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岗是由政府出资或筹资开发,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包括扶贫、公共设施维护、社区保安、保洁、保绿、政策宣讲等岗位,可优先安排给困难人员或特殊群体,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然而近期有群众反映,公益岗监管存在漏洞,出现“上不上班没人管,干多干少都领钱”的“吃空饷”怪象。
公益岗的政策出发点是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比如山东贫困妇女陈淑芳承担了村里“互助养老护理员”的公益岗工作,帮助照料本村3户生活不能自理的家庭日常生活,每月工资700元。公益岗让陈淑芬实现“家门口”就业,成功脱贫,也让其能够照顾家人,一举两得。
但是,由于公益岗位存在的制度漏洞和管理漏洞,让公益岗位偏离帮助困难群众的初衷越走越远。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把公益岗用作对“刺头”的“安抚”工具,即是领导干部无法有效解决一些长期上访、闹事、告状者的诉求,于是采取“曲线救国”的办法,在“花钱免灾”的心态作用之下,将这些人安排到公益岗,至于这些人上不上班没人管,干多干少都领钱,只要别闹事就行。公益岗就成了“刺头”的“福利”。
毫无疑问,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会助长“刺头”的嚣张气焰,助长其“会哭孩子有奶吃”的不良心态。虽然暂时让“刺头”安静下来,但是背后一定会暗流涌动,一旦出现关乎“刺头”利益的新情况,其还是会跳出来大闹。而且这种操作方式不会“密不透风”,其他人民群众知晓后会对干部失望,对政府失望,损伤政府公信力。
因此,公益岗就应该回归扶贫济弱的本真,帮助应该帮助的人,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实惠,这样干部才有威信,政府才有公信力。至于“刺头”的问题怎么解决,“公生廉,廉生威”,只要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其干事创业就有威信和震慑力,对于人民群众的能够解决的诉求认真调查、协调会商、诚意解决,对于暂时不能解决的诉求直面群众、诚信沟通、耐心安抚,相信在威信与实干的双重作用之下,一定能够赢得群众理解,何须再“送公岗”。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