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价收购微信号_长期高价回收微信号

24小时在线收购微信

念迩!24小时回收微信号平台(24小时在线回收微信号专业平台)

频道:24小时在线收购微信 日期: 浏览:18

【编者按】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上海从曾经的小渔村发展为如今的特大型城市,离不开拥有实干精神的奋斗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平凡却不平庸,兢兢业业地书写着历史。

4月8日起,澎湃新闻推出“新时代·奋斗者”系列稿件,向家国追梦人致敬。

念迩!24小时回收微信号平台

李则立 本文图均为 上海团市委供图

对于大多数青年法官们来说,有一个微信公众号都会关注,即“庭前独角兽”。这个成立4年、拥有16万用户的微信公众号,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团委主办,已经被诸多法院青年们认为是“精神家园”。

这里,记录法律人生,讲述法律故事,传播法院文化,还曾出过不少爆款文章。拿2019年7月15日发布的《我养你啊!法庭劝你醒醒吧》一文来说,以庭审案例为支撑,深入浅出讲述了中国式离婚的典型现象,全网阅读量达到千万级别,被人民日报、长安剑等诸多微信公众号转载。

而这一微信公众号的背后,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法治宣传处副处长、团委书记李则立。

他说:“‘庭前独角兽’对我来说,不仅仅只是一个微信公众号,这里的文章都由法院青年来撰写,是青年价值引领的阵地,也是青年成长的平台,更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时代楷模’邹碧华的精神。”

开设微信公众号,传承“时代楷模”邹碧华精神

“庭前独角兽”这个名字来自“时代楷模”、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这是他生前的微博名。

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专业的李则立,通过考试于2009年进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曾在邹碧华的领导下工作过一年半的时间,那时邹碧华从事司法改革工作,他被邹碧华那种“大公无私、奋勇向前”的精神所感召。

担任团委书记,李则立希望通过开设一个以此命名的微信公众号,传承邹碧华精神。

李则立坦言:“邹碧华精神的内涵很丰富,他既是专家型法官,也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很多理念到现在也不过时,目前公众号知识管理、技术驱动法律、法律思维研究的理念最初都来自于他。”

2015年12月10日,在邹碧华逝世一周年的这一天,“庭前独角兽”发布第一条推文。

李则立表示,微信公众号刚成立仅仅只有一个人,一开始找不到稿子,目前已经形成十多人的核心团队,发表文章900多篇,其中90%左右的内容来自法院青年的原创,先后被评为中央政法委“四个一百”优秀微信公众号、全国法院十佳微信公众号、上海十大共青团微信公众号等。

念迩!24小时回收微信号平台

李则立及其团队部分成员

值得一提的是,“庭前独角兽”既没有稿费,也没有指标,为何能吸引那么多人写?

李则立解释说:“文章发表的背后是高强度的学习,而发表则给了青年一次‘曝光’的机会。法律青年的特点很特别,他们非常在乎专业圈内的认可度,够不够专业,看圈内人的口碑。这种正面激励最能调动青年的积极性,不断写,不断获得关注,就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

为了激励青年人去写,李则立不停“抽鞭子”。有人在朋友圈随便发了点东西,就被他盯住约稿,除了催稿猛,他改稿子也狠,不少青年坦言:“一个稿子被改了十几稿,甚至二十几稿,经常在接近凌晨的时候收到主编的修改意见。”

但通过文章的发表,有的青年成了“网红”,开庭两边当事人都是作者的粉丝,结果还调解成功了案件,这让他们尝到了额外的甜头。

开展线下交流,展示青年风采帮助青年成长

对于青年法官来说,他们或许需要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文字展示平台。李则立为此还把线上交流延续到线下活动,PLUS演说会即其中一个活动,同时演说会的视频以及演讲内容也被放到“庭前独角兽”微信号中,这样可以展示法院青年人的风采。

PLUS即Pro、Legal、Universal、Share这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拼写,意思是法律人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公众演说,分享知识和观点。

念迩!24小时回收微信号平台

李则立创立的PLUS演说会活动

为何会搭建这一平台?他说:“当时想,我们经常倡导要‘会说’,比如三十秒电梯演讲,三十秒时间要说清楚一件事,倡导要用画图的方式汇报清楚案件。但是,这些能力不是凭空就有的,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对青年进行训练,大家头脑风暴了一下,当时正值TED演讲在全世界流行,就想出了这个。”

李则立坦言,这一平台由我们创办,后走向法院和检察院联合,2019年还走向长三角地区,前后花了5年时间,并不那么容易。

刚开始,他遇到的难题是:不知道谁能讲,也不知道怎么讲。他找了四个“感觉”能讲的法官,说服他们来试讲。他们在一家小饭馆里碰头,头脑风暴了一晚上,定了几个选题方向,比如证据不足法官怎么办等,然后从选题到稿子,对照着TED演讲找感觉,折腾了一个多月,才有了PLUS的demo版。

之后,以此为模版,在全市法院进行选拔,最后有10位走上了首届PLUS演说会的舞台。“演说内容播出后,没想到引起了不少关注,当时一个关于人肉代购可能触犯法律的演说,还被海关拿去做普法宣传,传播量好几万。”李则立表示,自己感到惊喜。

2019年6月,首届长三角地区PLUS演说会在上海浦东图书馆举行,网络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到419万,当下最热最流行的话题如“比特币”“基因编辑”“大数据杀熟”“微商”等都出现在这场演说会中。

“青年们因为这个活动汇聚起来,一起讨论,许多人成为了朋友,还进行了业务交流与合作。”从李则立眼里看来,这就是他最初创办这一平台的意义和目的所在。截至目前,已经有近500人参与了PLUS演说会,PLUS也成为法律圈最具影响力的演说平台。

像PLUS这样因为一个活动而凝聚起来青年自组织,不止一个,成立于2016年的青年翻译小组也是其中之一。

李则立回忆,这个小组,当时是他与哈佛大学深造回来、在上海海事法院担任团委书记的青年法官徐玮商量出来的,“在这个不断加速的时代,法院人需要打开更广阔的视野,但是发现域外司法实务的翻译作品不多,但其实法院本身有不少留学回来的青年,外语好的不少。”

翻译团队组建后,每周在“庭前独角兽”上发表一篇译作,如今已坚持了三年。团队从当初的小班底拓展到100多人,还有外地法院的青年法官慕名要求加入。

或许有人会说,在一个业务为主的单位里,共青团工作似乎可有可无,但李则立不以为然,他认为:“团工作的意义很大,全市法院有1万多人,35周岁以下的青年占到全部人数的将近一半,他们学历高、思想活跃,这些青年是突击队,也是生力军,引领青年,凝聚青年,形成价值共振,这将产生很大的能量。”

作为一名团委书记,李则立深深感受到身上肩负的责任感。“一个团干部就是要做一个燃烧自己的人,去带动一些人,影响更多人。”他表示,稻盛和夫曾经说过,一个组织内有三种人,一种是自燃型的人,自己就燃烧了,一种是可燃型的人,需要去点燃,还有一种是阻燃型的人,很难被点燃,如果一个组织中有很多自燃型的人去点燃可燃性的人,这个组织就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