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山日报
栏目:文棚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彼岸开满鸢尾花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原来多年以前我们唤作"蓝蝴蝶"的花儿,它还有一个优雅浪漫又极富诗意的洋学名"iris(爱丽丝)",意为彩虹。它的花形很像鸢鸟的尾巴,译成中文名叫"鸢尾花"。
好友的儿子曾在英国留学,他见我平日无事爱捉笔乱划胡画,就在英国博物馆大门口买了一盒梵高画集明信片送我,目光飞溜过眼熟的向日葵之后,顷刻,双眼聚焦在两张蓝紫色的鸢尾花图上。
1889年5月,梵高在法国圣雷米精神病院住院画的那张一一荒野盛开的丛丛鸢尾花。色彩鲜丽明艳又丰富,葱绿色的叶片,平扁宽阔如剑指苍穹,蓝紫色美艳的鸢尾花,阳光色绚烂的花蕊,线条精致韧劲,透露着葳蕤的生命力。主图背后的远处,影影绰绰夹着些许充满希冀的白花橙瓣,仿佛要把暮春消息传达到更远的远方。
1890年,在他生命最后一年画的那张瓶装鸢尾花,背景墙的用色,依然未改他一贯热衷的暖色系一一阳光黄,只是花色由蓝紫变成蓝黑,色泽暗沉又忧伤,寥寥着笔几片生命绿叶,不安而孤独地挤身于繁茂的花枝之间,侧边一簇挣扎着想要向上的鸢尾花,醒目地耷拉着头,无力低垂于花瓶外桌面……
梵高把象征光明和自由的鸢尾花,留在纸上,画出了他生命中的永恒。
我心上的那畔鸢尾花至今还在心上。
从奶奶家去外婆家的路途不长,可尽是弯弯绕绕的湖畔小径。出门前长辈们在两头嘱咐:"走路时要慢慢细细看路哟!"
有年节放假,我去外婆家蹭地菜煮土鸡蛋吃。独自走湖边拐弯的小路上,忽然发现对岸开满了丛丛簇簇浅蓝淡紫的花儿,那些花好似蓝色的"蝴蝶"在浓密的绿剑叶间翩翩起舞,因风而轻起轻伏的湖水,洗涤着岸沿,使它们裸露出部分粗壮的白根,花与叶倒映在澄澈的水面,波动花摇,上呼下应双双荡漾,曳曳生姿,简直美痴了这人间天上。
我极想跑过去采一束握在手中,两头打转,只有一条窄坝基通向花主家。
听外婆说过,主家是近两年从双峰山乡搬来湖乡的。小毛竹与牛屎泥搭建的临时房子,宅门紧闭,虽无狗吠,但养了好多箱蜜蜂,泥墙被土蜜蜂钻得千疮百孔。我那时正处在恐惧"化学键"的年纪,见不得密匝匝的蜂窝眼,还有被蜂蛰过脑袋起肿包的痛苦经历。踏进坝基上的步伐,最终被"嗡嗡嗡嗡"的蜂声轰吓退了场。
我带着不甘的情绪回到对岸,捡起地上的石头泥块,烦躁地砸向那些采摘不到的花儿。主家宅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位白衣少年探出头来,大抵是听见水响,以为有人涉湖偷蜜,走近才知少年,竟是我们班熟悉的学霸君同学。
"原来你家住这里?!"我又惊又怯,赶紧把握有石头的小手收进背后,羞涩低头小声说。
他看着我滑稽可怜的样子,友善亲切地笑着:"蓝蝴蝶花是我父亲去年栽下养蜂的,喜欢就过来摘一朵。"
我慌忙摆手摇头跑去外婆家躲丑。
第二天,我的课桌里,有人悄悄送了一朵挂着露珠的鸢尾花。凑近脸庞仔细地端详着,娇嫩的花瓣薄如蝉翼软如丝绸,共六瓣呈对称排列,三大三小间隔均匀,中轴另有三片雄蕊,奇妙地点缀在层层增色的紫、白、黄花瓣上,一上午后,梦幻一般沉静又仓促蔫卷……只有碰在鼻子上的异香味久久如初。
据史书载,乾隆皇帝也极喜欢鸢尾花,他曾在巜蝴蝶花图》上题诗:"栩栩试看虫与卉,谁宾谁主定谁知。"
那个春天在我的生命中走得特别匆忙,白衣少年君在初中毕业,考上了一所理想中专。他父亲在暑期便携着全家搬回了家乡,那畔鸢尾花地,很快犁翻种上了油菜秧。
少年君的消息,随同消失的那鸢尾花地一同消失。
隔着防护铁网,看到郴江河边的绿化带,六中校园的花圃,到处开着跟家乡同样的"蓝蝴蝶",然而此刻,我早已不再有年少时采摘花朵的那股冲动欲望,尚且还能远远地,看着这些花儿,兀自静静地好好开着,就很好。
(请勿微信投稿!文棚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000次,编辑部打赏50元/篇,12000次则打赏100元/篇;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季赛和年度总决赛。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来稿无错别字,正确使用“得、的、地”。文责自负。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
◆中山日报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蓝运良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 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