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写作技巧的畅销书专家常常会用一个清晰的行动规则,如“练习1万个小时成为专家”,“21天养成好习惯”等来激发我们的行动。让我们激情满怀的头投入行动,但是究竟会有多少人能坚持1万小时?1万小时是否真的能引向成功?坚持1万小时的关键点?1万小时练习的本质是什么? 这些问题畅销书专家从来不予回答,他们略过的这些细节不重要吗?让我一起来分析研究一下,搞清理论概念,不能一知半解。
畅销书《异类》作者格拉德威尔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这就是1万小时定律,关于如何习得专业技能,没人能否认熟能生巧的意义,在我的认知中,涉及到技能的专业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获得成就,比如钢琴、篮球、驾驶、围棋等专业技术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取得长足进步,这个观点我们都认同,但这个理论也不全对,不是所有专业都适合,比如管理、销售、CEO等,怎样通过练习成为一名卓越的销售或者CEO,从哪里练起?怎么练?练什么?有很多隐性的知识需要在情境中去找寻,这个标准确实无法界定。
成年人的学习大多是在情境中进行,比如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这样学习才更靠谱,如果学游泳只在水盆练憋气,在地上练划水,永远也学不会游泳,看在情境中学习的重要性。如果销售和管理只是在理论上掌握知识和技能,即使习练2万小时也不能成为专家,这个我们都知道的典型是赵括纸上谈兵,“练习1万小时成为专家”必须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这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放任四海皆可行之标准。根据专业测试,从事音乐教育的学生在18岁之前,花在小提琴训练的时间平均为3420小时,而优异的学生平均是5310小时,最杰出的学生则平均练习7401小时,情况还是因人而异的。
“21天养成好习惯”等很多理论都源自心理暗示,都是心理学范畴的暗示行为,我们在学习使用这些理论的时候,还是要有甄别,不能笼而统之,更不能照搬照抄、先入为主,有些泊来的理念,我们得认真的思考。因为文化和地域差异,外国的某些定律、定理咋一看确实高大上,但实际行动起来,很多地方值得商榷和探讨,每当看到这些理论时,我们都会有些先入为主的思想,认为泊来的东西都是好的,当然理论都有定数,我们要区分对待,理论结合实际才有作用,在学习和写作上,1万小时理论绝对实用,但还需个人的努力程度和天资,中国有句古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坚持正确的努力方向,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为此,成为优秀卓越的人,就要进行一些“刻意练习”,明天我们继续探讨如何从新手成为大师,我对刻意练习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