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着陆是载人航天活动的最后步骤,也是载人航天任务成败的最终标志。
每次神舟飞船返回时,引导伞、减速伞、主伞相继打开,红白伞花绽放,着陆反推发动机成功点火,返回舱平稳着陆,航天员平安出舱,这一系列不可逆动作的顺利完成是深藏在508所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研制团队每一个人心中最朴实也最神圣的梦想。
“一切为载人,全力保成功”
是他们持之以恒的信念
从2009年刚入所便与神舟飞船结下了不解之缘的神舟后生,到连续四次参加飞行任务,担任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发射任务的青年突击队队长;从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总体主管设计师到副主任设计师再到主任设计师,他严谨踏实、追求极致、本领过硬、不畏艰难、锐意实干,他就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贾贺。无论角色如何转变,激荡在贾贺内心的信念只有一个,那就是:护佑生命往返家园、践行自由返回梦。
心在一艺,心在一职,他的习惯是认真
严谨、投入是贾贺对待工作最为可贵的精神品质,他的认真不是体现在一件事而是每件事,不在一时而是一世;点滴型号工作中近乎“至拙”的专注彰显着他对载人航天事业的执着和对生命的敬重。
γ高度控制装置是着陆反推子系统的重要单机,在返回舱软着陆最终阶段,用于返回舱与地面的测距,为着陆反推发动机点火提供输入,对载人航天任务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吊高试验是验证γ高度控制装置性能至关重要的试验。
与神舟十一号相比,神舟十二号吊高试验参研人员全部为首次参与,为了确保试验高质量按时完成,贾贺组织研制团队查阅大量档案资料、咨询神舟前辈系统梳理形成吊高试验专项工作手册,全流程推演试验过程,力保试验万无一失。从AIT静态吊高到外协单位调表再到AIT动态吊高,大到测试状态的把控、小到测试电缆的连接,贾贺全程跟进试验的每一个环节,他跟随团队连续奋战三天三夜,顺利完成试验后立即投入到后续工作中。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试验队员刘靖雷感叹。
吊高试验持续时间之久、强度之大对人的精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仅调表一个环节就长达6个小时,贾贺片刻不曾离开试验现场;试验结束立即投入工作,这股干劲、试验中的专注和精气神足以让团队所有人员敬佩。
2020年12月,AIT大厅里正在进行分系统伞舱内正样产品的总装。作为分系统不可测试项目之一,伞舱内产品装配关系到载人飞行任务的成败。
工作前一天,他组织团队开展总装过程培训,明晰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总装伊始,他与精通伞舱装配的老师傅们系统梳理产品状态,预想装配的各个环节,提前识别总装风险,哪怕一个螺钉、一个工具都精细检查到位;装配现场,他在总装架和研讨区之间不停穿梭,拿着神舟十一号和空投试验的装伞图册和神舟十二号的装配要求仔细比对,一丝不苟地确认着状态,并在神舟十一号的基础上新增了多个照相点及关键控制确认环节,进一步细化了分系统不可测试环节,制作的神舟十二号装伞图册的图册量与神舟十一号相比足足厚了近一倍。
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他的动力是创新
型号研制过程中的担当让贾贺永远保持着一股进取的勇气,专业发展中的主动作为展现着他创新的活力。
神舟载人飞船降落伞是由7000多个零部件组成、铺开后可以覆盖3个篮球场的巨型降落伞。在回收楼四楼降落伞加工车间总能见到贾贺的身影,对于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总是亲力亲为,哪怕再小的疵病他都不放过,逐一确认了神舟十二号降落伞加工过程开展的近五百次的搭接强度验证试验。
对于降落伞包装过程这一不可逆环节,贾贺首创性地提出“四比——纵向同设计方案多批次比、横向同加工状态同批次比、关联同类型标准比、闭环工作前后比、“三确认”——降落伞产品包装过程照相控制确认、录像控制确认、产品保证要素落实结果确认,用该方法完成神舟飞船降落伞包装装配环节落地实施产品保证要素,采用关键特性照相与关键工序录像的静动态结合质量记录方法顺利实施了神舟十二号降落伞的包装和装配。
神舟十二号回收着陆分系统研制过程中,他主持开展主伞材料更换技术状态更改规划与验证,制定了从原丝-材料-部组件产保要素控制点与验证试验方案,确保了主伞材料可靠更换;同时,针对开伞控制装置生产合格率低、性能不稳定等长期困扰的问题,通过对其生产、调试、筛选、装配、检测等全流程的影响分析,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提高了产品生产合格率,并开展了长期真空环境贮存试验验证,为空间站工程用产品长期在轨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了亲力亲为参与研制全流程,他的精力全部放在了专业成果创新上。
508所回收着陆专业历史上首次智力引进、国内首次实现降落伞充气过程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首次采用融合降落伞强度试验和系统级空投试验信息的可靠性分析与评估方法解决系统空投试验和可靠性专项试验方案设计优化问题、首次采用流固耦合与系统动力学融合方法开展雨雪等天气对系统影响分析验证分系统的容限能力和可靠性、回收着陆专业仿真技术领域首次获批面上自然科学基金……
在构建完善的回收着陆专业仿真体系、推动回收着陆专业核心仿真技术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贾贺可谓呕心沥血,他用创新和担当不断升腾着斗志昂扬的气场。
率先垂范,科学管理,他的核心是育人
作为主任设计师,在带领团队高质量完成任务的同时,贾贺以“对自己负责,对团队负责”的态度承担起团队成员培养的责任。
2021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迎来重大任务高频次发射期,载人空间站正式进入关键技术验证及建造阶段,神舟载人飞船更是迎来“一年两船密集发射,在研多批并行开展,研制阶段接续交替”的任务模式。
研制队伍面临着空间站建造阶段和空间运营阶段研制任务交叉进行以及其他型号研制任务的多重压力,为了确保研制任务按时完成,满足载人航天工程配套型号研制任务需求,贾贺在管理上和“落地”较起了真儿。
他细心的观察着团队中每个人的特点和特长,并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带领团队互补共进,他充分运用自身多年来从事质量科学管理的经验,以“成熟型号,固定流程,专业队伍”,在508所试点成立神舟载人飞船回收着陆研制团队,对人员进行科学配置,从总体、降落伞、程序控制、结构机构、加工、包装、装配、AIT测试,每一个专业岗位通过“经验丰富的专家引领技术把关、年富力强的青年骨干担当关键岗位”的以老带新模式,在确保型号任务高质量完成的同时,搭建了完善的人才成长梯队。
为帮助青年职工快速熟悉回收着陆分系统,他组织各子系统系统梳理研制流程,明确各项工作的前置条件、保障条件和关键控制点,形成完整的分系统工作流程手册,为团队的快速成长指明了方向。如今,回收着陆分系统中有一批年纪轻轻便独当一面的青年骨干,他们在各个专业领域挑起了关键技术攻关和关键岗位的重担。
在贾贺这位领头雁的带领下,老中青三代的神舟队伍结构基本形成,经验丰富、细致稳重、活跃创新有机结合,一大批新人快速成长,神舟团队在研究室乃至508所已成为一支快速响应、能啃硬骨头的“铁军”,各专业方向团队积极配合,快速有效地解决了诸多型号研制、关键环节的方案论证上的技术难题,使得神舟团队在航天器回收着陆专业领域无往不胜。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他的使命是传承
在推动型号任务进展和人才培养的同时,贾贺十分注重团队成员政治素养和工作作风的提升,系统梳理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29年来,一代代神舟人开疆扩土、自主创新、攻坚克难所取得的自由往返家园的辉煌成就,凝练总结了“团结协作,执着奉献,攻关担当”的回收铁军精神。秉承“离开了集体的力量,个人将一事无成”的理念,他致力于以回收铁军精神引领打造一支“铁一般”的回收队伍和“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并在型号研制工作中奋力做好回收铁军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播员,以身作则带动全员为神舟研制团队刻上具有回收特色的时代印记。
团结协作,他是凝聚团队的主心骨。工作中他始终秉持系统工程思维,关爱团队、信任团队、依靠团队。他时刻关注团队成员的思想情绪及安抚,主动出击让成员安心工作;他充分信任团队成员的工作能力做好专业能力引领,发挥团队中老员工的“传帮带”作用和新员工的拼搏精神,不断激发团队成员能力水平;无论是设计评审、产品加工问题处理、试验验证,他都亲身参与,不仅仅为了做好技术把关,更是为了时刻和大家战斗在一起。
执着奉献,他是家国情怀的涵养者。他爱家、爱亲人、爱朋友,但他也爱回收、爱所、爱航天。十二年来,在浓浓的家国情怀中,无论是型号工作的秉烛夜战、还是攻克难题的漫长攻坚,无论是持续数十天的外场空投、还是长达数月的发射场飞行试验,一次次的抉择没有掂量无需犹豫,在家和国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后者。
攻关担当,他是本领过硬的冲锋官。工作中,他“吹毛求疵”、深挖隐患,笔记本中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故障分析、手机里多方追踪的研制微信提示,哪怕一个试验数据的微小偏差,只要隐患不解决,他废寝忘食、一点点反复琢磨,直至试验验证结束。
工作中的贾贺用实际行动鞭策着自己、感染着别人,他努力传承着回收着陆专业60多年积淀的精神文化财富,激励团队成员不懈追求、不断前行,让精神内化于团队血液、外化在团队行动,在弘扬精神中攻坚克难、在传承血脉中奋勇前行。
十二年来,从少年到青春,他的视野如此“窄”,眼中只有从10km高空到地面的距离;他的胸怀那么“宽”,勤恳工作、任劳任怨,把所有的精力和汗水挥洒在伞花绽放、问鼎苍穹的漫漫长路上。他用满腔热血、一身正气、一颗初心书写着新时代神舟人的忠诚担当。时光流转、岁月如歌,十二载的坚守与奋斗再次迎来航天员健康、安全的返回,从神舟十二号飞船安全落地、红白伞花再次在草原静静盛开的那一刻起,贾贺已然踏上新的征程。
神舟飞船作为见证回收着陆专业发展的重大工程型号,已沉淀了太多故事和经验。随着神舟代号的不断递增,一代又一代的回收铁军为此前仆后继,确保每一次任务航天员都能安全返回,这其中就少不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副总设计师荣伟。他儒雅的外表下有一颗对技术执着又坚定的心,无论身在何处,无论谁人接手,他都心系一线,用追求卓越的精神引领我们无畏前行,用无私奉献的态度守望神舟这片热土。
慎思笃行,为飞船返回担当作为
荣伟是个热爱思考的人,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他先后参与、主持了多艘神舟飞船回收着陆系统的研制,带领团队攻克了伞系统故障定位及其分析、减速伞未分离的故障分析和改进、降落伞和分系统的可靠性评估与验证、回收着陆分系统优化设计等多项技术难题,为确保航天员的安全返回作出了突出贡献。
由于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构成复杂,工作模式较多,为充分验证整个工作过程,他深入研究了各种工作模式和各种极限工况,开创性地建立了飞船回收着陆过程半实物仿真系统,以弥补空投试验手段的不足,并且能通过分析原理和比对试验数据,快速准确地判断仿真结果是否正确,有理有据,信手拈来。
亲历一线,为神舟团队保驾护航
时至今日,神舟飞船已经成为回收领域最成熟的型号,但成熟不代表成功。面对新航天形势下的高标准、高要求,产品在研制过程中总避免不了碰到问题,把好产品技术状态的每道关卡还是重中之重。作为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副总设计师的他,经常徘徊在研究室办公室和各设计师之间,无论是设计师请教的问题,还是评审会提出的问题,他都会悄悄记下,待潜心思虑过后再给出具体答案,只要需要,他就会义无反顾,无论多忙,总会记得追踪问题的解决情况。
回收着陆分系统总装,是神舟飞船的关键环节,总装质量直接影响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对此,他从来都是眼见为实,都要亲临现场,摸一摸,看一看,从头跟到尾,确保万无一失。虽然总装图册他已看过多遍,但每到一个工序他都会联想对上几步和下几步的影响,脑海里不断模拟着各产品工作过程,不放过任何疑点。正是有他这样严谨细致、担当作为的典范,508所的回收铁军之师才越发团结,干劲儿满满。
呕心沥血,为回收着陆贡献智慧
拥有六十三年厚重历史的508所回收着陆专业,积淀了太多工程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了总结回收着陆技术成果,更好地传承指导年轻后辈从事回收着陆技术工作,荣伟主动请缨,带头编写《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这一著作。
万事开头难,考虑到其它航天器专著或是理论深厚,读起来晦涩难懂,或是工程实例详实,缺少理论“内功”,怎样让年轻同志快速通过此书全面认识系统设计,怎样以工程应用入手,再深入浅出地介绍理论知识,成为了荣伟首先要确定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推敲后,他终于确定了写作方向和提纲,而后便立刻投入到了写作中。白天会议满满的他,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撰写,其它参与人员发来的文稿,他也是在深夜认真阅读批注,一篇文稿的批注就多达1000多处,收到批注回复的编写人员不免感叹他的敬业与专注。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长达一年的时间后,《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终于完稿,那一刻的他,终于如释重负,说出了藏在心底的话:“从没有这么深刻地理解呕心沥血,把人掏空的感觉,体会到了何谓‘心血’之作。”
已在科研一线辛勤耕耘近三十年的荣伟,不仅是领域总师、副总设计师、主任设计师,还是技术评审的专家、授业育人的老师,面对诸多的头衔和荣誉,他还是一样地为人谦和,一样地对航天事业充满热忱。在他的言传身教和影响下,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奉他为楷模,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将对航天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化作科研探索的利器,成就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柔肩担重任——包进进
包进进,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总体技术负责人,也是一个7岁孩子的妈妈,人们习惯称她包总。她低调、好静、爱笑、谦和,但工作中她严肃、据理力争、严守底线,她可以忙起来靠多吃支撑体力,也可以在闲暇时间控制饮食狂减十几斤,就是这样一个温柔、自律的姑娘,却承担着载人航天回收着陆分系统的总体技术和质量控制的重任。
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初是她最忙碌的半年,经历神舟十四、神舟十五回收着陆分系统正样产品交付、批抽检空投试验、神舟十二、神舟十三AIT阶段产品测试和正样装伞、出厂总结、发射场进场准备等多项工作。
所有的工作她都持续跟进、从未缺席。发射场工作期间,包进进每天都会按时出现在厂房工作间,一直工作到晚10点甚至更晚,同事都赞叹包进进能在自己电脑、单位涉密电脑、涉密三合一u盘、涉密打印机、基地电脑、基地导入导出各个审批电脑共十几种密码间迅速切换、熟练输入,殊不知这些都是她每天工作多次反复输入的结果。
作为一名航天女设计师,她扎起长发、收起衣裙,穿上航天工作服扎进神舟研制过程的艰苦工作环境,没有怨言、甘之如饴,因为她热爱;为解决技术难题、推动型号研制进展,在航天城、在戈壁、在AIT、在发射厂,她忘我工作,因为她担当;为了快速成长、勇挑重担,写文件、做试验、下厂验收、研讨交流,她一件都没落下,因为她执着。
没有天生的巾帼英雄、只有甘愿挺身的凡人。漫漫神舟路,青涩懵懂的包进进早已蜕变为回收着陆专业的神舟女将,她用坚强的意志和扎实的技术功底在“护航生命往返家园”的梦想中书写着自己的美丽人生。
神舟儒将——蒋伟
在研制队伍中,有这样一位儒雅小生,他言语不多、勤勤恳恳,总是透着一股踏实劲儿;他恪尽职守、敢闯新路,以务实的作风一直默默冲锋在型号研制最前沿,悉心守护着航天员的生命之伞。他就是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降落伞子系统负责人蒋伟。
神舟飞船降落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保证万万无一失。他时刻铭记“载人航天,人命关天”,面临疫情下神舟飞船降落伞批抽检试验主备伞产品加工进度紧张的风险,春节期间,他积极组织梳理加工计划、理清短线;复工后,每日跟踪加工进展、现场协调解决加工问题,有力保证了降落伞产品加工进度。
距离神舟十一号飞船研制已间隔7年,为保证研制基线的一致性,他全面梳理产品研制基线,对降落伞产品进行了全面的特性分析;面对降落伞包伞过程质量一致性控制难的问题,他主动思考,细化量化包伞要求。
神舟十二号回收着陆分系统批抽检空投试验中,计划流程紧凑,他白天在厂房忙着装配,晚上不管多晚回到宾馆后他都要梳理明日的装配工作,再次熟悉装配要求,回想确认当天的装配状态,因条件有限,他只能坐在床头通过相机照片一张张确认。
降落伞产品存在包装后不可检不可测的特点,他带领团队积极思考。
首次在空投试验中应用无损检测技术对减速伞组件进行CT和DR检测,解决了原降落伞产品包装后火工品不可检的问题;
创新工作方法开展降落伞产品疵病影响分析,有效提升了降落伞疵病分析质量和产品评估的准确性,构建疵病分析数据库,为专业疵病分析提供了参考;
首次将降落伞产品包装过程照相控制确认表、录像控制确认表、产品保证要素落实结果确认表在神舟飞船降落伞产品包伞过程中落地实施,极大提高了降落伞产品包装状态记录全面性、准确性和可回溯性。
入职十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对回收着陆分系统最朴实的情感,在平凡的岗位上苦干实干、勇挑重担、敢啃硬骨头、创造实绩;他是降落伞专业的行家里手、他是生命之伞的守护官,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神舟人的踏实肯干和行苦志坚。
神舟小伙——刘欢
瘦瘦的身板、不服输的劲头、蓬勃的朝气,他是回收着陆分系统研制队伍中年轻的一员,被大家亲切的称为神舟小伙;他细致认真,经他手的产品技术状态一直都是梳理的明明白白;他把结构形式差异巨大的伞舱、连接分离机构和垂挂吊索的研制工作做的井井有条;他就是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结构子系统负责人刘欢。
结构子系统是整个回收着陆分系统的骨架,保证着返回舱的密封、降落伞的防护和开伞通道,承受着弹射和开伞时的各种载荷。
面对这样一套复杂的系统,神舟研制队伍最年轻的他满怀期待,期待着快速成长,梦想着在这项重大而又光荣的型号项目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为了尽快提升能力,他主动学习吸收回收着陆分系统工作过程、连接分离结构机构设计技术、积极向结构专家请教,扎进汲取知识的征途中。
5年的时间,他快速从一位单机主管设计师成长为子系统负责人,这是对他最好的认可。在回收楼里,经常可以看见他穿梭在办公室、工厂的身影,在他的笔记本和电脑中,详细记录着每一天、每一个产品的研制过程履历、问题处理情况、过程数据。
结构子系统产品复杂、内外部接口众多、研制过程总装保障任务繁杂、技术状态控制难度大,他系统梳理从设计、生产、试验、交付、总装到发射等研制工作的共性核心问题,固化形成结构产品全流程技术状态知识库和结构树,搭建了完善的成熟型号结构产品研制管理模式;他对历艘飞船结构产品技术指标数据包络进行了深入分析,全面识别了结构产品指标边界,为组批生产的产品状态控制提供了精确有效的评价指导。
降落伞开伞、模型顺利完成垂挂转换,返回舱在降落伞的守护下稳稳降落在地面,当航天员安全出舱的时候,结构产品的使命圆满达成,萦绕在他脑海中的是航天城不眠深夜闪耀的灯火、朱庄试验场镌刻的岁月,他为自己5年参与神舟飞船研制任务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总结,走出了属于他自己护航生命之伞绚烂绽放的独家记忆。
不嫌麻烦的万能小白——白先民
作为一名“老”神舟人,他全面参加了从神舟十一到后续神舟飞船的研制工作,承担着神舟飞船多达15种电子学产品技术状态把控任务,可以说是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的核“心”人物。他踏实稳重、性格随和、心细如发,做事有条不紊;面对繁重的型号任务,他稳如泰山;身心俱疲的情况下从无怨言,只有会心一笑;在他的人生词典中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耕耘。他就是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控制与标位子系统负责人白先民。
“成熟不等于成功”,这是经常挂在白先民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直的工作信条。从神舟十二开始研制到产品交付的五年多时间,他从总体要求文件输入分析、单机技术状态把控、研制过程把关、交付验收、总装测试等每个环节均做到事无巨细,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确保了全部电子学产品零缺陷交付。
面对国外进口元器件对中国禁运的巨大挑战,白先民迎难而上,积极组织开展电子学产品进口器件的国产化论证工作。
回收着陆分系统进口元器件达几十种,他科学统筹、双管齐下,以更改代价最小为原则,一方面海量调研探索能够直接原位替代的器件,另一方面进行无法直接原位替代的器件更改方案评估。
由于每种器件的技术参数指标繁多,即使对于可直接国产原位替代的器件,其技术指标与国外器件也无法完全一致,为此他组织团队对电路参数进行反复分析、计算,从器件间时序沿能否匹配、驱动电流能否满足要求到参数降额能力是否满足要求再到漏电流是否会导致电路误工作等一连串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同时还综合考虑国产器件是否有成熟的飞行经历、采购周期等因素。
那段时间,在办公室、在走廊中、在食堂,“无法原位替代的进口器件评估更改电路实现方法的代价有多大”、“国外器件一旦禁运后的最佳备选方案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一直萦绕在白先民的脑中。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充斥心酸的披荆斩棘,若想成功,莫畏艰辛,正是这股追求极致、不怕麻烦的干劲,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进口器件国产化替代方案才得以全面形成。
作为子系统负责人的白先民,除了全情投入琐碎的型号中,对于同事长期出差、休假等特殊情况,他毅然担负起整个专业产品的辅助研制任务,成为大家眼中的万能副岗。
然而这个万能的铁人也是一位刚刚荣升奶爸不久的丈夫,他没有时间陪伴妻儿,电话问候也只是寥寥数语,却时刻以战斗的姿态坚守在岗位;他没有铮铮誓言,却用坚守职责、勤勤恳恳的实际行动兑现着承诺;他没有丰功伟绩,只是一个将心放在工作上的普通神舟人,因为他深知载人航天、人命关天。
试验总装女将——张亚婧
在回收着陆分系统研制队伍中有这样一位逐梦神舟、将青春年华献给试验场和总装大厅的女航天人,她就是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试验与总装负责人张亚婧。从前辈手里接过接力棒的她,没有因为型号成熟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是始终秉承“让别人满意之前先让自己满意”的原则,用更精细、更高标准的工作态度回馈组织赋予的信任。
神舟十二号飞船空投试验系统复杂,距离神舟十一号飞船空投试验已时隔六年。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空投试验的全过程,作为负责人的她查阅大量历史文件和图像资料,碰到记载不详实的地方再逐一请教经验丰富的同事、老师傅,不放过任何细节,通过不断把那些藏在记忆里的隐性经验落实在纸面上,逐个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经验和财富,她从试验方案、指导细则、操作记录、外协单位接口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力争做到更清晰、更精细、更全面。
为了严格控制总装过程,她在空投试验中首次推广应用了总装过程影像记录清单,通过梳理主、备伞舱内产品的整个总装过程,对所有需要拍摄记录的点进行了详细规定,明确了拍摄时机、拍摄对象、拍摄要求,并在总装现场认真核对每个拍照细节,确保按照要求全部记录,没有遗漏,试验后再制成相册,便于查阅。
分系统产品总装完成后,她系统整理了批抽检空投试验、神舟十一到神舟十三号四个状态共计2600余张照片的总装过程控制复核电子图册,每张照片都能清晰反映每道工序、每个步骤状态的图片对比,大大提升了分系统各产品各部件总装状态把控水平。图册中的每张照片她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她总说这些照片已经深深印在了她的脑子里,谁想要看什么样的照片她都能立刻找到。
提到回收着陆分系统外场试验,人们很难与娇弱的女生联系在一起,然而从总装大厅到外场试验的茫茫戈壁,这位“神舟试验女将”奋斗在回收着陆分系统的每一次里程碑式的任务中。她细致认真、坚韧执着,这独特的品质让她在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研制团队中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十年来,她一直坚守在分系统试验领域追逐着美丽的回家梦想,在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的宏大叙事里撰写着最精彩的篇章。
巾帼绽芳华——杨霞
在回收楼降落伞加工现场,有一个忙碌的身影一直穿梭在神舟飞船降落伞加工的各个工位,耐心细致地与加工人员进行技术沟通;入所十年,她潜心钻研降落伞工艺设计、带领团队改进手段方法,为提高降落伞工艺水平和加工产能,倾注着自己的所有。因为降落伞加工组职工年龄普遍偏小,大家亲切的称呼她“霞姐”,她就是杨霞。
面对单套产品近2000个零件几千道工序的神舟飞船主伞加工任务,她通过优化串并行工序、细化量化工序内容、制定产品保证要素控制点,提高降落伞加工精度至毫米级,大大提高了降落伞加工效率,成功实现任务量激增、资源有限、加工节点紧张等诸多因素的解耦。
为了确保降落伞加工质量,她在制定宇航产品生产阶段产品保证通用要素标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产保要素在神舟飞船降落伞工艺中的落实方式,吃透神舟飞船降落伞图纸,细化、量化工艺规程,并亲自下厂进行技术指导,神舟飞船降落伞加工期间,她与加工人员同甘共苦、吃住同屋,高质量保证了加工工期。
除了工作中的拼命,生活中的她同样承担着照顾家庭的重担。
杨霞的老公因工作需要常年外派国外,孩子尚小需要照顾,由于家中父母年迈身体欠佳,为减轻老人负担,晚上和周末她时常带孩子来单位工作,因孩子经常“光顾”回收楼,连楼下的保安叔叔都认识小朋友了。即便这样,仍然能够每天见到满脸微笑、朝气蓬勃的她,甚至还充当着安抚组内加工人员情绪的知心大姐。
跟她聊天,杨霞常说的一句话是:“老人身体也不好,我多做一些,老人压力就小一些;组内人员承担神舟飞船加工的压力更大,自己有义务去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她是乖巧的女儿、贤惠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她更是拼杀职场的铿锵玫瑰;她用柔弱的肩膀担起载人航天事业和家庭的双重重任,入所十年,她一直默默奋斗在降落伞制造第一线,从一个懵懂女孩成长为回收着陆专业独挡“半边天”的回收“铁娘子”,诠释着神舟铁军的担当精神。
织就生命之伞的姐妹花——付春慧、白雪
神舟飞船主伞有1200m2大小,由1900多块伞衣拼接而成,全部展开后可以覆盖3个篮球场大小,拉直长度超过70m,能够横跨足球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环帆伞,更是护佑航天员返回地球的安全保障。在508所降落伞加工中心,有这样一对姐妹花,她们两位都不善言辞,但是一提到神舟飞船降落伞制作她们便滔滔不绝、说的头头是道,身边同事对她们的工作质量更是赞不绝口,出自她们之手的降落伞就是可靠的保证,她们就是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降落伞加工能手付春慧和白雪。
付春慧,2001年入所,从剪裁到现在独自负责神舟飞船降落伞产品的缝制,从一无所知到现在的独当一面,通过不懈努力夯实基础,她慢慢成长为如今的技术骨干。
图为付春慧
对于神舟飞船降落伞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的要求都很高,而其中最难是每项工序的一致性,怎样在有限的空间里保证所有尺寸一致。
凭借自己丰富的操作经验和刻苦钻研的劲头,她组织成立攻关小组,反复研究加工方法、查找问题原因、总结工作经验,并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总结出裁剪前材料应力释放和缝线张力平衡双管齐下的方式,解决超薄伞衣裁剪变形和拼接弯曲的问题,提高了降落伞产品加工质量。
在垂直带和径向带的制作过程中她运用整体布局、局部加强的方法,根据每一环的差异特事特例,确保每一根长度都相差无几。多年的加工经验让付春慧练就了一幅火眼金睛,每一块伞衣幅、每一根垂直带和径向带,不管多小的毛病都不能逃脱她的法眼。
白雪,一位在工作中极度细致的“倔强”女孩,每次加工缝纫前她一定要熟悉图纸和工艺,把降落伞的材料、结构、缝纫的前后步骤以及每个过程中所用到的线的型号、生产日期搞清楚。
鉴于降落伞所使用的材料比较轻薄柔软,她每次在加工前一定要在其周边做好防护。加工径向带时,由于每根径向带从一环到二十环的缝制过程中会遇到径向、伞衣、衬带等不同材料,造成缝制出的线迹会有所不同。
白雪极其熟悉机器的性能,在面对加工不同的材料时能够准确把机器调试出合适的线迹。缝纫96根径向带时还要保持手法相同,机器调试的线迹松紧度一致,确保这些径向带的总长度误差范围做到最小,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以及丰富的缝纫经验,也正因如此白雪成为为数不多的能够加工神舟飞船主伞的主力之一。
图为白雪
2020年疫情期间,神舟飞船批抽检及正样降落伞产品特别是主备份主伞加工进度非常紧张,白雪、付春慧果断挺身而出,两人为代表联合生产线上多名加工人员组成攻关团队,进行神舟飞船主备份主伞的加工。
白雪加工操作技术强,加工效率高;付春慧识图认真细致,专项攻坚能力突出。
加工前
两人根据图纸、工艺文件和生产阶段产品保证要素要求以及自身经验识别加工中的难点和易错点,主动思考;
在加工过程中
对于关键工序,产品保证要素控制点,严格按照要求操作执行,不留疑点,做实过程质量控制;
工序加工完成后
积极同设计、工艺人员研讨加工方法与加工注意事项,主动将自己的经验固化传递。
在她们的带领下,加工人员克服上下班交通不便等诸多困难,复工后快速转入满负荷生产,神舟飞船降落伞十余种产品全部进入在线加工和验收状态,日加工量已恢复到节前水平,有力确保了神舟飞船降落伞产品的加工进度。
付春慧和白雪,一对精益求精又踏实奋进的女孩儿,神舟飞船降落伞产品加工绝对的技术骨干和缝纫能手,两位“红色娘子军”不仅高质量保证着神舟飞船降落伞的生产,更是在工作的点滴中不断提升着自己;时光流转,脚下的缝纫机不停运转是他们对载人航天产品的敬畏、手中降落伞高质量的加工是他们对生命的敬重,他们默默地在生产线上几平米的缝纫区里描绘着自己对神舟独有的诗篇。
实现问鼎苍穹,团结协作最有力
探索浩瀚宇宙,执着奉献最可贵
自由往返家园,攻关担当最动容
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到神舟十二号,508所回收着陆分系统研制队伍已走过了29个年头,20余载春华秋实,10000多个日日夜夜,平凡的他们不断书写着神奇创造着非凡。
这支队伍是一支最能体现“四个特别”载人航天精神的队伍、是一支困难压不垮、挫折打不倒的回收铁军。
29年来,这支队伍一直是老中青结合,接力棒传得准、接得稳,不仅专业技术继承发展的好,而且队伍的作风、精神、品格一直在传承和延续,这支队伍中有两鬓染霜、孜孜不倦的老专家,有成熟睿智、经验丰富的中坚一代,有思维活跃、激情满怀的年轻人,工作中他们始终坚持“要求更严、标准更高、工作更细、作风更硬”的载人标准、传承着回收铁军精神,因为他们深知“载人航天、人命关天”。
采写| 驻京记者 陆云红 李萍 通讯员 刘欢 张亚婧
来源: 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