友德和敦促乌蒙乌撒诸酋长投降。《太祖实录》:洪武十四年十二月辛未,遣使赍敕谕征南将军颖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内使罗信至,知将军调度有方,节制严整,普定诸蛮俱已催奔,但未知此时事势如何,乌蒙、乌撒果降否?前恐蛮地无粮,符报将军令分军回卫,今知资粮于敌,军可不必回也。”同日,遣内臣赍敕谕乌蒙乌撒诸酋长曰:“朕历览群书,见西南诸夷,自古及今莫不朝贡中国,以小事大义所当然。朕受天命为天下主,十有五年,而乌蒙、乌撒、东川、芒部、建昌诸处酋长,犹桀骜不朝。朕已遣征南将军颖川侯、左副将军永昌侯、右副将军西平侯率大军往征,犹恐诸酋长未谅朕意,故复遣内臣往谕,如悔罪向义,当躬亲来朝,否则遣人入贡。摅尔诚款,朕当罢兵以安黎庶。尔其省之。”洪武十四年腊月二十八,傅友德南北两路大军会师乌撒,筑五里岗土城,败芒部、乌撒军队于马方口。《明实录贵州资料辑录》:洪武十四年十二月戊寅,城普定、城乌撒。初,大军破曲靖,征南将军颖川侯傅友德自率师循格孤山而南,以通永宁之兵,遂捣乌撒诸蛮。时元右丞实卜闻都督胡海洋等兵,进自永宁,乃聚兵赤水河以拒之,及闻大军继至,皆遁去。友德令诸军筑城,版锸方具,蛮寇复大集。友德屯兵山岗,持重以待之,诸将欲战,友德故弗许,士卒无不奋勇思致死力,友德度其可用,下令曰:“我军深入,有进无退。彼既遁而后合,心必不一,并力剿之,破之必矣。若使彼据险自固,未易克也。”我军既陈,有芒部土酋率众援之,实卜合势迎战,我军鼓譟趋之,战十余合,其酋长多中槊坠马死,我军势益奋,蛮众力不能支,大溃,斩首三千级,获马六百匹,实卜率余众遁。《黔记·大事记考释》:十四年秋九月朔,傅友德为征南将军……冬十二月戊寅,友德克乌撒诸蛮。《(光绪)镇雄州志》:友德会诸军筑城,版锸方具,蛮众大集,友德持重屯山冈。按,戊寅为傅友德大军初到之日;庚辰为马方口之战结束,傅友德分兵克七星关、可渡河之日。洪武十四年腊月三十,傅友德兵分两路,攻克七星关,占领可渡河。《太祖实录》:洪武十四年十二月庚辰……得七星关以通毕节,又克可渡河。于是东川乌蒙芒部诸蛮震詟,皆望风降附。《明史·陈桓传》:洪武十四年从征云南,与胡海、郭英帅兵五万,由永宁趋乌撒。道险隘,自赤河进师,与乌撒诸蛮大战,败走之。再破芒部土酋,走元右丞实卜,遂城乌撒,降东川乌蒙诸蛮。《明史·胡海传》:十四年从征云南,由永宁越乌撒,进克可渡河。《明史·张龙传》:复从傅友德征云南,镇七星关。洪武十五年正月初七,置乌撒等十四卫指挥使司。《太祖实录》:洪武十五年正月丁亥,置云南左右前后普定黄平建昌东川乌撒普安水西乌蒙芒部尾酒一十四卫指挥使司。洪武十五年正月十四,遣使谕傅友德。《太祖实录》:洪武十五年正月甲午,遣使谕征南将军颖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兰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比得报知云南已克,然区画布置,尚烦计虑。前已置贵州都指挥使司,然其地去云南尚远、今云南既克,必置都司于云南,以统率诸军,既有土有民,又必置布政司及府州县以治之。其乌撒乌蒙东川芒部建昌之地,更宜约束其酋长,留兵守御,禁其民毋挟兵刃。至如霭翠辈不尽服之,虽有云南亦难守也。其从征军士有疾病疲弱者,每卫毋限十人百人可先遣还。”洪武十五年正月三十,诏谕乌蒙乌撒东川等处人民。《太祖实录》:洪武十五年正月庚戌,诏谕乌蒙乌撒东川等处人民曰:“囊者元政不纲,豪杰纵横,朕提师旅,与之并驱,十有二年,然后命将四征,五年而天下定,万姓宁,建号纪元,又十五年矣。华夏蛮貊,罔敢不服,惟尔乌蒙乌撒东川芒部建昌诸夷,抗命弗庭,而云南梁王尤肆陆梁,诱我逋逃,扰我疆埸。用是命征南将军颖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兰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统三十万众,问尔西南诸夷之罪。今得捷报言云南部落俱已降附,故特遣使赍诏,谕尔诸夷,自今有不遵教化者,即加兵讨之。于戏!春秋之义,罪莫大于拒王命纳逋逃,尔等其洗心涤虑,效顺中国,朕当一视同仁,岂有问乎。”洪武十五年四月二十,乌撒复叛。《太祖实录》:洪武十五年四月己亥,吉安侯陆仲亨遣使驰奏:乌撒诸蛮复叛。上敕谕征南将军颖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兰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乌撒诸蛮,伺官军散处,大势不合,故有此变。朕观云南之地,如曲靖普安乌撒建昌,即今势在必守;其东川芒部乌蒙,未可遽守也。且留大军屯聚,荡除乌撒芒部等蛮,戮其酋长,使之畏威,方可分兵守御。彼蛮负固者尚多,尔其慎之。《太祖平滇》:夏四月,乌撒、东川、芒部复叛,傅友德移檄沐英,合兵进讨。洪武十五年六月初九,遣使谕傅友德等合兵攻乌撒。《太祖实录》:洪武十五年六月丙戌,遣使谕征南将军颖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兰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近得报,知盘江道路尚梗,且乏粮食,符到可留兵四百守水西城,以观霭翠动静:普定亦留兵如水西。且令两军合势,日攻乌撒诸蛮,取粮为食,彼将奔命不暇,尚暇捣我空城耶。不然,则士卒饥困矣”。洪武十五年六月二十九,沐英会傅友德进击乌撒。 《太祖实录》:洪武十五年六月丙午,是月征南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自大理还军滇池,会征南将军颖川侯傅友德兵,进击乌撒。 洪武十五年七月二十八,进击乌撒,在可渡河北大败其众。《太祖实录》:洪武十五年七月乙亥,征南将军颖川侯傅友德、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进兵击乌撒,大败其众,斩首三万余级,获马牛羊以万计,余众悉遁,复遣兵捕击之。《太祖实录》:李英为前锋,既克云南……及乌撒诸蛮版,友德等进兵围之,英率所部兵直至乌撒之作窝、壁岩、野沟,土官实卜等率蛮众数万来拒,英与摩下奋前力战,斩数百人而死。《明史·张铨传》:从征云南,则永宁克乌撒。久之,复从傅友德平乌撒及曲靖、普定、龙海、孟定诸蛮。洪武十五年八月初五,遣使敕劳傅友德将士。《太祖实录》:洪武十五年八月辛巳,遣使敕劳征南将军颖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水昌侯兰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卿等提兵深入,振扬国威,擒首帅于曲靖之西,败乌蛮于可渡之北,席卷长驱,扫金马碧鸡而抚金沙,至于金齿不战而服,檄定百蛮,威来八译,将军之劳至矣。欲劳以尊酒,远不能及,特以朕心劳之,尚最之哉。”诏赏府军右等卫征南将士钞锭。洪武十五年八月十九,遣使诏谕傅友德。《太祖实录》:洪武十五年八月乙未,遣使谕征南将军颖川侯傅友德等曰:“得报,知永昌侯驻军建昌,大军七月二十八日已击败乌撒,次第搜捕林箐诸蛮。然此地山高道隘,必不可轻动,宜以永昌、平凉、安陆三侯王、张、郭三都督军会而为一,以大势压之,则一等可殄矣。人自七星关来者,又云芒部乌撒之蛮,至夜举火挈家入霭翠之地。符至,可谕霭翠之民,缚送军前。其关索岭非古正道,古道又在西北,可以大军蹂之,开此道以接普定,则芒部酋长,必尽获以来。将军其熟图之。”洪武十六年正月二十七,划乌撒府隶四川。《太祖实录》:洪武十六年正月辛未,以云南所属乌撒乌蒙芒部三府隶四川布政使司。先是,乌撒等部诸蛮复叛,征南将军傅友德等率兵讨之,大败其众,进军搜捕,余党有潜匿者,皆捕而杀之。诸蛮慑惧,相率来降,至是悉平。以其地近四川,故割隶之。洪武十六年三月初一,遣使诏傅友德班师。《太祖本纪》:十六年……三月甲辰,召征南师还,沐英留镇云南。二、有关傅友德进军乌撒时间、路线的几个问题梳理清楚傅友德进军乌撒的时间和相关史料,就方便阐释需作说明的几个问题了。(一)傅友德进军乌撒的行军路线。白石江之战后,傅友德“复自率师由曲靖循格孤山而南,以通永宁之兵,捣乌撒”,此处说明傅友德“捣乌撒”的路线,有两个问题需作解释:一是格孤山的位置,二是“格孤山而南”的意思。1.格孤山不是一座山,而是山脉。我们看看有关文献的记载:《明(嘉靖)普安州志·山川》:格孤山 在州治东南四百五十里,俗名“故故山”。《清(乾隆)普安州志·山水志》:格孤山 即故故山,在乐民里西南二十里,峰峦簇簇,登临眺望,俯视诸山,如堵嵝然。《清(乾隆)普安州志·古迹志》:格孤山 蠙衣生:“在城东”。《通志》:“傅友德平云南,自曲靖率师捣乌撒之所取道也”。明《一统志》:“在城东四百五十里,俗呼故故山。”傅友德传克普定、普安,进攻曲靖,大战白石江,擒元平章达里麻,遂击乌撒,循格孤山而南。按:故故山在州西南一百里乐民里。《清(光绪)普安直隶厅志·山水》:格孤山 即故故山,在乐民里西南二十里,峰峦簇簇,登临眺望,俯视诸山,如培嵝然。《肇域志》(李孝友校订):格孤山,在州东四百五十里,山在普安、普定间,势极高峻,陟降二百余里,俗名故故山(按:山势雄峻,界连滇蜀。洪武十四年,傅友德自曲靖帅师循格孤山而南捣乌撒)。《方舆纪要》:格孤山 州东北四百五十里。山势雄峻,界连滇、蜀。明洪武十四年,傅友德自曲靖帅师循格孤山而南,径捣乌撒。盖循格孤之南而西北出也。《志》云在州东南,似误。由于《明(嘉靖)普安州志》对格孤山定位不准,读者无法从中找到傅友德进军乌撒的合适路线。也正因为定位不准,引起了后代读者和方志修撰者的注意,对格孤山进行考证和阐释,我们将《清(乾隆)普安州志》《清(光绪)普安直隶厅志》《肇域志》和《方舆纪要》等文献配合阅读以后,通过“在乐民里西南二十里”“界连滇、蜀”“陟降二百余里”“径捣乌撒”等关键语句,结合今乐民镇在盘州市附近的情况,我们推定格孤山不是一座山,而是绵延起伏的山脉,即今盘州市附近向北延伸的莽莽群山。傅友德大军从曲靖退至普安(今盘县)后,进入格孤山,从南向北“径捣”乌撒,走弧形路线:曲靖至普安(今盘州)东北行,普安(今盘州)至水西地(今水城)北行,水西地(今水城)至乌撒(今威宁)西北行。以乌撒(今威宁)为坐标原点,友德自东南来,故《大定府志》有“循格孤山东南赴之”的说法,即“沿着格孤山,从东南方向来”。2.“格孤山而南”断句有误。理解了格孤山的位置,就知道“友德自曲靖率师循格孤山而南,直捣乌撒”为断句标点错误了。由于给明史重要史料断句标点的大多数学者不熟悉曲靖、格孤山、乌撒三地之间的位置关系,把“格孤山而南”理解为“格孤山的南面”,加逗号分开。殊不知“南”在这里为方位名词作“通”的状语,即“从南面”的意思,正确的断句当为“友德自曲靖率师循格孤山而南直捣乌撒”;“循格孤山而南以通永宁之兵”同样如此,意为“沿着格孤山,从南面接应永宁的军队”。(二)乌撒实卜曾两次“聚兵”赤水河。根据《大定府志》,“英等破贼于赤水”日期为农历十一月;而“友德大军至,实卜遁”在腊月下旬,两者相差一月,是记载错乱还是另有原因?其实,《太祖平滇》中乌撒军队“大惊溃”后紧接着叙述“实卜收兵”就暗示了答案,只是多数读者没有注意。高岱《鸿猷录》写得明确:“时故元右丞实卜复聚兵赤水河,及闻友德循格孤山南至,沐英又自云南来会,实卜遂遁去”,此文证实乌撒实卜两次聚兵赤水河。“沐英自云南来”乃十五年七月事,不管是当时傅友德故意虚张声势,还是《鸿猷录》的作者高岱弄错,都不影响本文对“实卜两次聚兵赤水河”一事的说明。至于实卜“复”聚兵赤水河的原因,看看朱元璋的帷幄之策就知道了,郭英一路为先遣部队,冬月至永宁,“时久雨,水暴涨”,秋雨绵绵可作日期参证。郭英一路以虚张声势为主,意在转移乌撒军队的视线,拖住其一路向北,暗助南线主力攻曲靖。所以郭英等“斩木造筏,夜半济河”“生擒阿容诸蛮”后,忽然“转西,击芒部”去了。郭英一路在实力相对弱小的芒部领地“逗留”一月,除了战略原因,还有实力问题,“西南诸夷,皆重山复岭,陡涧深林,其窄隘处仅容一人一骑,上如登天,下如入井”[2],五万人马孤军深入,和实力强大的乌撒军队打硬仗未必能占到便宜。为防郭英一路或明军后续部队进入乌撒领地,实卜“收兵”屯赤水河,直至闻傅友德大军“循格孤山东南来”始撤离。当南线主力部队攻克曲靖后,身处北线的郭英一路加快了进军速度,从芒部直插乌撒腹心。(三)《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志》和《叙永县志》相关历史片段记述不准确。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实卜第一次聚兵赤水河,乃奉梁王之命而为,郭英夜半渡河偷袭成功后乌撒军队“大惊溃”,除阿容等头人被活捉外,史书并未记载其余伤亡情况;第二次“收兵”屯赤水河,乃自行撤离,并无人马损伤。1.《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志》:“傅统兵到芒部(镇雄)”证据不足,光绪《镇雄州志》记载为“友德会诸军筑(乌撒)城”,说明南北两路大军会师乌撒五里岗;“乌撒女土官实卜联合芒部彝兵与明军大战于赤水河,彝军战败,死3千多人”战场定位错误,当在五里岗马方口;“明军进入七星关”进军方向相反,是从乌撒去,非从毕节来。2.《叙永县志》:“拂晓袭击芒部各营”,袭击对象当以乌撒军队为主,此后才西击芒部;洪武十四年“友德军次永宁”不可信,傅友德从曲靖出发至马方口大战间隔十天,不可能至永宁后再折回,也不符合朱元璋“直捣其穴”的战略部署;“设置永宁”卫的时间有误,当在洪武四年,与贵州卫同置。(四)洪武十四年所筑乌撒土城废弃,十五年另选址建乌撒卫新城。根据五里岗土城附近居民口碑资料,五里岗的土城就是傅友德大军临时屯兵所建的土城,傅友德“持重以待”的山岗就是今天土城东面的营盘山,营盘山东南面平坦开阔的马方口就是傅友德大胜乌撒军队“斩首三千级”的地方。另建乌撒卫城的原因,乌撒土城附近居民有“称土择地”之说,迷信说关乎风水,科学解释为测量土壤水份,关乎能否掘井饮用;实际上是傅友德找到了更适合建城防守的乌龙箐,即今威宁旧城,在马方口战场南十里。《(嘉靖)贵州通志》记载:“卫城 洪武十五年,征南将军傅友德建,甃以石。门四:东曰迎恩,南曰镇远,西曰镇夷,北曰拱辰。城楼四,周一千二百丈,南北傍海,东西依岭。”“南北傍海,东西依岭”八字,道出乌撒卫城选址规划建设的独特地形。结语:通过上述史料分析,我们梳理出傅友德进军乌撒的时间路线如下:洪武五年、七年、八年,朱元璋三派使者谕云南降,均无果;十四年九月初一,命征南大军出征;十四年九月二十六,大军至湖广(今湖南岳阳)分路,郭英率偏师逆江西行入川,傅友德亲率主力沿洞庭湖西南行入黔;冬月,郭英一路至永宁,半夜偷渡赤水河,吓跑乌撒守军,活捉阿容等头人,转西进入芒部;实卜重整军队驻扎在赤水河附近,监视郭英大军,同时防备永宁方向的明军;腊月十一,傅友德主力大军攻克普定、普安,向曲靖进军;腊月十六,傅友德主力大军在曲靖大败元军,活捉达里麻;腊月十八,傅友德部署完曲靖防守后,派蓝玉、沐英等进军昆明,自率劲旅从普安(今盘县)北上,至水西地(今水城)西北行,直插乌撒腹心,接应先行进入乌撒的郭英大军;实卜闻知傅友德大军一南一北直入乌撒,匆忙率军撤离赤水河;腊月二十八,傅友德与郭英会师乌撒,筑五里岗土城,实卜率众来围攻,芒部首领应声支援,明军在五里岗营盘山列阵,在山下马方口大败乌撒芒部军队,斩首三千级,获马六百匹;腊月三十,傅友德分兵攻克七星关,占领可渡河,乌撒诸部闻风而降;永宁、毕节、七星关、乌撒、可渡、曲靖道路联通;十五年正月初七,置建昌、东川、乌撒、普安、水西、乌蒙、芒部等十四卫指挥使司;四月二十,乌撒复叛;六月初九,明朝廷遣使谕傅友德合兵攻乌撒;六月二十九,沐英自云南还军会傅友德进击乌撒;七月二十八,在可渡河北大败乌撒军队,斩首三万余级;八月初五,明朝廷遣使犒劳傅友德将士;十六年正月二十七,划乌撒府隶四川;三月初一,诏傅友德班师。至此,明朝廷牢牢地地巩固了西南版图。作者单位:毕节市威宁县教育科技局参考文献:[1][2]方国渝.云南史料丛刊(第二卷)[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P48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