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物总第 080期
隆盛糕点是青州地方特色美食之一,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如今的百年老店隆盛号由脱氏三兄弟掌管,脱安利是家中的老大,也是隆盛糕点的代表性传承人。
鸡蛋糕、 蜜三刀、 桃酥、绿豆糕、 元宵, 一件件点心是青州隆盛糕点的招牌产品,点心让人垂涎欲滴, 也让青州当地居民百吃不腻。 百年老店, 传承不易, 在隆盛糕点的主人脱氏家族看来, 家族传承最重要的是做人, 之后才是技艺, 其实, 这正是让隆盛糕点长久不衰、 品质如一的关键。
明朝王府糕点师傅流落民间 制作技艺清朝重现
青州是古时九州之一,历史悠久。隆盛糕点作为青州的特色美食之一,历经百年历史,也是青州民俗文化代表之一。相传,范仲淹、欧阳修等文人名士曾在此为官施政。1499年,明宪宗第七子衡王落户青州,当时衡王府盛极一时,吸引不少文人墨客前来拜访。而当年王府里招待这些文人墨客的美味点心,让人百吃不腻。
到了清朝,衡王府被抄家,在王府里制作糕点的师傅流入民间,隐姓埋名,当年让无数文人墨客垂涎欲滴的糕点也从此消失。直到清朝道光年间,脱仕元开设糕点房隆盛号,专门制作糕点,当年衡王府里的点心制作工艺因此得以重见天日。
“爷爷告诉我,那时我们脱家住着一座三进的院子,与东城墙只有一巷之隔,临街的三间门头店就是隆盛糕点铺,点心作坊就在南面院子里。”脱安利回忆,每天清晨,糕点房的伙计们将门头房前的门板一块块卸下来,开门营业。
历经三代 严格把控原材料保证口味
黄绿色的绿豆面一层, 褐色馅料一层, 上面再铺上一层绿豆面, 盖上鲜红的印章, 这就是隆盛糕点手工做出的绿豆糕, 咬碎在嘴中, 香味儿满溢。
绿豆糕是季节性糕点, 阴湿的节气不能做, 因为绿豆晒不干。好品质绿豆清洗后要在锅里煮到发面, 捞出后在高粱秆儿皮的席子上晾晒十天左右, 绿豆晾到一咬崩碎。 碾压去皮, 绿豆仁磨成粉, 加入白糖、 香油、 少量水, 搓成湿粉筛细。
方笼屉50厘米见方, 铺上绿豆面和馅料, 压实切成小方块, 上锅蒸。 蒸过晾凉, 再用刀犁一遍。 把笼屉倒过来, 绿豆糕掉在板上。 精致的小点心正式出炉。
做生意要诚信经营 足斤足称子孙才能兴旺
在脱家人的用心经营下,家族产业不断扩大。 1949年前后, 除了糕点, 隆盛还经营着酱园, 卖干海鲜和茶叶。
公私合营那会儿, 脱安利的爷爷关掉了店面。 “当时选择停业, 就是为了保住隆盛的招牌。 爷爷说, 要是选择合营,就可能扩大生产规模, 这样的话, 糕点的用料和工艺就很难保证了。 ”
这一关就是三十年。“1979年, 益都(青州以前的名称)县委书记隋华堂找到我爷爷说, 国家现在的政策是恢复传统名吃, 这手艺不能丢, 再干起来吧。当年,脱安利的爷爷67岁,毅然重操旧业做起糕点,隆盛号重新开张。
先学做人 不会做人就不会做糕点
在脱安利心里,隆盛糕点经营,无论何时都要把品牌经营和诚信经营放在首位。前几年,有企业想找隆盛合作,免费提供厂房和原料,但脱氏兄弟毅然拒绝。“隔行如隔山,传统的东西不是一步就发展起来的,步子要扎实,不能发展太快。”面对更多利益的诱惑,脱氏兄弟依然坚守爷爷的祖训,“一步一步,踏踏实实把中国传统糕点做下去。”
最近几年,隆盛糕点越做越大,名声越来越响,制作技艺的传承却遇到问题。目前,脱氏家族里,长辈中只有脱氏三兄弟会做糕点,晚辈中没有一个会做隆盛糕点。“现在,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从小培养孩子们对隆盛号重要性的认识。”脱安利自己的两个孩子都在读书,两个兄弟家的孩子也没有会做糕点的,这是他最大的遗憾。
与糕点的制作工艺相比,家族传承下来的精神更重要。“对于我们家族来说,糕点制作技艺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祖辈传下来的做人的道理。不会做人,也就不会做糕点。”
(文/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