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立昊洋
□ 本报通讯员 张晨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采访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获悉,该院自2020年下半年开展诉源治理工作以来,共计接收纠纷案件超过7000件,化解成功率达42%以上。
开展此项工作之初,未央法院就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探索了以律师为主力的“特邀律师调解”,设立了“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为主的第二巡回法庭、交通事故调解工作室,开展了“法官走出去”、推动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融入市域社会治理体系之中等诸多创新,推动定分止争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转变。
“42%,还有上升空间,改革推新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将继续努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不断延伸诉源治理的深度和广度,为诉源治理打造出‘未央样板’。”未央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陈庆林说。
“1+2+3”打通特邀律师调解工作脉络
“咱们的调解员很专业,把法律规定给我们说得明明白白。”当事人李某感叹道。
今年初,李某因所购货运车辆价格远远高于市场行情,与车行负责人王某产生纠纷。该案通过分流进入诉前调解程序。特邀律师调解员申从军发现,双方所签合同并非简单的车辆购买协议,而是在购买车辆的同时,卖方向买方提供运输信息服务、双方合作运营等一揽子合作协议。
在调解初期,王某坚持认为,双方在合作协议中对应提供给买方的货运信息及货源数量没有具体约定,李某并无要求退款赔偿的依据。申从军根据法律规定,利用同理心引导王某进行换位思考,王某最终被触动,同意退还部分购车款作为对原告货运收入较少的补偿,该案一次性了结。
“我们通过‘1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专职程序分流员+N名特邀律师调解员’的纠纷化解团队模式,发挥‘专业人干专业事’的优势,积极吸纳律师成为特邀调解员,同时还为当事人提供信息平台指导、矛盾化解、流转立案等诉讼服务,做到简案快调、繁案快立,真正将大量简单案件化解在诉前。”未央法院立案庭庭长白剑向记者介绍。
由此,未央法院立案庭形成了“1+2+3”工作方法。即“一室助力,分流有序”,对于选择诉前调解或起诉但适宜调解的案件,由专职程序分流员对案件进行一次分流,造册登记后委派给特邀律师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双向联络,调解有方”,通过专职程序分流员在法官和调解员之间采用“双向联络制”从而保证调解工作的独立性,增强法院指导调解工作的时效性;“三方对接,解纷无忧”,法院、调解员、当事人三方之间充分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完成线上诉调对接,实现案件提交、诉前委派、开展调解、一键转立案等多环节、多程序办理。
未央法院在铺开以律师为特邀调解主体的“1+2+3”的工作方法以来,共接收纠纷案件3386件,成功化解超过1400余件。
“三个一次性”畅通农民工讨薪通道
今年3月9日,宋某某、何某某等11名外地务工人员向西安市浐灞生态区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讨要其在某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从事外墙保温工作的劳动报酬523359元。案件流转至“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一站式服务中心”,通过司法行政的联动联调,经过多轮次调解,双方当事人就工资核算、支付方式等达成一致。3月12日,该公司如约支付第一笔工资261680元。
如何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未央法院联合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在浐灞生态区管委会成立了“解决农民工工资一站式服务中心”,并在该中心设立了“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安排专职团队进驻,第一时间开展相关工作。
未央法院第二巡回法庭主要审理涉农民工工资矛盾纠纷,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争议就近指导咨询和矛盾就地化解服务,探索出“三个一次性”讨薪纠纷化解新模式。
“案件一次性受理”,该法庭进行材料准备指导、提供相关问题咨询,在时间上实现了对农民工欠薪案件的一次性受理,在空间上突破了只能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受理立案的限制。
“纠纷一次性化解”,案件受理后由该法庭的常驻特邀调解员先行开展调解工作,调解顺利的案件可现场达成调解协议,调解不顺的,特邀调解员可向巡回法庭申请介入案件,保证调解效果和纠纷化解效果。
“结果一次性确认”,对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适用司法确认程序,充分发挥其不收诉讼费、可进行书面审查、审查时限短的优势,切实减轻农民工的司法负担。
未央法院第二巡回法庭自2021年7月成立至今,特邀调解员参与化解纠纷超过1600余起,成功调解850余起,完成司法确认497件,替农民工讨要工资超过900余万元,平均化解纠纷时间小于10天。
“法官走出去”深度参与市域社会治理
在深化诉源治理效果和拓宽诉源治理渠道方面,未央法院积极参与“未央区社会综合治理中心”建设,安排专职法官助理和特邀调解员进驻司法确认室和诉前调解室。
边某和段某两家人住在同一小区。去年寒假期间,两家孩子一起玩耍时,边某孩子因意外摔倒受伤。但段某却主张小孩无责任能力,也非故意所为等原因拒绝赔偿。
边某得知未央区社会综合治理中心有法院诉前调解一事,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前来申请。了解纠纷情况后,法官助理李峰认为如果该案进入审判程序,势必会对两个孩子造成心理阴影,遂决定尽最大努力将该案化解在诉前。
李峰以“父母最关心孩子”为切入点,制定调解方案,“背靠背”进行调解,同时联系心理专家及法律援助工作者一同做工作。历时三个多小时,双方家长终于冰释前嫌,段某现场赔偿5000元医疗费,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托举公平心不慌,调解站在中立方,答疑解惑找问题,案结事了好榜样;调解工作要耐心、要细心、要真心,用换位思考找到解决办法。”这是李峰常常念叨的工作理念和调解方法。
未央法院通过“法官走出去”的方式进驻司法确认工作室和诉前调解工作室,就地成功化解矛盾80件,兑付款项40余万元。同时,该院将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带入综合治理中心,打通“e+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对于未能化解的纠纷直接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转立案至法院,实现线上工作无缝对接。
“双线并行”交通事故调解另辟蹊径
2021年12月初,特邀调解员王继坤接受未央法院委派,调解了一起交通事故纠纷。该起纠纷责任认定清楚,但难点在于原告作为自然人缺乏法律专业知识,不能就自己的损失进行有效举证。
为保证调解方案公允,调解员专门去原告住院治疗的医院了解情况、核实损失。在掌握详实证据后,调解员首先与保险公司进行沟通,帮助原告争取尽早在保险理赔范围内得到保险赔偿。
“交通事故调解工作室”是未央法院在大调解格局下构建的新型诉调对接模式,该模式注重发挥部门之间的联动解纷作用,凝聚了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特邀调解的强大合力,让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交通事故调解工作室’是采用院外+院内‘双线并行’的方式开展工作,院外调解工作室设置在未央交警大队,采用‘特邀调解+民警’的方式针对纠纷就地开展化解工作;院内则是以‘特邀调解+法官’的方式针对调解成功、当事人要求出具法律文书的案件设置‘绿色通道’,结合案件情况出具调解书或裁定书,避免让当事人来回‘跑路’。”未央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陈元介绍。
不到两年,未央法院“交通事故调解工作室”共计接收纠纷1384件,成功化解509件,27件出具了司法确认裁定书。
“我们将持之以恒加强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特邀调解之间的联动,把矛盾解决在当地、把纠纷化解在诉前;穷尽一切法律手段实现好、维护好、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新时代下的多元司法需求,以办好民生实事的工作目标让司法服务打动民心、温暖民心、赢得民心。”未央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段红军表示。
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