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区莲洲镇十里莲江,是珠海有名的网红景点,来游玩的人对这个景点旁的莲江村印象深刻。这座位于珠海北部的村庄已有250多年历史,村民住宅依五指山脚蜿蜒而建、错落有致,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而整个村庄给游客的第一感觉就是异常整洁,比城里的卫生还要搞得好。
为何难见垃圾围村?垃圾分类,城里都很难做到的事情,农村怎么做到?记者日前走访莲洲镇多条村,梳理该镇如何摸索施行“定时收集、源头分类、积分奖励、就近处置”运行模式,打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A
新变化
村里的老少弄懂了分垃圾
垃圾怎么分,连专业人士都是一头雾水,遑论普通村民。但在莲洲镇莲江村,记者却看到颇为“接地气”的一幕。村民冯锦起开着垃圾分类三轮车,播放着《垃圾分类大家来》这首轻快的歌曲,开始挨家挨户收集垃圾。歌词用老人和小孩都能听懂的语言去告诉大家做垃圾分类,沿途的村民听到歌声后,拎着在家里分好的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走出门外,等候垃圾车的到来。
“我自己来放垃圾,自己来。”家住莲江村129号-130号的阿姨表示,“我已经学会垃圾分类了”,阿姨的话引来大家一阵开心笑声。
“叔叔快点来,我这里有垃圾。”3岁的余梓瑜老远就站在家门口,一边随着歌曲音乐起舞,一边招呼冯锦起。“她呀,可喜欢和大人一起倒垃圾了,一听到音乐就主动跑出来。”旁边的家长表示。
类似的场景同样出现在莲洲镇石龙村。村内,任银欢开着垃圾分类三轮车,一路播放着歌曲,也在挨家挨户收集垃圾。任银欢和冯锦起都是通过培训之后上岗的,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定时收集垃圾,还需要在收集过程中“现身说法”,指导村民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每一次收集垃圾的过程,都是一次村民接受教育和督导的过程。
“一开始难,真的不知道怎么分垃圾,通过几轮学习,分多几次才知道。”石龙村村民周群好表示。现在,村里的老人、小孩,对生活垃圾分类都有了清楚的认识。90岁的周仲仙是石龙村最年长的老人之一,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她在石龙村生活垃圾分类促进中心工作人员和村民的帮助下,慢慢学会并适应了生活垃圾分类。“其他垃圾都放在身边的这个桶里,那些菜和肉的就放在另一个垃圾桶里,天天这样分,不要把所有垃圾都堆在一起,这样会把老鼠、害虫招惹过来。”周仲仙显然已经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的“老手”。
B
新模式
因地制宜打造农村分类工作品牌
去年公布的《珠海市城乡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提出,到2021年年底,珠海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走在全省地级市前列。而斗门区有101个行政村,农村总人口占全市农村人口的近9成,农民垃圾分类意识差,解决村民“不会分”的问题迫在眉睫。
推进农村垃圾分类,不能照搬城市模式,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斗门区莲洲镇要打造农村分类工作品牌,创新成为关键之举。
为此,去年8月,斗门区莲洲镇率先在全市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分别在莲江、石龙、东湾、红星、南青、光明等6个村,摸索施行“定时收集、源头分类、积分奖励、就近处置”莲洲运行模式,打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定时收集,这个是生活垃圾分类中的关键。”莲洲镇副镇长梁怡认为。据其称,莲洲镇在制订相关《实施方案》时,参考了国内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经验和做法,认为传统方式的生活垃圾分类,比如说,像以前那样在大街小巷摆放几个垃圾桶,让村民自己去投放生活垃圾,这些做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改变这种被动型的生活垃圾分类方式,在于“定时收集”。工作方式的变化,要求工作重心发生变化,要求政府部门主动向前走多一步,主动“走”到村民的家门口定时收集垃圾。源头分类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收集垃圾的时候要在源头上做好生活垃圾分类,不能再让保洁员费心费力做二次分解,增加工作量。
“莲洲镇6个村的村民,目前都可以做到精细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四分类之后的垃圾,按照收集的比例,厨余垃圾占20%-30%,其他垃圾占70%左右,有害垃圾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计。”莲洲镇副镇长梁怡表示,6个村富有特色的一个做法是:之前村里的公共垃圾桶全部被撤销,走进村里看不到一个公共垃圾桶。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改善全村公共环境,另一方面垃圾公共投放点少了,村民会在收集垃圾时主动投放,既有疏又有导,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有利于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据其介绍,结合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农民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以及产生的生活垃圾种类等因素,莲洲镇在原有“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市区处理”的基础上,增加“定时收集、源头分类、积分奖励、就近处置”四个环节,探索并扎实展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C
新激励
讲一大堆道理, 不如奖励一桶油、一瓶洗发水
作为珠海农村人口大区,由于种种原因,村民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一些环保、生活垃圾分类的大道理,无法在短时间内真正弄懂弄通。如何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是个难题?
“讲一大堆道理,不如奖励村民一桶油、一瓶洗发水。”莲洲镇生活垃圾分类促进中心工作人员冯连丹,对此深有感触。她认为,举手之劳分垃圾,积分兑换有实物,村民当然愿意做。而莲洲镇目前推行的积分奖励是个很好的方式,生活垃圾分类做好了,投放垃圾时就可以得到1分,天长日久积累积分。这些积累的积分,一方面通过“红黑榜”公示,每家每户的分数都会张贴出来,生活垃圾分类做得好不好一目了然;另一方面通过积分兑换得到实物奖励,推动村民自觉形成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在莲洲镇各个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尤其是就近处理,已经见雏形,具有立竿见影的示范效果。莲洲镇以厨余垃圾处理为切入点,经过就近处理将其转为有机肥。据悉,目前这些“来之不易”的有机肥已经作为莲洲镇生态公益手信,在莲洲镇各景区供游客免费领取,成为种花种草的好肥料,供不应求,宣传效果很好。此外,生活垃圾经过就近处理,分类运输的垃圾量减少了,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也相应减少,环保的价值一下子体现出来。
“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全镇成熟一个村就推广一个,成熟两个村推广两个,以此类推,六个村之后还可以继续推广到全镇和全区。”梁怡介绍说,这是适合斗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一个模式,也是打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的莲洲经验,希望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除了打造莲洲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外,与此同时,今年斗门区还将着重打造白藤街道办白藤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通过将20台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分别投放在西江月、富豪花园、万威森林园等15个小区、日常分类垃圾收运及管理、积分兑换奖励、示范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和垃圾分类数据分析等方式,提高白藤社区垃圾分类科学处理力度,以示范社区带动斗门区垃圾分类工作。
据统计,白藤社区智能垃圾分类设备覆盖常住人口4900户,截至3月底,参与分类注册用户已达4275个,当月累计增长注册用户163个。截至目前,白藤社区累计收集可回收物48126kg,有害垃圾173.6kg。白藤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高,3月份累计积分兑换生活用品147份,积分提现金额444元。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袁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