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汉唐青韵——孟树锋耀州窑特展时间:2019/12/14—2019/12/29 10:00—18:00地点:宝库匠心馆·多功能厅 上海中心大厦38F
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烧造1400年之久的耀州窑在中国陶瓷史上极为罕见,在宋代,与定窑、钧窑磁、州窑、龙泉窑及景德镇窑合称“六大窑系”。耀州青瓷青绿如橄榄,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斑斓,它的出现逆转了唐代以来南青北白的局面在中国陶瓷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才造就一种物。
来自陕西的耀州青瓷充分展现了北方人文的沉稳旷达,论雕刻,耀州窑可称第一,素有“宋代青瓷刻花之冠”的美誉,耀州窑的艺匠以刀代笔、刀刀入神,将一草一木都镌刻在养育一方的泥土中。
从唐代至今,默默坚守的艺匠大师们,用不熄的炉火照亮十里窑场的夜空。
孟树锋 | 耀瓷刻花金顶牡丹纹大梅瓶
“青泥巧做似范金,精刻细雕琢彩云。窑火赤焰成佳器,千峰翠色乐无垠。”
耀州窑窑址以现在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为中心,因铜川旧称同官,宋时属耀州,故称耀州窑。
耀州窑创烧于唐,成熟于五代,宋代到达鼎盛,元代由于战乱而没落,窑工往南方迁徙,致使窑场在长江以南各处散落,形成了庞大的 “耀州窑系”。
孟树锋 | 黑釉剔花牡丹纹大梅瓶
耀州窑的装饰技法以刻花、印花和划花为主,构图饱满大气,刀法犀利灵锐,图案层次分明,素有“宋代青瓷刻花之冠”的美誉。
耀州瓷胎体较坚薄,胎色灰褐或灰紫,刀法犀利流畅,由浅入深,刀刀入泥,釉质莹润透明,釉色青绿如橄榄,釉薄处呈姜黄色,绿中闪黄,深沉而青幽。
孟树锋 | 红底玉缕耀瓷刻花飞龙宝塔尊(国家元首礼品瓷)
无论是在器物的制作技术方面,还是在瓷器的造型、装饰、烧造等方面,耀州窑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正如古人的评价,其器胎致密坚硬,其声响“铿铿如也”,其釉色“温温如也”,其造型“巧如范金”,规整精美,纹样“宛若动活”,形象极其逼真,充分显示出耀州窑工匠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创造力。
孟树锋 | 耀州刻花水波人面鱼纹上善若水缽
耀州青瓷在元代战乱中彻底消亡殆尽,此后,虽然耀州窑的陶瓷烧造仍在沿续,但高峰却转向了民间生活所需的铁锈花瓷及兰花瓷,青瓷则没有丁点声息。
1974年,孟树锋随恩师李国桢先生(中国当代最有成就与贡献的陶瓷科学家)开始了耀州青瓷的研究恢复工作。一次次早出晚归的查找资料、调整配方、成型刻花的琢磨、小“马蹄窑”和 “方形倒焰窑”交替的锻烧,历时13年之久,终于在1977年让失传八百年的耀州青瓷技艺重放异彩。
孟树锋 | 耀瓷刻花婴戏菩提纹大罐(国家元首礼品瓷)
随后,孟树锋又独立研究恢复了陕西民间瓷,开拓了陕西陶瓷的国际市场和研究领域,组建了出口瓷生产基地与科研机构,培养了专业技术队伍。
新世纪,孟树锋在全国率先研究非遗,全力申报研究成功了《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奠定了这些瓷种的理论基础与发展方向,开创了耀州瓷的一代新风。
孟树锋 | 蓝花莲荷牡丹纹铭字特大高把老碗(国家博物馆收藏)
2006年5月20日,《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树锋也被国家文化部报请国务院批准为“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影响力的传承人”。
孟树锋 | 铁绣花鸭纹双耳罐
2019年12月14日—12月29日,“汉唐青韵——孟树锋耀州窑特展”将在上海中心大厦38F宝库匠心馆·多功能厅展出。
此次特展由宝库文化和陕西青韵文化共同发起,将展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具代表性传承人孟树锋,其子耀州窑第六代嫡传者、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师孟鸣,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梁亚萍等大师的十数件代表作品,带领大家品味耀州青瓷独具匠心之美和中国经典陶瓷刻花美学。
孟鸣 | 耀瓷醍醐灌顶四壶耳罐
梁亚萍 | 盛世繁荣
陶的目的是塑型,塑造艺术家自己的型,技艺的型,人格的型,道德的型。瓷煅烧的是艺术家自己的灵魂,信仰的灵魂,文化的灵魂,希望的灵魂,品质的灵魂。
孟树锋大师从事陶瓷历史文化、艺术和技术、文物与非遗研究及创作已经五十余年,作为西北、西南16个省区唯一熟练掌握传统陶瓷全套工艺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一生都在用心塑造自己的型,煅烧自己灵魂,树立自己的品质道德。
孟鸣 | 红底玉缕耀瓷刻花松竹万年青纹中国吉祥
“汉唐青韵——孟树锋耀州窑特展”
展期:12月14日—12月29日
预约方式:关注宝库公众号
更多内容,请关注“宝库”本文为“宝库”原创,转载请私信“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