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节前夕,一个悲伤的消息震惊全网。成功寻亲的少年刘学州却走向了自杀。遗书中一句“生来即轻,还时亦净”,戳中无数人的泪点。这个不满18岁的寻亲少年,其一生短暂经历让人无比心酸。什么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为什么会选择自杀?原因可能有很多,但网络暴力肯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刘学州事件会是“网暴”转折点吗?
刘学州出生时就被父母卖掉做彩礼,4岁时养父母双亡。在寻亲后又被生母拉黑,被生父称为不管他们死活的白眼狼,遭受大量网暴,最终酿成如此悲剧。
和父母相见后的刘学州,因为“希望父母买房或租房”的想法,脆弱的亲情再度断裂。很快,这一话题就在网上发酵,并引来不少充满恶意的点评。一些网民更是跑到刘学州社交平台上大肆谩骂、乱扣帽子、宣泄情绪。
天津大学法学院互联网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秦安说,阳光少年,悲惨人生,一些颠倒黑白的网民于心何忍?尽管不能说网络暴力是这个可怜孩子离开人世的决定性因素,但一定是雪上加霜,是最后一根稻草。网络空间是亿万网民的精神家园,这样一个被父母抛弃的孩子,独自一人在外,影响他内心世界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网络。孩子在留言中已经说了,对网络暴力实施者留下了证据,甚至有好心人劝他卸载社交软件,由此可见这种形影不离的网络暴力,在孩子生命最后阶段的致命性影响。希望公安部门以雷霆之力,将这种毫不负责任的网暴行为绳之以法。
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怀胜认为,如果能够找到此次“网暴”的主要责任人,并且确定“网暴”和刘学州自杀之间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可按照刑法第二百四十六的侮辱罪定罪。整体来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侮辱、诽谤罪,两高《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关于寻衅滋事罪的规定,可用于对“网暴”案件的处理。
不过,李怀胜也指出,目前没有专门针对“网暴”的法律条文。“一旦进入司法程序后,由被害人或者被害人的近亲属发起诉讼,由公安机关协助收集证据比较合适,这也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
微博已对涉事千余账号暂停私信功能
秦安说,这一次国家层面非常给力,在孩子离开人世的第二天,我就看到中央网信办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整治内容涉及网络暴力、低俗弹窗广告、“饭圈”乱象、“网红儿童”、“软色情”等问题。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整治?如何有更大的效果?这个问题也不是一个新问题,为何屡禁不止?
法治网研究院注意到,《关于开展“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指出,本轮整治将持续到2月下旬,将开展五方面整治任务,包括集中整治网络暴力、散播谣言等问题。而在整治网络暴力方面,将重点整治借疫情、社会热点事件等挑动网民对立,进行人肉搜索、辱骂攻击等网络暴力行为。
1月26日,新浪微博对1000余名用户账号暂停了私信功能。这些用户曾在1月1日至24日期间给“刘学州事件”的当事人发送私信。
1月27日晚,@微博管理员发文表示,在近一周的排查中,共发现泄露隐私、造谣他人、侮辱谩骂等类型违规账号4515个,分别予以禁言30天到永久禁言的处置,并删除相关内容。微博后续拟上线“一键隔离网络暴力”模式,加强人身攻击/不友善言论识别处置,优化新闻当事人保护,确保用户安全。
“网暴”正走向集体无意识的“变态狂欢”
事实上,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接连不断发生,已经引起全社会关注。
北京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武卓韵律师介绍,“网络暴力”也被称为“网络欺凌”,是自互联网兴盛发展后就广泛存在于世界范围内的社会问题。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观点,“网络暴力”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暴力行为发生在网络空间,如社交平台、聊天室、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第二,暴力行为往往体现出故意、恶意和重复的特征,比如重复的人肉搜索、辱骂、羞辱、诽谤,等等;第三,根据发生空间的不同,有时施暴者会实名,但更多处于匿名状态。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治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胡钢认为,网络暴力是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侵害他人人身权益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相应民事、行政乃至刑事责任。随着网络发展的深入和网络治理的深化,网络暴力已经衍生出软暴力、隐形暴力和群体暴力等新型网络暴力。网络暴力不仅包括比较明显的侮辱诽谤、挑动网民对立、人肉搜索、辱骂攻击等硬暴力,还包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不断诘问、质疑、追问、打探、嘲讽、戏耍他人的软暴力。不仅包括公开的侮辱诽谤等显性暴力,还包括滥用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以点对点方式发送不良信息的隐形暴力。不仅包括单人实施的个体暴力,还包括众人无意识实施且追求变态“集体狂欢”的群体暴力。
2018年,四川德阳一女医生就因为网络暴力走上了一条不归路。2018年8月20日晚,安医生和丈夫乔先生到德阳市中心酒店的泳池游泳,安医生夫妇与一名男孩家长产生矛盾和冲突,警方介入进行了调解但未果。2018年8月21日,男孩家长到安医生所在医院,以及乔先生所在单位,提出开除乔先生和安医生党籍和公职的要求。随后,此事在德阳本地的微信群中,流传着安医生夫妻详细的姓名、电话、工作单位和照片等个人基本信息,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夫妻俩公务员和医生身份被不断炒作,遭受网络暴力。8月25日下午,安医生向家人谎称外出散心,在自家车内服用了大量安眠药,并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9月2日,当地公安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此立案,展开调查。
2021年10月,网红主播罗小猫在直播间遭遇多次网络暴力,在有些网友的怂恿下喝了农药,最终不治身亡。
甚至死亡都不能阻止“网暴”发生。2020年12月10日,B站知名UP主松饼君(本名:赵上上)死于肺癌,年仅25岁。死讯传播到网上,很多人在她生前发的最后一条微博下留言,表达着震惊、惋惜和怀念,也有不少恶意留言夹杂其中,显得尤为刺眼,比如有一条热评说“开个香槟”,意思是庆祝她终于死了。在松饼君生前,诅咒她去死的声音一直没消停过。她也许至死都不能理解,现实中无冤无仇的陌生人,这些恶毒的心态究竟从何而来。
对于网络暴力的成因,武卓韵分析,和现实中的欺凌行为一样,“网络暴力”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网络环境的匿名性质又使得这种复杂性进一步上升。网络暴力施暴者的社会光谱非常广泛,既有世俗社会的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从个体层面,动机可能是个人在网络世界追求流量和关注、展示个人魅力和权力、发泄控制欲,也可能是获得满足感、报复感、弥补自我认同缺陷等等。同时,网络空间由于物理距离的阻隔、部分平台匿名的特性以及网络上自发社群的存在,使得上述个人层面的动机被进一步放大,很容易给个体造成躲在暗处、无需负责、盲目从众的心理。
胡钢说,这些网络暴力,对于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特别是其中的网络适应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欠佳的次群体,则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引发自残自杀的人间悲剧。刘某州事件,便是活生生的例证。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妥善规管。
建议将网暴者列入社会诚信警示名单
事实上,网络暴力不仅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身心伤害,往往还伴随着种种犯罪行为。未来,如何形成合力整治网络暴力?
李怀胜认为,首先要落实网络实名制,对未实名注册和对应不到具体个人的账号进行定期清理。其次要压实平台责任,平台对于网络中一些较为极端的社会热点事件的评论、侵犯他人隐私以及对他人进行人身侮辱和攻击的评论要及时进行监管,发现一些违法信息及时进行处置。此外,要尽管出台专门司法解释,在对网络暴力典型表现与典型案件梳理的基础上,出台专门针对网络暴力的司法解释,明确各个罪名的适用。
针对网络暴力,胡钢建议:第一,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弥补缺漏,并实现与民法典、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的有效衔接。如增加有关网络欺凌、侵犯个人信息等内容;设立扰乱网络秩序专条,明确制裁故意挑动网民对立等行为;明确被侵害人系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怀孕的妇女等弱势人群的,从重处罚。
第二,修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着力夯实平台责任。
第三,网络平台内嵌“网上110”的紧急救助模块和“网上12345”网民服务模块,实时全程巡查,及时受理处置网络违法和消费侵权纠纷等事务。网民可自由选择开闭模块或模块某项功能,以保障其选择权。
第四,设立独立公益、公允公开的网络内容判别、纠纷调处和违规处置机制,统一平台尺度,避免平台利益冲突,完善网络生态治理。
第五,深入开展网民文明素养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践行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以法安天下,以德润人心。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于利用网络实施诽谤、暴力行为有了初步规定。目前可以规制网络暴力行为的主要有诽谤罪、寻衅滋事罪,尚缺乏更进一步具体的罪名。由于诽谤罪是自诉罪名,面对网络暴力传播广泛和匿名的现实,受害者很难采取有效法律措施反击。”武卓韵说。
武卓韵表示,网络暴力是广泛存在的社会问题,原因复杂,靠刑事处罚虽然能起到警示作用,但从各国实践看都难以禁绝。因此,法律界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各个方面制定有效率、可操作性高的法律制度的同时,网络暴力发生的土壤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也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关注,这需要立法者、执法者、网络空间的运营者和管理者、甚至学校、家庭等社会机构共同参与和努力。
秦安认为,对于网络暴力,我们既要实施网民、网络平台、网络主管部门“三位一体”的网络空间治理长效机制,更要善于利用信息网络技术遏制这种势头。比如,很多网络施暴者其实极为龌龊,常常用私信攻击他人,这个很容易在网络平台进行自动化处理,将此类人员列入社会诚信警示名单,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点关注人群,和其属地派出所,甚至所在单位建立网络文明沟通机制,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来源: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