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我们正式开放《人物》会员制的报名,并决定将第666位会员定为「锦鲤」,在这个寒冷的冬季,给这位幸运儿全部的宠爱。
很快,锦鲤出现了。阿七是个22岁的女孩,正在准备考研。用她的话来说,成为锦鲤,是2018年「最温柔的小尾巴」。
口述|阿七
文|史千蕙
编辑|楚明
《人物》打来电话时,我正在火车站排队。那是个来自北京的陌生号码,电话那头的人告诉我,我成了《人物》的锦鲤。
我知道,《人物》的第666号会员是锦鲤,但从来没想到过这个人会是自己。毕竟距离上一次中奖,已经过去了将近10年,那时初中的我连中了8瓶冰红茶,在小卖部引起了一阵瞩目。
于是我惊叫了一声,身边的大爷注意到了我。我指着自己,告诉大爷,「我是锦鲤,我是锦鲤!」大爷摸不清头脑,为表礼貌,他回应道,好,好,你是一条好鱼。
作为锦鲤,我可以把买VIP的360块钱全部赎回。说来有些羞耻,买VIP的钱,我是问朋友借的。她没问原因,直接给我打了500块,还让我吃好点。如今看来,我可以提前还钱了,因为作为锦鲤,我可以得到VIP的全额退款。
奖品还有戴森网红卷发棒,和日默瓦的旅行箱。作为一个护肤品只用大宝的女大学生,我当时并未领悟奖品的丰厚程度。直到借钱给我的朋友一一给我说明,我才开始感叹自己这回真是走了好运。看来,中奖的人必须要配上一个识货的朋友,否则幸福感也会打折。
我有眼不识网红,绝非偶然。朋友形容我,是90后的脸,80后的脑子,70后的心。我形容自己,是「中年少女」。平常我也戴着耳机走路,耳机里放的不是郭德纲就是李宗盛;我不喝奶茶和碳酸饮料,快乐肥宅水是自己泡的热茶;我不喜欢逛街,衣服永远只穿那一两个牌子的。
我几乎不刷微博,朋友让我多关注资讯,我却觉得过于碎片化的信息会逐步侵蚀深度阅读的能力。《人物》前一阵有一篇文章,《此人不叫黄毛,他叫章宇》,里面一句话深得我心:「对演员来说,材料就是脸,如果平时用得过多,就是在自我消解。」这句话放在我身上也是同理的。我是学中文的,文字对我来说,就是演员赖以生存的脸,有限的精力被碎片的信息分散,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磨损。
因此,我每天只看两次微信:晚上临睡前和早上起床后;几乎不发朋友圈,也很少去刷;微信对我来说最大的作用在于看公众号,它是阅读的另一种形式。
拿《人物》来说,每一篇文章我都会仔细阅读。有的文章很长,但是值得腾出20分钟慢慢看完。我喜欢《人物》,因为故事里的人生百态,更因为我在故事里看到了名人的真实性。这份真实,让我觉得这种记录是值得信任的。
这份真实,不仅能在《人物》的名人稿件中体现,也能在素人的征集稿中展现出,因为在那里,我能看见各种各样的人,我们素不相识,但透过文字,能看到我们的共性。当那些似曾相识的经历,微妙细小的感受,通过另一个人的笔触原原本本展现在屏幕上的时候,我总会想,那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吧?阅读的奇妙之处,或许正在于此。
这次的《人物》会员制,也让我再次感叹人生际遇的奇妙。我想象过很多次,写故事的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和《人物》的工作人员聊了聊,我才知道被李诞拍过大腿的谢梦遥原来不是小姐姐,跑遍了全北京凶宅的翟锦原来是同龄人。这些藏在文字背后的人,或许和我想象的有所不同,却都那么真实可爱。
我已经想好了,等到年底的考研结束,就要去北京。明年1月5日,有一场女性力量盛典,我又能在那里看到更多仰慕已久的人:严歌苓,戴锦华,蒋方舟……以及作为锦鲤,我将有一次跟随记者采访的机会。这大概是锦鲤的最重磅奖品了:可以亲眼看看这些我喜欢的文字制造者们到底是什么样。
2018年,对我来说不是顺利的一年。成为锦鲤,是这一整年最温柔的小尾巴。我相信这是「触底反弹」的开始,也把这份好运分给看到这篇文章的你。
今年11月,《人物》尝试了一次会员制,试图在我们与读者间搭建一个连接的渠道。这份连接不仅仅在纸上,在心里,也在通往未来的路上。我们相信这样的坚持会让我们道路宽阔,沉静自由。
加入《人物》会员,你将获得——
原价360元的《人物》全年杂志
(包邮)
➕
原价598元的《人物》出品的付费课程
➕
价值88元的井田志手账
除此之外,还有机会参与:
线下沙龙
观影会门票
和人物记者编辑面对面交流
和有共同兴趣审美的人物读者一起玩
人物知识付费课程的VIP独家折扣
以及针对人物VIP会员的不定期抽奖机会
(更多福利持续加码中)
如何成为会员:
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后在人物后台发送你的订单截图,我们将邀请VIP们统一入群,入群后统一发放会员福利,不接受退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