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节,春风温润了整个大地;在这块土地,热情浸润着每块方寸。
占地25平方公里的山东省宁津县东部新城,双向八车道铺就四横三纵的路网,绘出历史的纵深站位;纷繁的管线地下交错纵横,拓展着澎湃的新产业维度。
谁能想象,这座30亿投资规模的新城,会在年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不足10亿的宁津从蓝图变现实;谁又能想象,现下工程表建构的却是“不背债”的新城。
“以时间换空间、以空间融市场、以市场配要素”,宁津主政者们从时间、空间和内涵三个维度重新定义了城市运营;集聚资源“针尖”引爆的平台思维、多规合一的顶层设计、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行动能力,宁津主政者们创新出规划和资本“两驱动”辩证统一、城市和产业“双升级”相辅相成的城市运营新模式。
“重点工作攻坚年,只有敢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才能杀出一条血路,闯出一条新路。”宁津县委书记王刚在前不久的动员大会上,一语道出“四两拨动千金”的宁津秘钥。
资本和模式可以复制,“自革命”的血性和笃诚方是独有。
动能转换年,“多规合一”建产融新城
于山东而言,2017年注定是被历史多番回望的一年。
这一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正式部署启动。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强调:“要抓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个牛鼻子,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
这一年,位于鲁北的宁津迎来了新一届领导班子。“要在敢于担当上带好头,在勇于任事上当表率,争做支持改革的促进派、推动发展的实干家。”宁津县委书记王刚当年的话语音犹在耳。
彼时,宁津这处历史上有名的“锢漏之乡、小炉匠之乡”,改革开放四十年,已形成了较为深厚的产业积累。健身器材、电梯制造、实木家具等产业在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逐步形成了中国最大的商用健身器材生产基地、江北最大的电梯整梯制造基地这样的百亿级优势产业集群。
2016年宁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五金机械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16.13亿元,占该县规模以上工业总收入的“半壁江山”。不过,相较前几年,产业增速明显放缓。
同时,本报记者注意到,截至2016年,宁津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有43.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9.5%,这两个数字远低于山东同期数字。
动能转换中,传统产业该往何处去?城市发展中,进一步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载体哪里寻?两大课题,摆在了宁津县新一届主政者面前。
宁津县副县长齐强告诉记者,曾任职德州市规划局局长的王刚书记,一直强调顶层设计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对于城市化的过程,他更为看重各种要素资源的整合,而不仅仅是数字变化。
2017年伊始,宁津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构建“一核一极一圈”的空间发展新格局。“一核”系宁津中心城区加快提质扩容,“一极”为经济开发区提档升级,“一圈”则是实现县内全域交通半小时通达。
在勾勒蓝图的过程中,宁津县委书记王刚,宁津县委副书记、县长沙淑红商讨后,意识到任何维度上的城市创新,都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公共交通体系和环境保护等多规划的高水平配套,于是决定委托上海交通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宜工、宜商、宜业、宜居”的产城融合新区规划设计。
“如今来看,正是产城融合新区多规合一的规划设计,而不是简单再建一个开发区,才让我们看到了今日的新区模样。”齐强对本报记者说道。
平台思维来破局,从0到1迈出第一步
4月16日,东部新区的中心区域,千名工人忙碌的身影不时闪现,宽阔的路面不见一处明线,足有一人高的地下管网将为城市建设进行新的细节定义。
宁津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高龙告诉记者,东部新区规划设计35000人的承载规模,9个村3000户居民将实现“城内居住”,以期将来楔入新区的产业项目和商业项目。
不过,把新区拆解来看,仅一个安置A区就需要资金6.4亿元、四横三纵的路网要耗资8.8亿元、能容纳800多户的人才公寓需要投资3.8亿元……
“东部新区,30亿的投资规模,钱从哪里来?”这是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毕竟直到2019年度,当地GDP只有245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刚刚突破8亿元。
2018年2月,财政部下发通知,要求严格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堵住“后门”,坚决遏制违法违规举债,政府负债的PPP项目相继被叫停。
齐强告诉本报记者:“当时,我们先后拜访了20多家央企,寻找投资方,但地方财政收入有限,最终都未能成行。”
从无到有拓新区,一穷二白搞建设,宁津看似撞上了“南墙”。
在此时,位于宁津南部工业园区的十多家企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也遇到了“天花板”。山东迈宝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行政经理孙永青告诉记者,原有厂区只有200多亩土地,生产线面临智能化改造,公司想“升级”周围却无地可用。
“多规合一”规划的重要性在此时显现,在上海交通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规划中,南城区域规划为金融科技区,这些企业与区域功能定位并不相符。
宁津主政者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校正着前进的脉络,开阔着自己的思维。王刚在前不久的宁津县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上这样谈对平台思维的认识,“平台思维是一种互联、互通、互动的互联网思维,核心要义是开放包容、资源共享、合作共赢。通过搭建平台载体,可有效链接高端要素、创新产业资源。”
将东部新区当做一个平台,把企业和人力、技术视为流动的要素,链接规划驱动和资本资本“两驱动”。宁津,在东部新区建设中破局城市运营新思路。
以时间换空间,聚资源“针尖”引爆
2019年,宁津县委、县政府的主政者们,同时启动了“三进行”:搬企业、迁村子、搞建设。
时间会记住每一秒都珍惜的人!已经不知谈了多少家资方的齐强在中铁十二局找到了首位战略合作伙伴,“我记得当时说的一句话是,巨额的投资规模不是小数,这意味着你首先对我们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的认可,意味着对地方经济发展潜力的认可。”
以宁津当地健身器材产业为例,如今工商注册的健身器材企业超过120家,规模以上企业19家,健身器材产品包括300余个品种,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70%;一半以上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
齐强说:“宁津要做到的,是要以资方投入的时间为城市建设争取新的空间,以利于把企业、人力、技术资源通过市场方式,集聚到东部新区进行引爆。”
最终,中铁十二局这家国内著名建筑业企业在2019年与宁津达成了合作协议,随后亦有多家资方牵手宁津。
南部城区多家企业也将在这里开启“产业突围”新计划,企业职工和原地居民,将为这里增添最重要的色彩因素:人。
这一步,使宁津在时间上跨越城市规划、开发建设、物业销售、持有运营等多个阶段,直接迈进新城崛起;这一步,使宁津在空间上拥有了15000亩熟化土地、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足以助推企业升级的新空间载体;这一步,使宁津在内涵上创新出居民生活与工作相融合,涵盖多业态的产融结合城市运营新模式。
宁津县委书记王刚说,东部新区平台效应非常突出,不仅导入了战略投资者、也吸引了大批优质项目落地、技术成果转化,对人才的吸附力也将大大增加。
本报记者注意到,东部新区所建的人才公寓共有9栋高层,可容纳800余户。“在这里,不仅是为专家教授所建,更是为产业所急需的产业技术人才建设。在县域里,我们以产业所需来定义人才,而不是以学历层次来限定人才。”齐强这样说道。
这样,宁津南部城区和东部新区土地的一二级市场联动开发,将为各资方投入的成本提供“2+2”的四年充分回报期。“我们利用资方的投资,争取到了足够时间来架构城市空间,再将城市空间投入市场,采用市场方式进行多种产业和商业开发。”齐强这样说道。
让市场配要素,城市和产业“两升级”
2020年4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公布,要求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
在宁津东部新区这一平台,要素的流动趋向清晰可见。
一处处基建设施、一片片商业和工业用地……东部新区的空间载体,为宁津的国有投资平台、注册资本15亿元的宁津城润置业有限公司注入了大量优质资产。齐强说:“我们将来会将宁津城润置业打造成面向债券市场、具备融资主体的企业平台,可以有效融合各个方向上的资方资源,进一步运营东部新城乃至整个宁津,利用一二级联动开发,当好城市运营商。”
该片区域内原有的村民、新流入的产业工人、区域辐射半径内的城乡居民、推动企业升级的企业家们……人的要素正在区域汇聚,最终在社会分工中找寻自我位置。
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下,技术和数据裹挟着每一家企业、每一位个体。宁津县委副书记、县长沙淑红在今年山东省两会召开时,提供的建议即是:用数字经济改造传统产业。
纵观“扎根”东部新区的工业项目,能看到他们对于技术和数据的渴望。
在健身器材龙头企业迈宝赫健身器材公司的600亩新厂区,智能+成为健身器材的代名词,健身器材上都增加了微信扫描、NFC感应连接、远程升级等功能,在疫情防控下,该公司甚至“试水”直播带货,短短一天销售额达到280万元;另外一家健身器材生产企业宝德龙公司,则在这里投资10亿元新上室内健身康复设备,转向高端养老服务器械。
东部新城未来的创新创业中心,则将为这些企业提供新的全方位支持。
25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里,众人看到的是城市功能的升级;在这里,众人看到的区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升级。
对话:四两拨千金,留下是城更是“诚”
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宁津县委书记王刚,听他讲述自己对于“四两拨动千金”的认知。
记者:在东部新区的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你们的城市运营能力和城市运营模式的创新,在此过程中您觉得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王刚:城市的运营和模式创新,需要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规划做引领,实现城镇、产业的融合发展。我们要的,实际是城市资源的优化配合和正确的运营,最终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价值提升。
记者:这一模式可以复制么?
王刚:资本和模式可以复制,但在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过程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需要双方建立高度互信的开发、建设、运营合作关系。此外,刀刃向内、自革命的担当和勇进,是关系城市运营质量的重要因素。
记者:在运营东部新城的过程中,留给了当地什么宝贵经验。
王刚:我想不仅是物质层面上的楼房厂区,还有一个区域的性格标签:笃诚。笃实、诚信,这是宁津人与各方共同成长、前进的基石,更是宁津从一个个小作坊成长为智能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内在因素。这是宁津的城市精神,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
记者:去年,宁津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列德州第三、财政增幅德州第二。在今年,宁津将怎样做好重点工作攻关年的各项工作。
王刚:改革攻坚,啃的都是“硬骨头”、趟的都是“地雷阵”,哪一项也不是喊出来、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拼出来的,我们将涵养硬核作风、锤炼硬核本领、启动硬核督导、落实硬核奖惩,刀刃向内自革命,创出一条血路、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