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价收购微信号_长期高价回收微信号

24小时在线收购微信

狡辩!收购微信号立马结账的(微业贷国税授权)

频道:24小时在线收购微信 日期: 浏览:17
其中许多都会颠覆我们常规的认知和想象。

编者按:“成功”似乎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并且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状态,成功的事业、成功的家庭、成功的教育、成功的人生……。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想象过自己成功之后的场景,但“成功”真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吗?Benjamin Hardy 在本文中探讨了关于“成功”的 34 个真相,其中许多都会颠覆我们常规的认知和想象。文章原题为: 35 Hard Truths You Should Know Before Becoming “Successful”。

1、它绝对不会像你想象的那般好

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 Thomas Gilovich 博士研究金钱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这一主题已有二十年之久,他提出“幸福感的敌人之一就是适应性”,并进一步解释道:“我们购物是为了让自己感到开心,购物也确实有这个效果,但只是短暂的一段时间有这个效果。新事物起初会令我们感到兴奋,但随后我们就会适应这些新事物,一种司空见惯的麻木感就会出现。”

实际上,让自己体会对于一种预期结果的期望或者是念想的满足感要比结果本身更强烈。一旦我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无论是财富、健康还是一段让你朝思暮想的关系,我们都会由新鲜转为适应这些新事物,而后兴奋感会渐渐消失。通常来说,我们之前所追求的体验到真正成为现实之后往往会让人感觉也就那样,甚至会产生失望的感觉。

这种现象在孩童身上表现地最为明显和直接,他们在想要某种玩具时意愿强烈到得不到玩具感觉宇宙都会爆炸的程度,他们的整个世界都围绕着得到玩具这一件事情。但是,一旦他们如愿以偿得到这种玩具之后,快乐的感觉持续不了多久就会消失,然后他们又会转而想要别的东西了。

如果你不懂得欣赏现在所拥有的东西,那拥有更多的东西也并不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它也绝对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我们一方面会自我欺骗,天真地认为拥有了一些东西之后我们会更加快乐,另一方面我们也会让自己想象有些事情会超出其实际的糟糕程度。

如果你拖延或者是规避某件事情,那你拖得越久,去做这件事情(在你脑海中)就会让你觉得更加痛苦。但是,一旦你采取行动,你会发现实际去做这件事情的不适感远低于你之前的想象。即便是对于那些非常有难度的事情,我们也都拥有很强的适应性。

我最近一次坐飞机,看到一位女士带了十七个孩子。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十七个孩子。她先是自己生了八个孩子,之后又和丈夫一起决定收养了四个孩子。几年之后,他们又再次收养了另外五个孩子。当然,这样的情况最初对她的整个家庭都产生着冲击和影响,但他们处理的很好。听上去可能感觉不敢想象,但不管你信不信,你也可以很好地处理这种情况。

人们会由于恐惧感而不去接受重大的挑战,但事实上,无论挑战或大或小,你后来就会发现你都可以适应这些挑战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当你有意地让自己适应巨大的压力时,你就会进步。

3、没有什么所谓的通往幸福之路

没有什么通往幸福之路,因为幸福本身就是你正在走的路。— Thich Nhat Hanh

大多数人认为他们必须:

首先要让自己拥有某种东西(例如金钱、时间或爱情)然后他们才能做他们想做的事情(例如,环游世界、写书、创业或是确定一段恋爱关系)这才会最终让他们达到某种状态(例如幸福、平和、满足、有动力或者是感受到爱意)。

矛盾的是,这种“首先—然后—最终”的思维模式其实应该颠倒过来,这样你才能体验到幸福、成功或者是得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

首先,让自己处于你想成为的状态(例如,幸福、富有同情心、平和或者明智等)然后你从这一状态下去做事,去行动很快,你所做的事情就会为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

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的生活就是相应什么样的状态,这一说法也得到了许多心理学研究的证实。哈佛心理学家 Shawn Achor 在 TED 演讲中曾说过,大多数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都存在本末倒置的问题,他们都认为自己必须首先要获得某种东西才能实现幸福的状态,而科学研究表明其实是幸福感对于成功有促进作用,而不是成功促进幸福感。

例如,著名漫画系列作品《Dilbert》的创作者 Scott Adams 就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积极肯定的力量。他每天都会不止一次(确切来说是每天 15 次)地在纸上写下这句话“我,Scott Adams,会成为一名知名漫画家,作品刊登到多家报刊、杂志。”

每天都将这句话写上 15 次,在这一个重复的过程之中这一想法也就深深地埋藏到了他的潜意识之中,这也会让 Adam 有意识地去追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他写的次数越多,他看到的机会及可能性也就更多。此后不久,他确实成为了一名非常知名的专栏漫画家。

我个人也会使用这一方法,区别在于我在写下我的目标时用的是现在时。例如,这样一来 Adam 写下的就不是“我会成为一名知名漫画家”,而是“我是一名知名漫画家”。用现在时态的形式将自己的目标写下来强调的是这样一个事实:你现在就是你想成为的人,你想成为的状态,然后这种状态会告诉你该做什么,从而最终真正达到你想要的目标。

4、你拥有的已经够多了,你做的已经够多了

畅销书《每周工作四小时》的作者 Tim Ferriss(作家、企业家、早期阶段科技初创企业投资人)在2013 年 Genius Network 大会上接受采访时曾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你在生活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这是否会让你感觉压力太大?你是否会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太重?”

Ferriss 回答道:

“我当然会感觉到压力,如果有人说他一点压力都没有,那这肯定是在撒谎。但你可以做一件事来减轻这种压力,那就是每天早晨都花一点时间让自己重温‘我做的已经够多了’这一事实。我做的已经够多了,我不需要再去为当天没有回复所有的邮件而忧心忡忡,如果对方因此而生气,那这是他们的问题。”

对方继续问道:

“读过您写的《每周工作四小时》这本书后,我感觉您并不关心钱的问题。你在书中谈到过如何在不花钱的情况下环游世界,如何才能做到不去关心赚钱的问题呢?或者说在这个问题上,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心态达到一种平衡呢?”

Ferriss 回答道:

“想要让自己去拥有很多美好的东西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你对财富和金钱上瘾,那事情最终就会像《搏击俱乐部》中那句台词所说的一样,‘你所占有的东西最终会占有你’,并且这种瘾可能会替代你对其他东西的追求,例如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等,然后你很有可能会陷入一种病态。但是,如果你渴望拥有金钱和美好的东西,并且也不害怕这些东西会离你远去,那这就是健康的状态,毕竟金钱也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工具。”

如果你学会欣赏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那再去得到更多只会让你感觉生活愈发美好。但是如果你觉得自己需要拥有更多才能弥补生活中缺失的东西,那么无论你得到了多少,你都会一直处于不满足的状态。

5、你拥有可以实现成功的所有优势

我们往往愿意去说自己的生活有多么不容易,愿意谈论命运有多么不公,自己的处境有多么不利。但是这样的论调真的对我们有帮助吗?

当我们感觉自己所处的情况比别人更糟糕时,我们就会这样说道:“你很轻松啊,你跟我不一样,成功对你来说应该唾手可得,因为你不必面对我所经历的这些问题。”但其实这样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只是暴露了我们的无知罢了。

这其实是一种被称为受害者心态的思维模式,通常会让人产生一种无愧感。但其实这世界并不欠你什么,生活也绝对不是永远公平。这世界已经给了你所需要的一切,事实就是,你已经拥有了可以实现成功的一切优势。如果你能够对这一点深信不疑,那你就能感受到对于自己以及这个世界所承担的沉重的责任。

你已经处于一个可以取得成功的完美位置,你身处的这个世界所赋予你的一切将你放在了这个位置上,因此你才能让自己发光并改变这个世界。你是一颗珍珠,而这个世界就是你蜕变之前所处的牡蛎,终有一天你会盛放开来。

6、牵一发而动全身

每个人都是由系统的方方面面构成的一个整体,当你改变其中的一个部分,你也是同时在改变着这个整体。你不可能在不影响其他部分的前提下只改变其中一个部分。

哪怕再小的一个念头,一个想法,无论它看似有多么的无关紧要,都会产生无尽的涟漪,影响到最后的结果。这其实也就是气象学家 Edward Lorenz 所提出的“蝴蝶效应”,用以比喻一场飓风的形成可能是受到几个星期前一些微小事物的影响,例如遥远距离之外一只蝴蝶拍打了一次翅膀。微不足道的小事铸成了大事件。

同理,当你生活中的某个方面发生错位,那其他的方方面面都会因此受到影响。你不可能单独划分出一个独立的工作系统,虽然有时候可能会将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例如健康的身体和人际关系先让位给工作,但其实这样最终会影响到你的整个生活。如果对于生活必需的元素你一味地拖延和规避,那到最后你会发现这样做对自己的整个生活产生了多大的负面影响。

相反,如果你选择去改善生活中的某个方面,那你生活中所有的其他方面都会受到积极地影响。正如被誉为 20 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神秘者”詹姆斯·爱伦(James Allen)在《人如其所思》(As a Man Thinketh)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当一个人的思想变得纯净,那他就不再想吃不纯净的食物。”

我们都属于这样整体性的系统构造。人性也是如此,你做的任何事情,或好或坏,都会对整个世界产生影响。或许,你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我是良药?还是砒霜?”—Coldplay: Clocks

7、竞争是成功的敌人

“所有失败的公司都是相似的:他们都没有逃脱市场竞争的命运。”— Peter Thiel

对于实现产品最大化覆盖和财富创造而言,竞争需要极高的成本,因为这样的竞争会演变为一场战争,一场比拼谁可以以更低廉的成本来超过他人的战争。这是一种会一路到底的竞争,似乎所有相关人员和企业都不能幸免于难。

与其费尽心机与其他人或者其他企业竞争,不如让自己挖掘一些更加新颖的东西或者是让自己严格专注于一个有优势的细分市场。一旦你确立了自己在某方面的权威,你就可以自己来设定规则,而不必被动地对响应竞争。这样一来,你也拥有更大的机会去垄断你所创造价值的这一领域空间。

与他人竞争会导致我们每天都在追求那些可能并非是出于我们本意、而是社会认为重要的目标。这样一来,你可能一生的时间都在努力追赶这些目标,但到最后却会发现自己的生活没什么意义。与之相对,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定义成功,让自己摆脱纷纷扰扰、世俗眼中所定义的成功。

8、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你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有机会成本,当你选择了一件事之后,也就意味着你放弃了选择其他几件事的机会。如果有人说你可以同时拥有这些,那他们绝对是在信口雌黄。他们自己也做不到口中所说的这些,只是想把这种不现实的观点贩卖给你罢了。

事实上,你不会什么都想要。或者,退一万步讲,你即便是什么都想要,现实也绝不会如你所愿。就我个人而言,我已经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那就是家人是我生活的中心,花时间陪伴我的妻子和我领养的三个孩子是我的首要任务。这样也就决定了我不可能像一些人那样每天工作 12 个小时或者 15 个小时,但没关系,因为这是我自己做出的选择。

这也是我想说的重点,我们都需要让自己做出选择,选择那些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东西,并且努力去实现它。如果我们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想放弃,那最终只会陷入一无所有的境地。

虽然关于创造力的传统观点认为创造力不存在什么结构化,并且也不遵循什么特定的规则,但创造力通常是在一定的限制框架内通过思考而产生。如果人们限制自己的选择,那就更有可能会发挥出创造力。因此,如果你能够更明确的定义以及限制自己的生活目标,那你就可以更容易得切断目标之外一切分散注意力的元素。

9、保持谦逊和感恩的心态

狡辩!收购微信号立马结账的(微业贷国税授权)

当你取得什么成就之后,你可能很容易就会感觉这份成就背后都是自己的功劳,很容易就会忘记这一路走来别人对你的支持,很容易就会忘记其他人为了让你达到目标而为你做出的牺牲,很容易就会产生一种盲目的优越感。

这样的你其实是切断了与过去自己的联系,也切断了自己与他人的联系。你会逐渐陷入孤立的状态之中,失去创意思想的火花,找不到自我,最终变成一个连你自己都不认识的人。

保持谦逊和感恩,承认自己的成功不只是自己的功劳,这会让你更加正确地看待成功。没有其他人的帮助,没有其他人的牺牲和成就,你就无法实现你当下的成功。

10、如果你要做某事却还希望先得到他人的许可,那你可能不应该去做

我的岳父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房地产投资者。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曾有数百个人问过他“是否应该进入房地产行业”这一问题。他每次给出的回答都是一样的,“不应该进入”。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他都会尝试劝说那些人不要进入房地产行业,并且,大多数情况下,他的劝说都成功生效了。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我的岳父告诉我说:“其实那些注定会成功的人不会管我说什么,他们都会按照自己原来想的去做。”

在我认识的人中,有很多人其实是在追逐着他人眼中的目标或者成功,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地想过自己想要什么,只是从一个工作或者一个领域跳到另一个工作或者另一个领域,想要不费什么力气就挖到黄金。但是每一次,他们都只是浅尝辄止,甚至在距离黄金只有几英尺的地方放弃,并告诉自己这里确实非常贫瘠,没有什么资源。

追逐自己的梦想并不需要其他任何人的许可。正如 Ryan Holiday 在《Obstacle is the Way》一书中所说的那样:“不要再苦苦寻找什么天使了,还是寻找切实存在的机遇吧。”不要再奢求外在的什么东西可以改变你的处境,而是要重塑自己的内心世界,重塑自己,改变当下。

“当你改变看待事物的方式,你所看到的事物也会因此而改变。”—Wayne Dyer

你自己的决定就足够了,你可以去做你决定要做的任何事情。做出自己的决定,不必理会其他人的想法,也不必介怀其他人说些什么。

11、只要你真的想,你就能做到

大多数人都说自己想要成功,但如果他们真的想要成功,那他们就会实现成功。

我之前曾对别人说,“我多想自己能会谈钢琴啊!”然后有人告诉我:“不,你不想,如果你真的想,那你会抽出时间去学,去练习。”从那之后,我就不再说这样的话,因为我知道他说的是对的。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不断地做出决定,不断地思考什么对自己而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关于钱这个问题,在当下自由市场经济中,你想赚多少钱就能赚多少钱。问题在于,你真的想赚多少钱?

与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社交平台虚度光阴,不如每天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去创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Napoleon Hill 在《思考致富》(Think and Grow Rich)一书中提到了一个方法,他建议读者在一张纸上写下他们想要赚钱的数额,并标注上时间线。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可能就会让你产生新的思考方式,采取新的行动,来创造自己想要的未来。

著名演员金·凯瑞(Jim Carrey)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金·凯瑞的父亲在他小时候因经商失利而破产,一家人一度陷入贫困境地,最糟糕的时候只能住在大众面包车上,将其停靠在亲戚家的草坪上来度日。但是,尽管如此,金·凯瑞对于未来却从来没有丧失信心。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每一天晚上,他都会开车来到一个山顶,俯瞰整个洛杉矶,想象着有导演能相中他的表演。当时,他只是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喜剧演员。

1990 年的一个晚上,金·凯瑞像往常一样俯瞰整个洛杉矶并想象着自己的未来,不同的是,他给自己写了一张 1000 万美元的支票,并将日期设定为 1995 年的感恩节。然后,他将这张支票放在了钱包里,他给了自己五年的时间。就在 1995 年感恩节之前,他拿到了《阿呆和阿瓜》的报酬,恰好是 1000 万美元。

12、对未来的期许和愿望是你最宝贵的资产

“尽可能为你的人生设定最高、最宏伟的愿景和目标,因为你终会心想事成。”—奥普拉·温弗瑞

无论你现在身处什么位置,你都可以实现任何你想要的未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种下你内心的期许,才能收获你期许的果实,你在脑海里勾勒出来的美好蓝图也会变成现实。

不要等着别人来告诉你该有怎样的期许和目标,你就是自己生活中的艺术家和创作者,你的生活完全可以变成你真正想要的样子,无论这样的生活在别人看来是否“光鲜亮丽”。

13、你是谁决定了你可以实现怎样的成就

有一则预言,讲的是有一对富有的父母,正在考虑该留给他们那并不怎么出息的孩子什么遗产,因为他们知道给钱肯定会被挥霍一空。这对父母对孩子说道:

“我所拥有的一切我都想给你,不仅仅是我的财富,还有我在这社会的地位。我所拥有的财富我可以很轻松地就给你,但是我的地位和成就你必须要自己努力才能实现。你只有学习了我所学习的东西,体验我所经历的生活才能有资格继承遗产。我会告诉你我获取现在的智慧和地位所遵循的原则。跟着我的步子走,以我为榜样,你会掌握我所掌握的知识,你会成为我这样的人,而我所拥有的一切也终将属于你。”

没有什么为了成功必须要做的事情清单。你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生活。你必须从要去做些什么转变为要成为怎样的人,因为你所做的事情只是由你是怎样的人或者说你将会变成怎样的人来决定的。一旦你完成了这种转变,成功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在你成为百万富翁之后,你可以捐出你所有的钱,因为到那时重要的不是这百万美元的财富,重要的是在实现百万资产的过程中你已经变成了不同的你。” — Jim Rohn

14、赚钱一事无可厚非

“人是一个整体,身心同步、协调一致时,人体的运作才最为流畅……当我们的大脑参与到计划中来,我们的身体才会发挥出最佳的状态……让你的大脑去相信你所做的是好的、高尚的、有价值的事情,这样能够让你充满能量,更有劲头去努力。” — Rabbi Daniel Lapin

在我认识的人中,有很多人都认为赚钱是不道德的事情,有钱人都是恶魔。他们认为那些追逐利润的人是在强迫那些相对弱势的人去购买他们的产品。

但是,金钱并不是邪恶之物,而是中性的存在。金钱只是感知价值的象征。如果我以 20 美元的标价出售一双鞋子,有人购买了它们,那在他们看来,这双鞋子的价值超过 20 美元,要不然他们就不会买。我并没有强迫他们来买我的鞋子,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因此,价值交换是一种双赢,纯粹是建立在个人看法的基础之上。而与此同时价值具有主观性,如果刚刚买你鞋的人你再给他 20 美元,那他可能并不会同意再卖给你。他们认为这鞋的价值超过 20 美元,那如果你给他 30 美元呢?他们可能还是不会卖给你。

对于商品和服务来说并没有什么“正确”的价格,价格就是顾客个人感知价值的体现。如果顾客认为价格太高,他们就不会拿钱来交换你的产品或服务。我们非常幸运,生活在一个已经形成了成熟的金钱流通系统的社会之中,我们可以进行借贷,也可以举债经营。如果是在易货交易系统之中,我们发挥工作的能力会受到极大地限制。

如果你是在坚持诚信和正直的原则基础上实现了赚钱的追求,那你完全不必有什么不道德的感觉。事实上,如果你所做的工作让你感觉自己赚钱赚得不太道德,那你应该换一份工作了。

如果你相信自己所做的工作或者自己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非常有价值,你认为如果不将这些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别人就是对别人的损害,那这样的你很有可能会创造出巨大的价值。我们的工作应该是自我价值的体现,而关于顾客是否认同我们提供的价值,那就是他们所要做出的选择了。

15、分清主次,剔除生活中不必要的分心元素

“几乎所有事情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性的,你不应该高估它们的重要性。”- 《精要主义》作者 Greg McKeown

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事情都会让你从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分心。而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你无法给它们明码标价,它们对你来说超出了特定的价值。对于这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你会愿意放弃一切,甚至是你自己的生命。

你的人际关系和个人价值无法用价格来衡量,而且你也绝不应该为了什么别的东西去交换这两样。正确地看待这些问题可以让你剔除生活中不必要的分心元素,你可以专注于那些对你而言真正重要的东西,让自己生活的更加轻松、更加简单,避免陷入无路可走的死胡同。

16、专注力是当今的稀缺技能

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专注力最缺乏的时代。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就像金钱一样,互联网本身是中性词,取决于使用互联网的主体,从而表现出或好或坏的结果。

可悲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在使用互联网这事上都做不到对自己负责。我们每天都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电子设备上,虽然说千禧一代更容易因为互联网而分心,但其实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盛行的今天,每个人都很容易受到影响。

我们的专注力被消耗的所剩无几,我们的意志力不断萎缩衰退。我们在这样的时代养成了一些非常糟糕的习惯,通常需要极端的干预手段才能改变这些习惯。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互联网通过不断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打断我们的专注力让我们的注意力更加分散,思想更加肤浅。持续的缺乏专注力只会造成思想停留在“浅层”状态,无法达到“深层”高度,而浅层思想最终只会造成肤浅的生活状态。2000 多年前罗马哲学家 Seneca 说过的一句话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观点:“无处不在的结果就是最终无处可去。”

Cal Newport 在他的《深度工作》(Deep Work: Rules for Focused Success in a Distracted World)一书中,对“深层工作”和“浅层工作”两个概念分别进行了论述。所谓深层工作是利用你掌握的技能创造有价值的东西,它需要你进行思考,付出精力、时间和专注力。而浅层工作是包括行政和后勤类的琐碎杂活:处理电子邮件、参加各种会议、往来电话以及准备各种费用报表等。大多数人之所以没有实现他们的目标就是因为他们总是在优先安排这些浅层工作。

“执行深层工作的能力在当下的经济形态下变得越来越有价值,但是这一能力却越来越稀缺。因此,那些能够培养这种技能,并将其作为工作生活核心的少数人将大放异彩。” — Cal Newport

17、如果你的目标合乎逻辑,那你根本不需要运气成分也能实现

“你需要将自己的目标设置的高于自己的能力范围,你要做到彻底忽略自己的能力极限这一元素。如果你认为自己无法进入你所在领域内最知名的公司工作,那就将去这个公司工作当作是自己的目标。如果你认为自己无法登上《时代》杂志的封面,那就将登上《时代》杂志的封面作为自己的目标。将你想要达成的目标从想象变为现实,一切皆有可能。”—Paul Arden

大多数人的目标都完全符合逻辑,实现这些目标并不需要太多的想象力,甚至也不需要信仰、运气、魔法或者奇迹等成分来发挥作用。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如果人人都变得世俗,对什么都不再确信,那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我们应该做到在精神世界充满信念,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让我们个人的成长更具意义。充满信念才可以让我们有勇气去追求别人眼中的荒谬。

18、不要寻求赞美,寻求批评

现在似乎每个人都很脆弱,以至于如果我们要诚实地给出一些具有批评意味的反馈时,我们会先夸赞对方一番。而当我们得到这些诚实的反馈之后,我们又会竭尽全力去驳斥这些反馈。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确认偏误—倾向于选择性的寻找、解释、支持及回忆那些支持我们个人成见与猜想的信息,而对其他的可能性信息不予理会。

得到他人或真或假的赞美其实很容易,但如果你想让自己更进一步,那你应该寻求批评,而不是他人的赞美。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有人能够主动对你提出批评意见,那你就应该知道他足够关注你的工作,也就是说你的工作成果一定有其价值所在。如果你做的事情能够引发关注,那就一定会有仇视和敌对者存在。正如 Robin Sharma 在《The Monk Who Sold His Ferrari》一书中所说的那样,“仇视者的存在恰恰证明了你的伟大。”

19、给予才会有收获,爱人者人恒爱之

从资源稀缺观点来看,帮助其他人是对自身的损害,因为这就意味着你不再占有优势。这个观点将整个世界看作是一块巨大的馅饼,你拿到的每块馅饼都是我所没有的资源和优势,你赢就意味着我输。但是从资源丰富性观点来看,并不是只有一个馅饼,而是有无数的馅饼。如果你想要更多的馅饼,那你就制作更多的馅饼。因此,帮助他人实际上也就是在帮助自己,因为这样会让整个系统变得更好。除此之外,你的友善之举还能促进关系的形成,营造信任的氛围,让你们对彼此充满信心。

我有一位朋友 Nate 在房地产投资公司从事一些非常有创意的工作。他所采用的策略没有人用过,并且他非常擅长这些策略。他告诉我说他想保守好这个小秘密,因为如果其他人也知道,那他们都会采用这些策略,这样他促成业务的可能性就降低了。但后来,他却采取了完全相反的举措,他将自己独有的策略告诉了公司的每一个人,等于是拱手让出了很多的客户资源。这在他的公司是前所未见的一件事。

但是 Nate 知道一旦他之前的策略不再发挥作用,那他就可以开始思考新的策略,而这也正是领导力和创新的体现。人们开始信任他,开始依赖他来制定出最佳策略。在这一案例中,Nate 就是在制作馅饼,为自己,也为公司其他人。事实上,他也是公司的销售冠军,收入稳居榜首。而这恰恰是因为他并没有将自己的想法、资源或信息据为己有,而是最大限度的给予了他人。

20、产出那些你本身就希望能够存在的东西

许多企业家设计的产品解决的都是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实际上,许多问题都是这样解决的。你自己亲身体验过这样的困难,然后你才会寻求并创建解决方案。

音乐家和艺术家也是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创作,他们创作出自己想听的音乐,画他们自己想看的画,写他们自己希望写的书。这也是我个人的工作方式,我写的文章都是我自己本身就想看到的内容。

你的工作内容应该首先是让你自己能产生共鸣。如果你自己都不喜欢你的工作内容和工作产物,那又怎么能指望别人去喜欢呢?

21、不要总是寄希望于下一次

完美的客户、完美的机遇以及完美的条件其实根本就不存在。与其希望下一次事情会发生转机,为什么不在当下全力以赴呢?不要总是寄希望于下一次,你现在手中所握住的才是你的希望。换句话说,只有你浇水灌溉,草地才会更青翠。

我知道有很多人结束一段婚姻是因为他们认为围城外有更好、更适合他们的伴侣。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人开始新一段的关系之后只会再一次以同样的方式结束这段关系。问题并不在于你所处的环境,而在于你这个人。

Jim Rohn 曾经这样说过:“不要总是希望下一次事情能更容易,而是应该希望自己变得更好。不要总是期盼问题会越来越少,而是应该期盼自己获得更多的技能。与其幻想着挑战能越来越少,不如武装自己的头脑,让自己变得更有智慧。”

22、生命短暂,时不我待

如果你没有每天特意挤出时间来让自己进步,来进行自我提升,那毫无疑问,在当下日益忙碌的生活中你的时间会消失在虚无之中。你可能会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变得衰老,只能徒劳地感慨时间都去哪了。正如 Meredith Willson 所说的那样:“你寄希望于一个又一个明天,但到最后你会发现除了很多空虚的昨天之外,你什么都没有。”

就我个人而言,我也是等了好几年的时间才开始进入积极的写作状态。我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时机,等自己有足够的时间、金钱或者是其他我认为可能需要的东西。我一直在等待,等待着感觉自己有权或者有资格去做我想做的事情才开始。

但现实是,这样的一个时刻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你只有现在开始去做、去尝试才能让自己“有权”去做,你只有痛下决心才能让自己“有资格”去做。

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现在能做的事情,不要等到明天,这样未来的你只会感谢现在的你。

23、要沉得住气

22 岁那年,Tony Hsieh(现为 Zappos.com 首席执行官)从哈佛大学毕业。在他 23 岁那年,也就是在创立 Linkexchange 半年之后,他收到了一份收购邀约,对方出价 100 万美元来收购他的公司。这对Tony 来说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就在一年以前,他还在甲骨文公司做着年薪仅有 4 万美元的工作。

经过他与合作伙伴慎重的考虑和探讨之后,他们决定拒绝这一收购邀约,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将Linkexchange 发展的更强、更大。他热爱自己所创立的这一成果,真正的专业人士虽然需要钱,但绝不会仅仅为了钱而卖命,真正驱动他们的因素绝对是由于热爱。

五个月后,雅虎联合创始人杨致远给出了 2000 万美元的收购价格,显然这让 Hsieh 感到喜出望外。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还好五个月之前我们没有以 100 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但是,在这之后,他很快恢复了冷静,提出自己需要几天的时间来考虑一下。

他想了一下自己拿到这笔钱之后可以去做的所有的事情,他知道如果那样,他以后就再也不需要去上班了。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列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清单:

一间公寓一台电视以及家庭影院配置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享受周末迷你假期一台新电脑创立另一家公司,因为他喜欢创建并发展一些东西

就是这些,他的热情和动力不在于让自己去拥有多少东西。他想到自己已经可以买得起电视、买得起新电脑,并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享受周末迷你假期。他还只有 23 岁,公寓问题还不着急。那既然这样,他为什么要出售 Linkexchange 呢?何必大费周折再去创立另一家公司呢?

Hsieh 最终拒绝了这 2000 万美元的收购邀约,一年之后,Linkexchange 实现了里程碑式的飞跃,员工数量超过了 100 人,业务源源不断的涌入。但是,Hsieh 却开始不再享受那里的工作了,因为他发现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公司文化和政治氛围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Linkexchange 不再是他和一群亲密的朋友在一起来创建他们喜欢的东西的一个场所,他们在短期内雇用了一大群人,这些人并没有他们之前共有的愿景和动力。许多新员工其实并不关心 Linkexchange,也不关心做出的东西是否是自己喜欢的。相反,他们只是想赚钱,纯粹是为了赚钱。

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定出售 Linkexchange。最终,在 Hsieh 25 岁那年,也就是 1998 年,微软以 2.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 Linkexchange。

无独有偶,一年前,我在与畅销书作者 Jeff Goins(著有《The Art of Work》一书)聊天时提到了类似的概念。当时我想出版一本书,于是向他寻求建议,他对我说道:“再等等,不要操之过急。如果你再等个一两年,那你拿到手的预付稿酬会是现在的 10 倍,这将改变你之后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轨迹。”

具体情况是这样:如果你的电子邮件订阅者人数有 2 万,那你大概能拿到 2-4 万美元的稿酬。但是如果电子邮件订阅人数达到 10 万或者 20 万,那你大约能拿到 15-50 万美元的稿酬。等一两年,你就可以完全改变职业生涯和生活轨迹。

这并不是拖延,而是有战略性的蛰伏。有时候,几秒钟的差距可能会改变你的整个生活。

24、如果你发现自己解决不了问题,那是因为你没有打破常规

“所谓疯狂就是一遍又一遍重复相同的事情,但却期望最终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所谓惯例和常规就是当下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去遵循的条条框框。但往往打破常规才能实现进化式的发展,而这需要先经受大量失败的洗礼。爱迪生经历了 10000 次的失败才发明出了电灯泡。正如营销大师 Seth Godin(著有《做不可替代的人》等多部畅销作品)所说的那样,“如果我失败的次数超过你,那我就赢了。”

事实上,我们应该珍惜并且赞美失败,失败就是给我们的反馈,失败就意味着我们在向前进,失败是因为我们做的是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

“不犯错误的人可能成不了什么大事。” — Paul Arden

25、以终为始

“人可能一辈子都在攀登通往成功的阶梯,但当他们到达梯子的顶端时,却发现梯子靠在了错误的墙上。” — Thomas Merton

我们太多人都在进行着错误的博弈、玩着错误的“游戏”,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的游戏,而这会让我们感觉如堕地狱。我们的生活往往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毁掉了。其实,比玩“游戏”更重要的是游戏的设置方式。你如何设置游戏决定了你怎样去玩这个游戏,最好是先保证结果能赢,然后再从头去玩。

你可能会疑惑这是什么意思,具体说来就是从后往前倒推。不要去想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预期的结果或者什么是说得通的,而要去想自己想要什么,从这一点出发。或者是像 Stephen R. Covey 在他的畅销作《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Powerful Lessons in Personal Change》)一书中提出的那样,“开始时就要做到对最终的目标了然于心”。一旦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依次确定你应该在每日、每周、每月以及每年而采取的具体行动。上文提到的金·凯瑞的事例其实也可以说明这一策略,他先给自己写了一张 1000 万美元的支票,然后怀揣着这个目标去赚钱,以终为始。

26、充分利用你已经拥有的东西

无论你一路走来取得的成就有多小或者是有多少,你都应该充分利用它们。哪怕你只有高中文凭也要利用到这一文凭;哪怕你想找的那个人与你之间隔了好几层的人际关系,你也要利用这些关系;哪怕你的文章只是在某个不知名的博客上被推送,你也要利用这点知名度;哪怕你只有 100 美元,你也要利用好这笔资源。

可悲的是,大多数人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他们没有意识到充分利用当下自己已经掌握的资源也能实现不小的成就。你认识的人中可能恰好有你需要的信息,他们可能知道谁可以为你提供资金支持,他们可能认识你一直以来想认识的那个人。

与其总是想着让自己拥有更多,不如充分利用当下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那即便你拥有的更多也无济于事。我们可能都希望会有其他人出现,来帮我们一把,来为我们做些什么事情。但是,只有你掌控自己的生活之后才能收获真正的成功,因为只有你才是最关心自己是否能够成功(是否有着健康的身体、关系或时间)的人。

现在的你其实有着充裕的机会,利用好它们。每次,当你取得了一点的新成就时,一定要利用它,充分发挥它的价值。不要总是希冀自己拥有更多,而是应该希望自己变得更优秀。这样下去,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取得了很多不可思议的成就。

成功建立在正确选择的基础之上。要想实现成功,你必须要有让你值得为之奋斗的动力。成功在于你坚信那些可能在别人看来荒诞无稽的东西。成功就是要你充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每一点资源!

27、将工作看作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关于诗歌很酷的一个地方在于对于大多数诗人来说,他们所写诗歌的表现形式就算不比诗歌本身的内容更重要,那也是一样重要。同样,当你去参加某个活动或者是听演讲时,你通常是关注演讲者,而不是只听他们说的话。

无论你是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如果你能将它看作是一种艺术形式那效果会更好。你应该想象自己正在面向观众进行表演,他们不仅仅是关注你的工作,也关注你,或者说更加关注的是你这个人。

28、没有所谓的正确与错误,重要的在于展现自我

Ryan Holiday 在《The Obstacle is the Way》一书中对于他所称之为“顿悟时刻”(“the moment”)的概念进行了解释,这也是每位娴熟的创意人士都会经历的时刻。“顿悟时刻”就是你的眼睛看到美妙事物背后的奥秘那一刻。在这之前,你可能会感觉那些美妙的事物都很神奇,你完全不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但是,在你体验过这样的时刻之后,你就会意识到每种美妙都是由一位有意营造一种特定体验的人来完成的。

我最近在看《指环王》,我突然意识到如果这部电影不是由 Peter Jackson 执导的话,那将会是一部完全不同的作品,绝对是完全不同!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灯光、服装、人物和风景的呈现方式以及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都将完全不同。因为换作不同的导演,他会想要营造的是一种不同的体验,那这一切都会发生变化。

其实没有正确的方式,也就无所谓错误的方式,重要的在于能否以你自己的方式来做事。在你体验到这个“顿悟时刻”之前,你会继续尝试按照正确或者最佳的方式来做事情,你会继续复制或者模仿别人做事的方式。

但如果你坚持下去,你可能会对曾经的偶像人物感到失望,你会发现他们就像你和我一样。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是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在做事。在这之后,你会开始憎恶复制和模仿,你会开始自由地创造自己认为合适的东西。你会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声音,推出自己的原创作品。你不再会为别人如何看待你的产出成果而困扰,而是专注于创作自己所相信的内容。

29、不要小看五分钟的时间

如果你有 5 分钟的空闲时间,你会用这段时间来做什么?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用这 5 分钟来休息或者是放空。每次 5 分钟,每天至少会浪费 25 分钟,每年就是 912 5分钟。可悲的是,我们浪费的时间远不止这些。

我九年级的英语老师曾告诉我,如果我将每次的休息时间都用来读书,无论这休息时间有多短,无论它是否只有一两分钟,那我的阅读量会比预期多得多。她说的对,在这之后我每次提前完成工作或者是有空闲时间时,我都会拿起书来看。

我们如何度过这短暂但是许许多多的休息时间其实是决定我们能否有所成就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积少成多,我们又怎能心安理得地任由自己挥霍掉这么多的时间呢?

30、不要小瞧一美元

不久前,我同岳母一起在沃尔玛超市买东西。到结账时,我发现一样商品(老实说,我已经忘了具体是什么了)很有趣就指给她看。让我惊讶的是,我岳母说:“售价一美元,不少钱呢!”我之所以会感到惊讶是因为我的岳父母并不缺钱。实际上,这次购物发生在迪士尼乐园家庭旅行期间,全部人员加起来一共三十多个人,而全部的开支都是由我岳父母负责。

懂得一美元的价值所在,这背后的道理其实与懂得珍惜时间的价值一样。毫不犹豫地花出一美元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但实际上背后大有文章。在漫长的时间里,这样不起眼的一笔笔支出累积到一起可能会达到数百万美元。这其实反映出来我们对于平日的细节和点滴之处缺乏关注,而这些往往是真正的艺术和价值所在之处。

此外,大多数的百万富翁都是“白手起家”,其中 80% 是富一代,75% 是自己给自己发工资。这种并不是按照工作时长来获取报酬的工作形式会让你对每一分钟、每一美元负责。因此,绝大多数的百万富翁都非常节俭,或者说至少对于金钱的态度都非常谨慎。

31、永远不要将退休当作是目标

“退休就相当于死亡。”—Pablo Casals(西班牙大提琴家)

如果你想给别人迎面一拳,那最有力道的方法是瞄准他们脸后方一英尺距离处,这样当你的拳头打到对方的脸上时,力度和冲击力才会达到最高值。如果你瞄准的是他们的脸,那么你的拳头在打到对方脸之前就会开始减速。这样一来,造成的冲击力就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大。

退休也是这样。大多数以退休为目标的人在四五十岁就开始放缓他们的脚步。可悲的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势头和动力的驱动,一旦开始减速,你就会发现自己开始了一个难以逆转的衰退过程。

研究发现退休往往会导致:

流动性和日常生活难度增加生病的可能性增加心理健康程度降低

其实退休是 20 世纪的一个现象概念,在现代和未来社会中,这一概念将会变得过时,这一概念存在的基础也已经失去了意义。例如,由于医疗保健事业的进步和发展,65 岁的年龄已经不再被看作是属于老年范畴。社会保障体系之所以选择 65 岁这一年龄作为退休年龄是因为当时的平均寿命是 63 岁。也就是说,社会保障系统是为了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获得帮助,而不是为了创造一种由他人劳动来保障我们养老的文化。

此外,之前的工作大多属于手工劳作,因此年龄超过 65 岁之后由于身体以及体力原因可能无法再有效地完成工作内容。但是现在这一点显然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因为现在的工作大多是脑力工作,以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而且,现在社会最缺乏的可能就是智慧了,而这恰恰需要年龄的累积,人们往往在晚年才会修炼出大智慧。所以,退休永远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工作目标,我们完全有能力,坚持以某种形式工作到最后一刻。

我的祖父 Rex 现在已经92岁,是一名参加过二战的战斗机飞行员。在过去五年的时间里,他写了三本书。他每天晚上八点睡觉,早晨四点半醒来。每天最开始的两个半小时他会先看电视,看一些非常鼓舞人心并且具有指导意义的内容。然后他会在七点钟吃早餐,接下来的一天他会看书、写作、交际并且为他人提供服务,甚至有时会在他儿子(也就是我父亲)的家里做些体力活。除此之外,他也会向邻里宣讲他的信仰,面对陌生人也会友善的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我不想考虑退休,因为我不想让自己停下来或者是放慢脚步。其实我们应该是像葡萄酒,让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历久弥香。

32、昨天比今天更重要

“种树最佳的时间是 20 年前,其次就是现在。”—非洲谚语

我们当下的现状反映的是我们过去的决定。虽然我们拥有可以改变未来生活发展轨迹的巨大力量,但由于我们过去的决定,我们才有着现在的当下。虽然许多人都说过去已成往事,并不重要,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对于明天来说,今天就是昨天。我们今天所做的事情对于未来有着或强化、或减损的作用,但是大多数人会把事情推迟到明天再做。我们不假思虑就让自己陷入债务关系,放弃锻炼和接受教育的机会,为消极的关系而百般辩解。但在未来某个时刻,这些事情的负面影响都会显现出来。就像飞机偏离航线一样,等待校正的时间越长,恢复到原来的航线所需的时间就越长,难度也越高。

33、比赛胶着,正需全力以赴

在体育比赛以及其他形式的一些比赛中,当比赛双方成绩处于胶着状态时,参与者的表现会达到最佳水平。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比赛临近最后结束时间往往会出现一些传奇时刻,例如麦迪 35 秒狂砍 13 分的“麦迪时刻”就是发生在距离比赛结束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麦迪最终力挽狂澜带领火箭队以 81:80 战胜马刺。但是,如果比赛中有一方处于明显优势地位,那双方的表现可能就都没有这么卖力了。因为当你处于大幅度领先状态时,就很容易会变得松懈,呈现出过度自信的状态。而当你大比分落后时,又很容易会破罐子破摔,直接放弃挣扎和抵抗。

可悲的一点是,我们往往会想当然地认为那些处于你所在领域最顶端的人“远远胜过”我们自己。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我们也会像参加体育比赛一样,表现出来的劲头和努力要低于你认为比分接近时可能表现出来的强度。

而当你改变自己想当然的看法,将那些处于“顶端”的人看作是与自己处于同一水平,那你很快就会发现他们以往在你心目中高高在上的传奇形象瞬间幻灭。他们也是人,也是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更重要的是,你会开始产生一种想要努力赶超他们的紧迫感。

时刻提醒自己:比分很接近,比赛很胶着。

34、听什么样的音乐会决定你能否成功

“没有音乐,生命会是一个错误。”—尼采

狡辩!收购微信号立马结账的(微业贷国税授权)

有研究发现,你听的音乐类型会影响你对中性情绪面孔的感知。同样面对的是一副中性情绪的面孔,如果你听得是悲伤的音乐,你更有可能会觉得对方是悲伤的情绪。但是如果你听得是积极、欢快类型的音乐,那你更有可能会觉得对方是快乐的情绪。这种对于情绪的不同阐释也将影响到你与他人的互动方式。

聆听适度音量的音乐会略微增加我们内心处理信息的难度,这也会促使我们运用更具创意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如果音乐成功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那我们就可以深入挖掘神经创造力的泉源。

另有研究发现我们对不同音乐的偏好会反映出我们的性格类型。例如,研究者发现古典音乐爱好者往往具有很高的自尊心,富有创造力,性格内向,自在安逸;流行音乐爱好者同样具有很高的自尊心,并且勤奋、外向、温柔,但是相比古典音乐爱好者少了创造力和自在安逸的特质。

在某些情况下,沉默并不是金,科学研究也能证明这一点。例如,聆听古典音乐能够增强中风患者的视觉注意力,而什么都不听则会进一步降低中风患者的视觉注意力。另有研究发现相比那些只骑自行车的人来说,边骑自行车边听音乐的人所需的氧气量要少 7%。事实上,音乐可以瞬间改变我们的精神、情感和动力状态,可谓是一项强大而美妙的工具。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将音乐作为实现最佳表现状态的“触发器”。例如,迈克尔·菲尔普斯(Michael Phelps)在每次参加游泳比赛前一直都戴着耳机听音乐,直到入水前一两分钟才拿下来。这并不是个例,许多运动员在比赛前都通过听音乐的方式来为自己减压,来放松自己,甚至用音乐来振奋精神。

《时代》杂志在采访菲尔普斯时曾提到他在赛前听音乐这一话题,菲尔普斯回答说这可以让他保持专注力,让他“心无旁骛,不受其他因素的羁绊”。在被问道听什么类型的音乐时,他回答道:“我一般都是听嘻哈和说唱类型的音乐。”

有趣的是,研究发现像嘻哈这样的快节奏音乐可以让人兴奋起来,达到更好的表现状态。另有证据表明,音乐停止之后,这种由此产生的情绪反应仍然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当菲尔普斯拿掉耳机进入水中游泳的时候,嘻哈音乐给他的刺激仍然存在。

最后,研究还发现,我们所听的音乐类型会影响我们的灵性敏感度,这一点对我来说尤其重要。灵性敏感度对我所做的一切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包括我与家人的相处、我写作的内容和方式以及我发展和追求目标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