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伴随着各类手机游戏的火爆
犯罪分子利用买卖各类网络游戏账号
实施诈骗的犯罪问题日益凸显
此类游戏交易诈骗
受害者多为18-35岁的青年群体
缺乏游戏账号或虚拟道具交易经验
或贪图小便宜想要“低买高卖”
今天
就让我们通过身边的真实案例
“戳破”这种骗局!
1
真实案例
01
3月31日,圣堂镇何先生报案,称其在玩手机游戏“QQ三国”时通过微信添加了一个陌生好友,对方先是跟何先生讨论游戏攻略,接着诱惑其通过他介绍的方式购买游戏账号,接着又推荐另一个玩家称可以帮事主代练游戏升级和购买游戏装备,何先生通过多日交流觉得对方是“资深玩家”就相信了,多次转账给对方,以求在游戏上能得到“VIP”体验,但在支付完成后被对方拉黑。共计损失人民币3200元。
02
套路分析
“账号代练”、“装备出售”、“低价出售游戏币”等假广告充斥在各大网游中。通常这些诈骗的手段对玩家有极大的吸引力,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中大招。不法分子骗取玩家信任后,让玩家用微信、支付宝、银行汇款等方式骗取钱财。
广大游戏爱好者在网络购买游戏币等虚拟货币存在一定风险,容易上当受骗。建议游戏爱好者在网络购买游戏币、充值时,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网络诈骗风险,做到不轻信、不转账、不透露。
2
真实案例
01
3月30日,恩城街道梅女士报案,称其女儿在QQ上认识了一个谎称可以在游戏里做任务领道具的陌生人,对方先是装作“贴心人”,帮助其女儿领取优惠,随即转告游戏客服的通知,称因其游戏账号被检测到关联父母的银行卡被扣钱冻结,需要通过转账保证金才能解冻。对方通过诱骗、恐吓等手段,欺骗梅女士的女儿让其偷偷使用父母的手机通过微信扫码转账给对方,总计损失22220.66元人民币。
02
套路分析
打着“免费”的旗号,利用青少年单纯的思维,以及在玩游戏方面不能、或不敢与家长沟通的弱点,诱导孩子借用或偷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将反诈防诈知识传授给孩子,提高孩子的防骗能力,避免孩子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建议家长给存在转账汇款功能的支付类APP设置应用锁,不要轻易告诉子女登录和支付密码。
3
真实案例
01
1月10日,恩城街道朱先生报案,称其在网上一个叫“交易猫”的平台售卖游戏账号,期间有一个用户私信说想购买,随后两人添加QQ好友进行沟通。该用户指导朱先生扫码进入一个客服平台与客服联系,随后该客服以签订“协议保障”条款为由,要求提交解冻账号的保证金,朱先生通过网上银行多次转账,共损失了人民币7800元。
02
套路分析
骗子会以低价出售或高价收购游戏账号、游戏币为诱饵,引诱玩家与其达成交易共识。接着,骗子引导玩家进入虚假交易平台进行注册,然后进行交易。最后,骗子会以账号提现失败被冻结,解冻需要充值为由,要求玩家充值,充值后不断以各种理由诱导玩家继续充值。
警方提醒
一、不要轻信“低价充值”和“高价收购”,在互联网上交易游戏装备或者游戏账号时,一定要使用游戏官方经营或授权的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
二、“提现要交手续费”、“账号冻结”等都是骗子惯用的伎俩,目的在于诱骗受害者不停向虚假平台账户充值以骗取钱财。
三、网络游戏中青少年占比高,广大家长应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增强孩子的防诈意识,同时不要将手机支付以及银行卡密码等告知孩子,以免孩子偷偷使用消费。
皮肤打折、账号抛售、金币免费领
以为自己赚翻,实际亏出天际
陌生人让你去不明网站交易的100%是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