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们一直是“谈癌色变”,癌症几乎与死亡划等号,充满了灰暗的色彩。大多数癌症患者以等死的态度痛苦地活着,并因此患上抑郁症,但也总有一些例外。
2019年,有一个叫吴思的癌症女孩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抛弃了她曾钟爱的“江山”,但她留给这个世界的不是深陷癌症的绝望,而是一路向阳的蓬勃。
一心奉献,却被病魔打乱节奏1994年,吴思出生于陕西汉中一个工厂大院。她在亲人的关爱中长大,从小就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母亲说吴思每次见到街边乞讨的残疾人都会慷慨相助。
奉献的种子很早就植根于吴思心中,她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名医生,尽己所能消除人类的病痛。2011年,吴思如愿以偿考上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成为一名检验系的学生。在校期间,吴思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经常参加一些志愿活动,从中获得很大的满足感。
医生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大学期间,吴思深受这种精神的影响,她说:“我既然走上了医学这条路,这条路上就一定有我该做的事,要做的事,这便是我对我职业的情怀。”
2016年,吴思从湘雅医学院毕业,投入自己热爱的医学事业。在工作中,吴思努力发挥自己的价值,成为很多年轻医者学习的榜样,工作之余也不忘继续参加公益活动。
然而老天却和这个善良的姑娘开了个残忍的玩笑。2018年,吴思感到身体不适,最初只以为是工作太累了,没有注意。后来实在太难受就去医院做了个检查,结果被诊断为子宫未分化肉瘤。
就肿瘤来说,分化程度越高,恶性程度就越低,所以未分化肉瘤就意味着恶性程度非常高。子宫肉瘤早期的症状并不明显,不易发现,未分化肉瘤到了中晚期基本很难治愈。
身为医学生,吴思对于这个病自然比较清楚,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这对她和她的家庭来说都是个沉重的打击。
乐观以对,用阳光驱散阴霾吴思早就做好了将自己的人生奉献给医学事业的准备,但她的梦想刚刚开始不过两年就宣告夭折,满腔热情被泼了一盆冷水。但吴思知道难过并没有用,反而会让身边的人更加难过。所以一开始得知消息的崩溃感过后,她决定积极治疗,笑对人生。
住院后,吴思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既可以用写日记来打发时间,也可以用来给自己打气,那是她另外一片快乐的小天地,或许她也想给自己留下一份存在过的证明。
吴思通过微信把自己的病情告诉了同事,她说:“亲爱的们,我可不是故意失踪的哦,我被检查出子宫未分化肉瘤,目前正在接受治疗哦,不要太担心我!”俏皮开朗的表达方式,是吴思的心态,也是为了让别人不要太难过,但这样的吴思更让人心疼。
毕业后,吴思的同学大多数分散在五湖四海的医疗系统中,思考过后,她决定将自己的情况告诉他们。吴思为每个同学精心准备了一段视频,希望他们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吴思的性格活泼开朗,人缘一直很好,同学们都习惯性叫她“思哥”。得知她的情况后,大家纷纷打开电话关心,有的忍不住哽咽起来。
每每此时,吴思便拿出乐观的态度,说“没事的,不用怕,我一定会痊愈的”,面对别人的心疼,她一直拿出灿烂的笑容相对,不曾表现出任何的负面情绪。
尽管一直在安慰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说自己会痊愈的,但也只是安慰而已,吴思心中或许已经给自己判了死刑,只是想让剩下的人生在阳光中度过,而不是每天愁云惨淡。也许无法改变结果,但自己可以掌握过程,吴思希望将来给这个世界留下的是笑脸。
身为一名医护人员,吴思也深知医生们为了救自己费了很大的心血,她一直心怀感激,治疗的时候积极配合,尽量不给他们添麻烦,既爽朗又体贴。
手术后,吴思的子宫、卵巢等全部被切除,本就消瘦的她变得更加虚弱。到了治疗后期,频繁且日渐剧烈的化疗让吴思十分痛苦,却并没有把她压垮,反而把她带向一个新的方向。
吴思经常在账号上分享一些自己的治疗过程,以漫画的形式来发布,在她的内容里,没有面对病魔、死亡的无助与恐慌,充满了与疾病抗争的勇敢乐观。
分享经历,用搞笑化解悲伤吴思画的“自己与病毒作斗争”很快引起社会和网友们的关注,更重要的是,感染了很多同样身患绝症的人。吴思无法再用知识救死扶伤,但可以从精神上救死扶伤。
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伴随的副作用也会让病人十分痛苦,最明显的就是脱发以及恶心呕吐,每次化疗结束,吴思就要与自己的胃进行一番抗争,呕吐反应非常大。
吴思坦然在账号上描述自己的痛苦,还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橘子皮可以有效缓解恶心,当她吃不下东西的时候就喝点橙汁或者闻闻橘子皮。
虽然经常有点“玩世不恭”,但吴思其实一直认真对待自己的病,她希望把自己的经历作为经验分享给别人,让他们活得更舒服、更快乐一些。
因为化疗,吴思的头发早就脱光了,爱美的她没有因此觉得见不得人,反而给自己化上美美的妆,戴着假发,把自拍发在朋友圈,不管有没有头发,她留给镜头的都是一张笑脸。
看着精神状态良好的吴思,大家都以为一切会往好的方向发展,结果等来的是吴思发的一张癌细胞扩散的检查结果,配文“恭喜恭喜,肿瘤喜提新房子,双肺、屁股、直肠欢迎肿瘤的到来!”
吴思想用没心没肺的调侃淡化大家的悲伤,这个结果她也早有准备,虽然来得有点快,但总要面对的。吴思画了一幅自己内脏的对画图,调侃癌细胞的转移历程,如果不知道真实情况的话,或许会让人看得捧腹大笑,这便是吴思的风格。
谁能想到,这样的吴思曾经患过抑郁症,虽然凭着自己的努力走了出来,但这段经历让她深知抑郁症的痛苦。因此,吴思希望将来可以兼职做一名心理医生,并通过自学拿到了心理咨询师的证书。如今在病痛中鼓励他人的她又何尝不像一个心理医生。
虽一直笑对人生,但上天却并没有眷顾这个乐观的姑娘。2019年7月5日下午,与病痛抗争九个月的吴思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一年,她不过25岁,正是花一样的年纪。
最后一条朋友圈,吴思留下一句“江山留给你们,朕玩够了,拜拜”,这样的潇洒才符合她的风格,却也是这样的潇洒让无数人泪目。江山如此多娇,多希望这个可爱、坚强、无私的女孩能多看看,能在这片江山留下更多自己的足迹,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她也做到了。
遗体捐献,奉献最后一分光热去世后,吴思并没有入土为安,父母遵照吴思的遗愿,捐献了她的眼角膜,并将遗体捐献给了湘雅医学院。
早在2016年,吴思就填写了器官捐献表,2018年患病后,她又联系湘雅医学院填写了遗体捐献志愿表,也许很早的时候,她就已经为自己的生命找好了归宿。
在学校的时候,吴思就了解到现在很多医学院都缺少用于研究的遗体,毕竟大多数人都无法接受自己的遗体被拿来解剖,亲人也不愿意,遗体捐献这种思想目前还太过开放。
医学生对于遗体捐献的意义应该会比普通人更清楚,如今有很多医学难题尚未攻克,包括病痛的起因、治疗,都需要通过解剖人体来研究,医学生们也需要以此来锻炼,但这样的遗体却很少。
病重时,吴思还在反复叮嘱母亲遗体捐献的事情,大概是怕母亲舍不得自己,最后反悔吧。母亲也曾因吴思的决定而难过,但最终选择尊重女儿的决定,成全她救死扶伤的追求。
因为吴思的捐献,两个孩子重获光明,湘雅医学院拥有了一个“大体老师”,吴思以另一种方式“活”了下去。
在医学界,大体老师是神圣的,是他们的无私大爱铺就了人类的医学之路,所以在解剖前,师生们都会集体鞠躬并默哀,吴思就是以这样的形式完成了自己的葬礼。
吴思的人生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无私”。大学期间参与各种志愿活动,得病后用乐观感染周围的人,去世后将遗体捐献,她以奉献为使命,将爱播撒在这片江山。
2020年,吴思获得2019年度“感动湖南十佳人物”,虽然她已经不在了,但她将感动留在了人间,这个荣誉实至名归。
生命的价值无关长短,死亡也不一定意味着结束,就像臧克家《有的人》里面那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个世界吴思曾来过,也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