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这是最早论述“侠”的一句老话。论述者是战国时期的法家韩非。他在《韩非子·五蠹》中将“侠”归入五蠹之列,认为他们不受律令规训,有武力,“群侠以私剑养”,而君主还“礼之”,导致天下秩序“此所以乱也”。
现代人印象中的“侠”与韩非的看法几乎完全相反。现代人往往会崇尚侠的恩怨分明、快意恩仇、言而有信,以及他们的侠骨柔肠,而这些也组成了侠的理想特征。即便在进入现代世界后,侠不复存在,“侠气”“大侠”“侠客精神”却还是作为一种品格遗产,照样受到推崇和赞美。《三侠五义》《水浒传》等传统文学典籍,和《天龙八部》等现代武侠小说及其电视剧,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当然也不可忽视。
不过,在漫长的前现代历史中,韩非的批判和否定也只是一面。大史家司马迁就为侠写“列传”,评价他们敢于舍生取义,“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侠为底层穷困人家打抱不平,为上层精英“保驾护航”,使他们获得相当高的声誉。这反过来也让他们的武力被民间默许。
电影《风尘女侠吕四娘》(1988)以清代"文字狱"为背景。图为剧照。
王齐的《中国古代的游侠》便从这里开始整理历朝历代的“侠”,他们的演变,以及“义侠”“武侠”“盗侠”“女侠”的类别区分。衣食住行、生计来源和社会交际等日常生活也涵盖其中。这本二十几年前初版的书,在今日重版后,在这一领域仍然当属全景式书写。
然而,再回过头来看,韩非的看法实际上确实贯穿此后整个历史。这既是因为侠也造成了一些武力滥用、无辜者受害,更是因为在国家统治秩序外另立规则,产生不同的秩序,对王权统治者构成威胁而遭到打压。而这也是《中国古代的游侠》字里行间的一条暗线。在漫长的前现代社会,王权越是集中,侠的存在空间就越小。他们的“游离”“游历”状态始终与王权秩序有着强烈的张力关系,唯有被利用之时,才展现出张力的另一面。
以下论述的是中国古代游侠诸多类别中的“女侠”,内容经商务印书馆授权摘编自《中国古代的游侠》。内容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原文作者|王齐
摘编|罗东
《中国古代的游侠》,王齐 著,商务印书馆,2020年6月。
在古代游侠世界,女性超乎寻常地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世界是由两性组成的,但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一直较为卑下,历史也似乎只是由那些男性帝王将相的活动所谱写,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极少得到承认和展现。
而在游侠世界中,情况则有所不同。女性在这个世界中超乎寻常地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女性游侠与男性游侠一样性格坚强,行事果决,武功高超,重义轻利。她们敢爱、敢恨、敢哭、敢笑,自由、勇敢、泼辣、多情,风姿各异,充分地展现了女性被封建社会所压抑和禁锢的美德与能量。
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侠女》一篇改编的电影《侠女》(1970)剧照。
有史记载的最早的一位女侠应数汉代赵晔《吴越春秋》中的越处女。据说越王曾向她请教击剑之术。她还帮助越王训练军队,洗雪国耻,可见其不仅剑术超群,且心存爱国之志,抱负极为远大。
侠女之侠,并不一定体现在她们有一身惊人的武功和超人的能量上,更主要的则在于她们具有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了信仰,为了正义,为了所爱的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慷慨赴死,义无反顾;在于她们知恩图报,有着强烈的同情心,肯于给予弱者以无私的帮助;在于她们对恶势力极端仇恨,敢于挺身而出抗拒邪恶。
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东海有勇妇》,可以作为对巾帼女侠当之无愧的颂歌: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学剑越处子,超腾若流星。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十步两躩(jué)跃,三呼一交兵。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荣。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莹。津妾一棹歌,脱父于严刑。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豫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要离杀庆忌,壮夫所素轻。妻子亦何辜?焚之买虚声。岂如东海妇,事立独扬名!
武侠电影《空山灵雨》(1979)剧照。
在这首诗中,侠义豪放的李白歌颂了他同时代的一位勇敢、坚毅的侠女,即东海勇妇为夫复仇,手刃仇人的事迹。这位东海勇妇的丈夫被仇人杀害,为报夫仇,她拜师越女剑的传人学习剑法,腾挪跳跃,身形快如流星。学成后,她抱定必死的信念与仇人交战,只见她手执雪刃,十步两跃,三呼一击地与仇人搏斗,最后将仇人之头,高悬于城门之上;将仇人之肠肺,踏在脚下。之后,她投案自首,慷慨赴死。
东海勇妇的事迹感动了当地的百姓,也打动了当地的官员北海的李使君,即北海太守李邕,李邕将此事上奏朝廷,朝廷下旨免了东海勇妇的罪,希望以此提升社会的道德风尚。东海勇妇的事迹在东海之畔诸郡中广为传颂。
在赞颂东海勇妇的同时,李白的诗中历数了中国古代数个侠义女性的事迹。诸如秦代伉俪情深,为悼念亡夫哭倒城墙的杞梁妻;汉代勇于替父抵罪,打动皇帝废除肉刑的少女缇萦;三国时为报父仇舍生忘死的关东贤女苏来卿;战国时代一曲棹歌从而使其父脱了严刑之苦的赵国津吏之女等等。李白认为,这些女性深情果敢,慷慨侠义,智勇双全。
历史上的女侠之春秋战国篇
娟是春秋时赵国津吏之女。赵简子向南攻打楚国时,与津吏约期渡河,到了约定时间,津吏却因醉酒不能驾船,赵简子要杀津吏。津吏之女娟辩解说她的父亲是为祈祷河神,而被巫祝灌醉的,说自己情愿代父罪而死。赵简子不答应,津吏之女又请求等她父亲酒醒后再杀。简子同意了她的请求。
渡河时,河工少了一人,律吏女自请上船摇橹,行至中流,津吏女唱起《歌激》曲,歌中为父亲陈情并为赵简子祝福,赵简子大悦,赦免了她的父亲,并娶她为妻。
此事在刘向《列女传·辩通》中有所记载。
战国末期魏安釐王的夫人如姬也称得上是一位侠女。如姬是最受魏王宠幸的夫人,她的父亲被人杀害,她悬赏三年要为父报仇,却没有人响应。如姬无计可施,向魏王的弟弟信陵君哭诉,信陵君派出门客砍下了凶手的头献给如姬。如姬父仇得报,将信陵君视为恩人,誓言以命相报。因此,当信陵君为救赵抗秦调动军队,请求她从魏王卧室中盗取兵符时,她舍生忘死为信陵君盗取了兵符,使信陵君顺利地领兵解除了赵国的危难。
如姬后来的命运不得而知。她只不过是魏王的一位夫人,暂时受宠,即便在最受宠爱之时,魏王也并没有为她捕杀杀父仇人尽一点举手之劳。可见魏王并没有真正尊重她的人格与尊严。故而她才对有承诺有担当,肯于为她复仇的信陵君感恩有加,“欲为公子死,无所辞”(《史记·魏公子列传》)。
她从信陵君那里得到了一诺千金,得到了尊重,所以,她也以性命做出了回报的承诺。她极有可能被魏王处死,因为窃符夺取兵权本身就是死罪,并且魏王原本就对信陵君的权势多有忌惮,信陵君替如姬报了杀父之仇,史书中虽没有记载魏王的态度,但以常理推测,这件事必会引起魏王的不快。所以如姬对自己的命运应该早有预判,为了避免受辱,她极可能会效法侯嬴,北向自刭,以死来回报魏公子信陵君。无论主观和客观上,她都称得起是一位侠义的女子。
像如姬这样的侠女还有许多。著名刺客聂政,在刺杀了韩相侠累后,割破自己的脸面,毁容自尽。他的尸体被暴露在街市上,韩国人悬赏购求能够辨认他的人。
春秋战国时期的韩国位置。
聂政的姐姐聂荣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即猜测出这位刺客一定是自己的弟弟聂政。因为她知道聂政与侠累的仇人严仲子有交情,时时欲报答严仲子的知遇之恩。她立刻起身赶往韩国的街市,认出死者果然是自己的弟弟聂政。她伏在尸体上,失声痛哭道:“他就是轵地深井里人聂政啊。”
街市中来往的人都好心地对聂荣说:“这人是杀害我国宰相的凶手,韩王悬赏千金想得到他的姓名,您难道没听说吗?怎么还敢来辨认他?”
聂荣回答:“我知道。可是聂政之所以蒙受屈辱隐迹于市贩之中,不过是因为老母尚在,我还没有出嫁,他必须照料我们。如今母亲得以终养天年,我又嫁到夫家。严仲子从屠夫市贩中将我弟弟辨识出来,并屈身与他结交,这样深重的恩泽又怎能不报答呢!士为知己者死,他只是因为我还活着,才严重地毁坏自己的身体,免得被人辨认出来牵连到我。我又怎能怕自己受株连,而埋没了弟弟的英名!”
聂荣的一席话震惊了韩国街市中的人。聂荣讲到最后,叫了三声“天”,终因悲哀过度,心力交瘁,死在聂政的尸体旁。
历史上的女侠之唐末及五代十国篇
中国古代能与战国时期开放的氛围相比拟的应属盛唐时期。唐代的繁荣和开放,给社会带来了自由发展的风气。经济贸易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开放也促进了一个侠风炽盛的时代的成型。唐末及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甚至纷纷自立为国,各国大员觊觎政权,伺机叛变夺位,导致连年战乱不休,由此,和平年代养成的侠义精神就有了落地现实的社会土壤和生存需求。
这一时期游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笔记小说中的著名女侠的出现。其中包括红拂女、聂隐娘等,她们的事迹虽只见于笔记小说,有一些虚构的成分,但其中不少人物确实有据可查,且有许多事例可以互为佐证。
以唐末及五代十国为背景的电视剧《雪花女神龙》(2002)剧照。
这些女侠的英名在后世广为流传,已成为女中豪杰的象征。她们较其他时代的侠女更加落拓不羁,敢爱敢恨,敢作敢为,并不拘囿于闺门之内,而敢于浪迹四方。她们或孤身报仇,或锄强扶弱,或与男侠们一道建功立业。
这一时期的女侠,首次从被动的配角的地位摆脱出来,真正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这是此前的女性所无法比拟的。而随着被宋代程朱理学所修正的儒学日益成为人们思想的主宰,后代的女侠们很难再这般落拓不羁、活泼潇洒了。
史载唐末有一位女商人叫荆十三娘,她因丈夫早亡,在苏州支山禅院为其夫设斋祭奠。正巧侠士赵中行游历苏州,旅居在支山禅院。赵中行行事豪侠,荆十三娘大为爱慕,于是二人同船返回扬州。路途中,赵中行不断仗义行侠,与人交游,耗费了十三娘不少钱财,十三娘毫不介意。赵中行友人李正郎之弟名叫李三十九郎,有一位爱妓,爱妓的父母却将她转赠与当朝权贵高太尉党羽诸葛殷,李三十九郎惧怕诸葛殷的权势,只能独自饮泣。
十三娘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气愤,对李三十九郎说道:“这是小事,我能为你报仇。你六月六日正午时分在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等我。”到了那一天,荆十三娘果然携妓及妓之父母首级在约定地点交给了李三十九郎。之后,荆十三娘与赵中行同入浙江,隐居起来。
这一时期,还有许多矢志复仇的侠女。
据《新唐书·列女传》载,豫章(治所在今江西南昌)人谢小娥八岁丧母,后嫁历阳(今安徽和县境内)侠士段居贞,夫妇二人与谢父一同往来江湖间经商。一次途中遇盗,谢小娥的父亲和丈夫都被强盗所杀,小娥折足堕水,为人所救,辗转来到上元(今江苏南京),住在尼姑庵中。后来,谢小娥乔装为男子,给人当佣人和保镖,借机寻找仇人。
果然,她在当阳(今江西九江)找到了仇人,于是潜入其家,刺杀了仇人。然后,小娥又到官府报案,捕获了这伙强盗的余党。
历史上的女侠之宋代篇
宋代,高度集中的统治权力重新确立,游侠逐渐丧失了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宋明理学的教化也对女性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极大的钳制。相对来说,这一时期有见地并留下侠名的女子往往是那些与士大夫有所交往的青楼艺妓。
南宋时的浙江天台官妓严蕊,色艺双全,名重当时。她才华出众,深得唐与正、谢元卿等官员、豪士们的赏识,彼此相交颇深。其后,朱熹调至浙江天台为官,因与唐与正不和,便诬陷唐与正与严蕊有私情滥交,有碍为官声誉,将严蕊抓进狱中,严刑逼供。严蕊虽备受折磨,但不肯违心说一句损害唐与正的话。狱吏诱使她早些招认,严蕊回答说:“身为贱妓,即使与太守有私情,罪过也不至死。但怎么可以不辨是非真伪,平白诬陷士大夫!即便打死我,也不诬陷别人。”
两个月中,她一再受杖,委顿几死。严蕊的坚贞不屈、正直无私使她声名日盛。后来,朱熹调任,刑官十分同情她的遭遇,令她作词自陈,判令从良,终获自由。
无明确朝代背景的武侠电视剧《甘十九妹》(1996)剧照。该片根据萧逸的同名武侠小说改编。
宋代的薛希涛也是一名官妓,祖无择做杭州知府时与其交好。后来,祖无择因得罪当朝宰相王安石,被以私通官妓的罪名抓入狱中。薛希涛虽受严刑,却不肯招供,直至被鞭打而死,也没有一句损伤祖无择的话。
所谓“仗义每多屠狗辈”,严蕊、薛希涛,虽为卑贱的官妓,但她们能够明辨是非,不惧皮肉之苦,不惜牺牲性命而不肯诬陷红尘知己,她们的行为,足以令卖友求荣之辈汗颜。她们虽然微贱而柔弱,却当得起一个侠字,故而冯梦龙在《情史类略》中,将她们列入“情侠类”。她们虽不能称作女侠,却称得上风尘中的侠女子。
宋代著名的女将梁红玉也出身营伎。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强弓,在京口宴会上认识卓尔不群的名将韩世忠,两人惺惺相惜,结为眷属。北宋灭亡后,金军继续南下,在京口与韩世忠的部队遭遇。梁红玉不惧强敌,英姿飒爽,披挂上阵,挥动战鼓,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大败金兀术,并围困金兵于黄天荡达四十八天之久,由此名震华夏,威扬夷狄,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历史上的女侠之元明清篇
元明清时期,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贪官污吏、土豪恶霸欺压无辜,无恶不作。铲除恶势力,救助孤弱就成为这一时期游侠的使命。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许多除暴安良、仗义果敢的女侠。
《清稗类钞》(全十三册),徐珂 编撰,中华书局,2010年2月。
辑录清代掌故轶闻的《清稗类钞·技勇类》中记载,清代嘉庆年间,荆溪(今江苏宜兴南)人周济善古文词,又娴于技击,能令百十人近不得身。他行侠仗义,好打抱不平,在齐、鲁两地往来,杀死数以百计的强盗,强盗都对他又恨又怕。
一天,他在路途中被两名大盗盯上,二人跟踪他住在一家旅店里,打算暗害他,周济却一点也没有知觉。入夜,周济正在熄灯歇息,房门忽然被打开,两个强盗跃入室内,向周济的床上猛扑过来。周济惊起,觉出两个强盗技艺在己之上,仓促间,手中没有武器,自知敌不过两人。
这时,一女子从窗外飞入,直扑两个强盗。强盗的刀正要砍及周济时,突觉有人袭击背后,忙抽回刀,返身迎斗女郎。女郎手舞双剑与两盗搏斗,刀光闪烁中,一个强盗已掉了脑袋,躺倒在地,另一个自知不敌,夺路而逃,被那个女郎挥剑击毙。
女郎从容擦拭掉宝剑上的血迹,将宝剑插回鞘中,转身对周济说道:“仓促间来不及向您通报,让您受惊了。我叫红娥,是店主人的女儿。您进店时,我见两个大盗跟在您后面,打算谋害您,我见您仪表不凡,不该死在强盗手里,所以才出手援救。”周济在月光下端详红娥,只见她十七八岁,窄袖蛮靴,仪态万方。红娥又自请嫁与周济为妾,对周济妻子极为忍让,从不肯略显技勇相威胁。
电影《风尘女侠吕四娘》(1988)剧照。
徐珂的《清稗类钞》,从清至民国初年人的文集、笔记、札记、报章、说部中,广搜博采,辑录而成,备述了清代社会的历史风貌、风俗民情、奇闻逸事。由于所述皆有依据,所以大多真实可信,补充了史书记载的不足。同书中的《义侠类》还记载了另一位侠女松嫣的事迹。
松嫣,是清末天津商人郑某的义女。郑妻黄氏因无子而买回松嫣,松嫣对郑夫妇极为孝顺。一日,郑在经商途中被盗贼所害,沉入江中。同他在一起的同族侄子也被沉入江中,却没有死,一路乞食回报黄氏。又日夜奔走,寻回郑的尸骸,将其安葬。奔丧期间,他上下打点,十分卖力。郑妻黄氏十分感激他,就让他掌管内外家务,并立他为嗣。
但松嫣却看出这个族侄在报丧时表面很伤心,背后却常常喜形于色,怀疑是他串通匪盗杀死养父,又见养母为其所迷惑,言之无益,便亡走京师,投身曲院中,寻找机会查出真相,报复真凶。
松嫣年方十六,才貌出众,不久便声誉鹊起,少年豪贵车骑盈门,松嫣却十分自珍,只与京师大侠大刀王五相交好。王五常以金玉锦绣相赠,松嫣全都不肯接受,还正色对王五道:“我敬重您,只是因为您是个大侠,并不想贪图金玉锦绣。”王五十分感动,也转而对松嫣十分敬重。郑的族侄掌管家政后,十分专横,黄氏无法控制他,不久即气愤而死。他继承了家产后,开始横行乡里,众人敢怒不敢言。一天夜里,郑的族侄忽然在寝室中被杀,头颅被抛到府尹卧榻旁边。府尹十分惊惧,不敢追究,此案便不了了之。
事后,松嫣素车白马,到郑家祭奠养父母,在灵前哭诉事情原委。说自己已查明郑的族侄正是谋杀郑某的元凶。原来她借助京师大侠之力,查清了真伪,报了郑某夫妇的大仇。
松嫣之侠,在其矢志复仇,不惜身入勾栏曲院,寻找复仇的机会。另有一侠妇人,为救抗清义士之妻,不惜以身代人流放边疆。
《清稗类钞·义侠类》中还记有另一位侠女王氏之妻的故事。清初,布衣许德溥不肯剃发,刺臂誓死,被处以弃市之刑,妻子被判徙边。同乡王某是一位刑吏,任侠好义,想救下许妻却无计可施。他的妻子见他辗转反侧,夜不成寐,问他缘由,得知情况后,毅然决定替许妻徙边。
她说:“你敬重许德溥而想解救他的妻子,是豪杰之举,我愿代她而行。”夫妇二人将许妻藏匿起来,王某押解其妻上路。一路之上,每过郡县驿舍验点人口时,二人都宛如官役押解罪妇一样行事。走了数千里,才到达目的地,王妻没有一句抱怨。同行刑吏都很感动,凑钱将王妻赎回,夫妻二人这才得以终老于家。
原文作者|王齐
摘编|罗东
导语校对|王心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