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文明网“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安排,经择优推荐、审核评议、综合评定等程序,拟推荐8组10人作为2022年1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人。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现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公示期为2021年12月28日至30日。如有异议,可在公示期间通过邮件、电话、信函等方式向省文明办反映。
联系电话:0551—62609931、62609712(传真);电子邮箱:wcnrgzc@163.com;通讯地址:合肥市中山路1号省行政中心1号楼东480室;邮编:230091。
安徽省文明办
2021年12月28日
安徽省拟推荐2022年1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人事迹
1. 合肥市叶先华、刘光翠:好妯娌辞去工作携手照料病患婆婆 15年孝老爱亲传承优良家风
叶先华,女,汉族,1965年11月出生;刘光翠,女,汉族,1966年1月出生。这一对妯娌,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饭棚村工农村民组村民。叶先华和刘光翠15年如一日,携手悉心照料身患重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不仅成为子女学习的榜样,也为乡亲们树起了孝老爱亲的道德标杆。
婆婆生病不能自理 妯娌双双辞去工作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而妯娌之间关系的和睦是维系“家和”的重要因素。2021年6月,因病卧床15年的饭棚村工农村民组90岁的刘义桂老人,在两位儿媳的精心照料下安详地离世。2006年刘义桂老人因脑血栓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服侍婆婆的重担就落在了大儿媳叶先华和二儿媳刘光翠的肩上。在快餐店上班的大儿媳叶先华和在电子厂上班的二儿媳刘光翠得知婆婆因病生活不能自理后,两位妯娌相继辞去了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全身心地照料着婆婆,用实际行动传承和践行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床前照顾不言悔 悉心照料显孝心
公公走得早,婆婆之前一直独自居住,她的生活主要由两个儿媳照料,老人想吃什么,妯娌俩自己节省点也会想办法满足老人的要求;婆婆卧床前一直体弱多病,头疼脑热是常有的事,叶先华和刘光翠轮流带着婆婆到医院看病和日常照料,从不厌烦、从不叫苦,每到晚上和周末的空闲时间,妯娌俩就陪着婆婆散步、聊天。
2006年,刘义桂老人因病生活不能自理,妯娌两人轮流为老人端屎倒尿、打扫房间,为老人梳头洗脸、洗刷尿布。每天定时为老人做饭喂饭、翻身按摩,日复一日,雷打不动。在两妯娌的精心照顾下,老人不但没有因常年卧床得褥疮,反而身体有很大的恢复。
刘义桂老人本来是个很要强的人,生病初期老人接受不了残酷的现实,脾气变得暴躁、古怪。老人多次大便失禁,把粪便涂满了床,搞得家中臭气熏天,大儿媳叶先华默默地的帮她清洗、拆换被褥,还想办法为她讲故事、说笑话,逗她开心。遇到老人便秘,二儿媳刘光翠就用手为老人扣大便,然后用温开水帮老人清洗,照顾的仔仔细细。时间长了老人情绪逐渐平静下来,每每与人交谈,老人眼里总含着热泪,手指着两个儿媳妇连声说“好、好!”
孝顺婆婆显大爱 传承美德树家风
老人的孙媳妇说:“多少次我看见婆婆叶先华抱着奶奶解小便,给奶奶掏大便,一点也不嫌脏,还为奶奶讲村里的趣事,我想我的婆婆老了我也要这样做。”老人的大儿子卢庆伦也感慨地说:“我母亲躺在床上15年了,我爱人没日没夜地照顾,这是我母亲前世修来的福,我们做儿女的自愧不如”。问到照顾婆婆15年,是否觉得辛苦时,妯娌二人腼腆地说到“给婆婆养老送终不是累赘,不是包袱,而是一种责任,一种幸福。”
妯娌同心,其利断金;妯娌携手,家庭幸福。叶先华、刘光翠这对妯娌用实际行动将贤妻良母、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展现在村民面前。她们的善举感动着家人,感染着村里的村民。这种道德之美,令人肃然起敬!
2. 淮北市魏玉芬:基层司法干部走街串户25年 践行“枫桥经验”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魏玉芬,女,197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汉族,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司法所副所长、烈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25年来,魏玉芬践行“枫桥经验”,坚持用法、用情、用心“三用”调解法,倾听群众呼声,为民分忧,推动基层调解工作,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为和谐稳定筑起了“第一道防线”。2021年1月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2021年2月被评为“安徽好人”。
“三用”调解法解民忧
2021年,是魏玉芬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第25个年头。多年来,她自创用法、用情、用心“三用”调解法,倾听群众呼声,为民分忧,投入人民调解工作中,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为和谐稳定筑起了“第一道防线”。
烈山镇辖14个行政村,人口有七万多,13家规模以上企业,是淮北市东部新城建设的“主战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魏玉芬践行“枫桥经验”,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快调处,把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在调解矛盾纠纷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讲法律、讲道理,事非分明,依法调解。
烈山镇张老太家的三间两层楼房即将面临拆迁,安置补偿款100余万元。因早年此房产以3万元的价格转给了张某甲,但没有协议。老人去世后,其兄弟两人张某甲与张某乙因征地拆迁产生纠纷。魏玉芬排查得知此纠纷后,主动上门调解,经过反复做工作,最后张某甲以亲情为重,同意从拆迁款中拿出一部分给弟弟张某乙,兄弟二人也化干戈为玉帛。
立体调解网筑牢平安和谐基石
多年来,在魏玉芬的努力下,烈山镇建成了“访调对接”调解网络,设立1个镇级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15个村居信访事项联系点,搭建立体调解网络体系为平安和谐筑牢基石。
设立征地拆迁纠纷专项调解室、婚姻家庭调解室,建立健全村居调解组织。建立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各村都聘有司法行政协理员1名,负责对本辖区内的矛盾隐患及时上报。完善信息互联互通制度,在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需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的,落实做好信息的互联互通。落实档案管理制度,指导调解组织案件受理、登记、调查、调解协议制作、回访和监督履行各环节达到规范化要求,要做好对当事人个人诉求、处理措施、处结意见、当事人签字和现场照片等相关文书的存档。
“百姓说事点”普法接地气
“预防和调处已发生的矛盾和纠纷,只是治‘标’,更重要的治‘本’。”魏玉芬通过抓好公民的普法学习教育来提高公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有效避免或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按照这一思路,她积极创新普法载体,充分利用法在身边微信群、部门门户网站等网络媒体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等特点,不断扩大多元化解纠纷机制的受众面和影响力。以每月28日“人民调解日”为契机,组织辖区调解员在“百姓说事点”进行普法宣传,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多元化解纠纷机制灵活、高效、便捷的优越性,引导更多百姓选择合适的纠纷解决方式。
3. 阜阳市葛春梅:“80后”女教师照顾偏瘫丈夫12载 为家为社会倾洒爱心
葛春梅,女,1980年8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阜阳市临泉二中教师。当爱人罹患不幸时,她不离不弃;当公婆年迈多病时,她悉心照料;当社会需要时,她毅然冲在最前头。虽然生活给了她太多的不如意,她却与家人坚强面对、相爱相守。12年不懈坚守,12年辛勤付出,犹如一朵傲霜红梅,绽放出别样芬芳。葛春梅家庭曾获评第一届安徽省文明家庭、安徽省“最美家庭”。她本人获得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好人”、安徽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人民网、安徽日报等多家媒体都报道了她的故事。
风雨相摧爱愈坚
葛春梅是安徽宿州人,2004年从阜阳师范学院毕业后,随男友李建伟来到临泉农村。2008年两人结为连理,同年,先后考入县办中学。二人相约,不管生活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分开。2009年1月,一对双胞胎女儿降生,给这个幸福的小家平添几分欢乐。
甜蜜的生活刚开始,命运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2009年3月,爱人李建伟突发脑溢血,经抢救虽苏醒过来,但留下严重后遗症:左手和左脚功能受损,生活无法自理。她下决心,一定要照顾好爱人,用爱的力量撑起全家幸福。在爱人住院治疗期间,葛春梅白天到医院照顾他,晚上赶回农村婆家照顾不满百天的孩子,还要四处筹钱为爱人治病,天天来回奔波,人很快瘦了一圈。出院后,她把爱人接回家康复治疗,以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所有。
但日子并没像葛春梅想的那样“越来越好”,2014年8月,李建伟又突发脑血栓,病情加重,一切生活起居都需要人照顾。面对这种困境,葛春梅擦干眼泪,坦然接受。她把时间规划到分钟:备课、上课、照顾爱人、接送孩子、处理家务,像上紧了的发条,每天都忙得连轴转。
有人劝她离婚再嫁,葛春梅笑而不语。因为她心里早已有了答案:真爱无边,诺言千钧,既然相爱,就到白头。
为了圆爱人心中的“马拉松梦”,2018年3月,葛春梅和女儿推着轮椅上的李建伟,跑完了临泉县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亲子组全程。
百善之首孝为先
葛春梅的公婆生活在农村,年迈多病,她待公婆如亲生父母,在爱人生病住院的日子里,始终不忘记孝敬公婆,挤时间也要回去看看,尽管手头拮据,但她从不空手看望老人。
2016年,公公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葛春梅没有退缩,又担起照料公公的重任。因为生活不能自理,公公常常大小便拉在床上、裤子上,遇上这种事情,葛春梅二话不说,立即帮着清洗,公公躲着不让她碰,她说:“兄妹几个都是您和妈妈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恁二老啥时候嫌弃过孩子呀。我和建伟一样,都是您的孩子,照顾老人是我们应当做的。”
为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葛春梅咬牙买了电动四轮车,一有时间,就带着爱人和孩子回到公婆身边。爱人干净整洁、阳光向上,女儿天真可爱、活泼开朗,让两位老人倍感欣慰。一次在老家照顾公公期间,葛春梅一边给公公剪指甲,一边悄悄塞给他几百块钱,老人感动的老泪纵横,拉着葛春梅的手久久说不出话来。
2019年,公公去世后,葛春梅又把婆婆接到身边照顾,常陪婆婆聊天、散步。婆婆说:“你虽然是儿媳妇,却比亲闺女还亲。”
播洒大爱在人间
虽然家庭连遭不幸,但葛春梅仍坚守三尺讲台不放弃。高三毕业班班主任出现空缺,她主动请缨,挑起了这份重担。为了精心备好一堂课,她都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常常熬夜到12点。有时候脑子中突发“奇想”,就算凌晨两三点她也从床上爬起来备课。
她说,学生和我的孩子一样,把他们教育好,是我的职责。就连班里最调皮的学生也被她调教得进入先进行列。张同学父母离异不在身边,上小学的妹妹需要照顾。葛春梅格外关心她,邀请她带着妹妹到自己家做客,鼓励她要坚强面对生活带来的不幸。
同时,葛春梅还热心公益事业,她说:“在我困难的时候,社会各界伸出了援手。只要社会需要,我愿倾心付出。”她积极参加 “关注老街拍客行动”、“接您回家”等大型公益活动。在新冠疫情期间,白天,她随社区干部上门登记住户信息;晚上,她加班熬夜撰写防疫宣传稿件,在市、县媒体发表稿件24件。作为阜阳市理论宣讲员,她利用自身学科优势,深入基层向群众宣讲党的理论政策、进行师德师风报告会等40余场。
2016年以来,葛春梅参加志愿服务时间长达1400余小时。
4. 淮南市许珂:煤矿安监员生死瞬间挺身而出勇救落水司机 善行义举传递正能量
许珂,男,中共党员,1974年10月出生,淮河能源集团煤业公司选煤分公司潘一选煤厂安监员。2021年3月20日,在淮南市凤台县桂集镇,一辆白色轿车因避让电瓶车冲入永幸河中,轿车渐渐被河水淹没,情况十分紧急。驾车经过此地的许珂见此情形,立即靠边停车准备救人。三月的河水仍然冰冷刺骨,许珂无暇顾及刚做完软骨质瘤手术的左手,奋不顾身跳入水中,用尽力气救出落水司机。先后获评淮河能源集团道德模范、淮南好人、淮南市道德模范、安徽好人等称号。
生死瞬间 他挺身而出
2021年3月20日下午16时许,许珂和几个朋友驾车行至顾桥矿南区东路口附近时,突然,朋友罗刚大喊一声:“不好,有车掉河里了!”
原来,一辆向西行驶的白色轿车因避让迎面而来的一辆电瓶车一头扎进了路旁的永幸河里。永幸河有20米多米宽、平均深度2.5米、水面距离路面垂直高度有四五米高,路边坡陡草深,河中暗流涌动,曾经吞噬了不少车辆和行人。
见此情形,他们立即靠边停车,展开营救,这时河水已经没至车窗下端。四人中只有许珂会游泳,“赶快救人!”许珂边说边迅速脱掉外套,随手从路边捡了一块石头捏在手里准备破窗救人。河岸边有矮小的灌木丛和尖利的石头密布,水流湍急,不利于营救。许珂观察后,发现车辆坠河的地方刚好有座桥,车正随着水流往桥这边移动。许珂迅速从岸边爬上桥洞,“扑通”一声跳进河里,快速游到车旁。车里只有司机一人,脸色吓得煞白,右手血流不止。许珂试图打开车门,但是水压太大,没有成功。许珂游到汽车后门,一把拉开,但随之大量河水往车里灌,车门又迅速关上,再拉就拉不开了。
这时,许珂发现左后侧的车窗玻璃已经在碰撞中脱落,急忙呼喊司机往后爬,从车窗里爬出来。司机哭着说自己不会游泳,许珂只好一手抓住车窗,一手拉着他的衣服把他从车窗里拽出来,再帮他爬上车顶等待,此时整个车身已经没入水中。许珂让司机暂时待在车顶,然后一口气游回岸边。
三月的河水,依然冰冷刺骨。上岸后许珂冷得浑身直打哆嗦,左手钻心疼痛,原来一月份许珂才做了左手中指骨质瘤切除手术,伤处还没有完全康复。随后,同伴们找来电缆绳,抛向司机,和围观的群众一起把他拉上了岸。从发现车辆掉进河里到成功营救司机上岸,前后不过20分钟时间。
面对赞誉 他谦虚淡然
第二天,因为下水救人而感冒的许珂坚持正常上班。当同事关心地询问他身体状况时,许珂轻描淡写地讲了事情经过,同事们这才知道许珂救人的事情。当天下午,被救司机的父亲千方百计找到许珂的电话,刚说完“谢谢你救了我儿子”就泣不成声。
事后有人问许珂,为什么想都不想就下水救人。许珂平静地说:“遇到了,怎么能见死不救呢。我自己的孩子也是20多岁,我想我的孩子遇到这种事情的话,我也希望有好心人能帮助他。”
在单位,许珂虽然只是一名普通安监员,但在领导和工友们的心目中却有着响当当的分量。许珂平均每天现场巡查步数近2万步、叮嘱教育职工10余次,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过硬的业务能力,每月排除大小安全生产隐患十多起,守护着厂里的安全生产,连续多年被评为集团公司和煤业公司“先进工作者”。
生活中,许珂也是一个热心人,亲戚朋友有个难处总会找他帮忙。一次,邻居生病住院急需用钱,他二话没说就借了5万元给邻居。他说:“人家有困难来找你是对你的信任,有能力就帮一下。”
路见危难显身手,善心义举传美名。正是有许珂这样的平民英雄,让正气得以彰显,让爱心得以延续。
5. 宣城市敖彬:全国劳模16年勤学苦练致力创新 精益求精践行工匠精神
敖彬,男,1982年3月生,安徽宣城市宁国人,中共党员,现任安徽中鼎减震橡胶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员,兼任顶端连接板设计组组长。16年坚持学习,敢于创新,业绩突出,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先后获得201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2021年4月入选“安徽好人”。他取得个人专利2项,负责的基于铝板的双通道顶端连接板实用新型专利等多项技术成果获省级科技成果,编写了顶端连接板设计规范9篇,设计创新十余项,带领团队每年完成产品设计任务200多项。
“成功,源自每一次的用心”
2005年刚到公司时,中鼎公司正处于汽车减震类产品的起步阶段,产品设计多用2D 版本的CAD软件,但部分同事也在尝试更为先进的3D绘图软件。由于在学校期间多数时间为手工绘图,电脑绘图的机会很少,看到与其他同事的差距后,他不仅自费购买3D软件教材、报绘图补习班、下班后加班练习,还经常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很快就熟练掌握运用了相关工作软件,成为了公司技术中心的行家里手。
2008年,在公司产品生产出现工艺问题后,敢啃硬骨头的敖彬承担起了顶端连接板产品的改进工作。在生产顶端连接板时,装配后根部毛刺始终难以去除。为了去除毛刺,一线员工劳动强度比较大,手很容易起泡。为此,敖彬带领工艺员们历经一个多星期的反复研究调试,成功设计出了新的夹具镶套,这项发明大大提高了产品合格率,提升了工作效率,也让顶端连接板类产品逐渐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
如今39岁的敖彬,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成长为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中坚力量,目前已经是中鼎减震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省级)的项目领头人。尽管如此,无论是图纸的设计审核还是零件进厂、组装发货,他仍坚持亲力亲为,事无巨细。
“对待工作要有一颗匠心”
“对待工作要有一颗匠心,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客户满意、公司满意、自己满意。”敖彬常说。
匠心铸匠品。2014年年底,公司接到一重要客户的新品开发任务,要求在20天内完成一款新结构顶端连接板的设计送样。按照正常的工艺流程,一种顶端连接板从设计到送样完成最少需要3个月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敖彬当晚就火速乘车到客户公司进行交流,现场进行产品的设计,与客户确认后立即将设计样图发回公司进行开发。由于是年底,部分供应商都快放假了,他东奔西走,多方协调,全力保障开发工作顺利推进。
那段时间,他每天都扑在生产线上,时刻关注着每个环节的进度,不分黑夜白昼,凭借自己多年研发的经验,他省去了仿真模拟的环节,并在规定时间内送出了符合客户要求的满意产品,该产品后续每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
敖彬的一丝不苟,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同事。“对待产品的每一个尺寸、每一个公差等小细节,他都是反复推敲,不放过任何一个疑问。”NVH模块过程设计部副经理李克义说,每每有一些重大的课题类任务,总少不了敖彬的身影。
“荣誉是肯定,更是鞭策”
2012年,公司拿到大众MQB平台项目。为了更好地完成产品的开发工作,他带领项目组对开发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和研判,设计结构并进行CAE分析强度和刚度特性。研发过程中,MQB三角臂前、后衬套出现了许多问题。
“由于客户提供的设计输入进行了多次变更,再加上这个产品确实是衬套中最难的一种,前后花费了将近5年的时间。”敖彬说,经过反复的优化、调试,光做结构设计就有17次,胶料调试更是不计其数。他也坦言,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自己也想过放弃,但凭着不服输的信念,产品顺利通过了客户检测。经过无数次的不懈努力,难题最终被攻破。目前该产品已经量产3年多,没有售后问题。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2016年的夏天,敖彬研发的一个重要产品即将投产,但因为产品结构和工艺的复杂性,试制过程很不顺利。眼看客户要求的发货期日渐迫近,敖彬心急如焚,昼夜都奋战在试制车间。硫化设备旁的温度高达40摄氏度以上,他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经过一周的日夜奋战,材料、模具和工艺反复改进了二十余次,终于试制成功。
2019年8月,公司所在的宁国市遭受利奇马台风洪灾袭击,敖彬在踊跃捐款的同时,利用休息时间深入灾区支援灾民重建家园。新年伊始新冠肺炎肆虐各地,他又义务加入了帮工友测体温、发口罩的防控志愿工作中。
不忘初心,接续奋斗。敖彬面对荣誉朴实地说:这是一种肯定,但更多的是一种鞭策,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珍惜荣誉,刻苦钻研,带领团队贡献自己力量。
6. 铜陵市方支旺、吴正琴:夫妻二人含泪义捐儿子遗体和器官 同签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传递人间大爱
方支旺,男,1977年12月生,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工作人员;吴正琴,女,1979年12月生,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莲花湖居委会工作人员。7岁时,方钊确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2021年8月30日凌晨,未满18周岁的方钊停止了呼吸。为了实现儿子遗愿,方支旺、吴正琴夫妇帮助儿子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捐出了儿子的一对眼角膜和遗体。9月3日,夫妇俩以儿子为榜样,签署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让大爱温暖枞川。
10年照顾患病儿子
方支旺、吴正琴夫妇家住枞阳县枞阳镇石岭居委会,其子方钊7岁时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医生告诉他们,孩子只能活到20岁左右。夫妻二人不肯放弃,带着儿子辗转合肥、南京求医,但这种罕见病目前国内尚无有效治疗手段。
由于病情发展,方钊小学六年级没上完就辍学了。骨骼肌无力萎缩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他从需要帮助夹菜吃饭,到最后只能躺在床上被喂食。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原本在乡镇卫生院上班的吴正琴,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每天精心准备三餐,甚至学会了理发。方支旺下班总是第一时间赶回家,接手给儿子喂饭、洗漱、按摩。夫妻俩经常带儿子旅游散心,去过北京、上海和周边大小城市,他们知道自己在和时间赛跑,每一分每一秒的陪伴都更加弥足珍贵。
帮助儿子完成最后心愿
2019年8月,方钊的情况越来越差,由于长期卧床不能活动,他连上厕所都要靠父母在旁搀扶,甚至过程中因腹部压迫难忍,还要停下休息。每当此时,吴正琴只能通过医学按摩帮其缓解痛苦。在一次按摩过程中,方钊说起了捐献遗体器官的想法,他通过网络得知这一疾病目前没有有效治疗手段,希望能捐出器官帮助更多的人,能为人类战胜顽疾尽一份力。
虽万般不舍,但吴正琴明白这是儿子最后的心愿,她也支持儿子的想法。此后,吴正琴开始了解遗体器官捐献事宜,得知像儿子这样患病多年的情况,器官基本已经失去了捐献价值,唯独剩下一对眼角膜。一家人商议后,决定能捐什么就捐什么,一把火烧了也是烧了,捐出去还能有些用。
一家三口志愿捐献遗体器官
2021年8月30日凌晨6时许,离18周岁还差1个月的方钊,没来得及签署捐献志愿书就停止了呼吸。为了实现儿子的遗愿,方支旺、吴正琴夫妇联系了枞阳县红十字会,帮其办理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手续。随后,被成功摘取的方钊的一对眼角膜,帮助2名眼疾患者重获光明,其遗体也被运往皖南医学院遗体(器官)接受站,用于医学教学与研究。
方钊走了,但他留下了更多。2021年9月3日,办理完儿子的丧事后,方支旺、吴正琴夫妇再次走进红十字会,他们毅然决定签署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志愿去世后捐出遗体、器官和眼角膜,他们要像最心爱的儿子一样,用良善点亮希望,让大爱温暖铜都。
7. 六安市韩庆玲:“铁腿”书记驻村帮扶10年 无悔坚守矢志助力乡村振兴
韩庆玲,女,汉族,1972年8月生,中共党员,国家税务总局六安市税务局老干部科副科长、三级主办,现任霍邱县宋店镇南北四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安徽省第五、六、七、八批选派驻村干部,安徽省第五批优秀选派干部标兵、第六批优秀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标兵、第七批优秀选派干部标兵。她连续10年躬耕脱贫攻坚一线,骑坏了两辆摩托车,穿破了30余双运动鞋,被称为“铁腿”书记。她先后派驻两个贫困村,引进各类帮扶资金3200万元,帮助451户1019人实现脱贫,谱写出一曲曲为百姓拔穷根的奋进之歌。她先后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税务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好人、安徽省优秀选派干部标兵、安徽省优秀选派第一书记标兵、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最美安徽税务人,连续10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记三等功三次。
骨子里有“定力”
10年扶贫成为乡亲们离不开的“好书记”
2012年,韩庆玲主动请缨,被派驻到霍邱县城关镇南戎西村任党总支第一书记。刚到村里,一些村民对她充满了质疑,不太相信她放下城里的“金饭碗”,一心为他们找“铁饭碗”。军人出身、敢想敢干的韩庆玲没有垂头丧气,而是马不停蹄走村串户、走访村民,摸情况、找对策。“支部战斗力不强、一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贫困的症结找到了,韩庆玲说干就干。她通过加强支部引领、干部驻村联户等精准举措,让南戎西村脱贫攻坚有了“主心骨”。
一手解近忧,一手谋远略。在韩庆玲的努力下,南戎西村变样了,村里的泥巴路变成了平整水泥路,深挖了当家塘,修建了提水站,引进了私立学校,彻底解决了乡亲们的三个“老大难”——出行难、用水难、上学难。
2014年7月,闻听韩庆玲选派到期,要离开的消息,南戎西村的78位村民立即用鲜红的手印恳请她继续留任!“他们舍不得我,其实我心里也舍不得他们。”韩庆玲说。她毅然向组织申请留任,成为第六批选派干部。2016年,因精准脱贫需要,韩庆玲又被选派到重点贫困村宋店镇南北四村担任第一书记。第六批选派快要到期时,韩庆玲又主动申请留任。
2020年12月,类似的一幕在南北四村再次出现。由于2020年底全国脱贫攻坚工作收官结束,该村贫困户张振付、杨加兵等村民觉得韩庆玲有可能在2021年结束扶贫工作要回原单位,于是他们一边给她送锦旗表示工作奖励和个人友谊,一边带着近200个村民签字按红手印的联名申请到县委组织部和县税务局表明,如相关政策不变,他们代表南北四村全体村民想让她继续留任。
性格有“魄力”
硬是趟出一条帮助乡亲们脱贫的“好路子”
“稻虾共作”产业现在是南北四村精准脱贫支柱产业之一,经济收益颇高。然而,韩庆玲刚提出要发展“稻虾共养”的时候,贫困户们顾虑重重。贫困户没有经验,更害怕担风险,工作局面一时难以打开。为此,韩庆玲一边挨家挨户做工作,动员贫困户代表外出参观学习,一边请来专家手把手指导,还担下责任状,虾苗和虾子统购统销,这才慢慢打消他们的疑虑。
贫困户张振付养殖小龙虾年收入1.2万元,尝到甜头的他流转了邻居的水田进行“稻虾共养”,发展产业的劲头十足。“她干事有魄力,雷厉风行,果敢麻利,乡亲们都敢跟着她干事,愿意跟着她干事,大家还喊她‘韩旋风’呢。”张振付说。
干部干在前,乡亲日子甜。如今,南北四村3000亩稻田全部发展了稻田龙虾养殖,平均每亩收益近3000元,真正是处处无闲田、家家无闲人。韩庆玲深知,要想真脱贫,必须念好产业扶贫“致富经”。早在2012年,她就为南戎西村引进禽业公司,发展蛋鸡、水产、莲藕一体化,年产值达1700多万元,带动72户贫困户发展产业。
在南北四村,韩庆玲四处跑项目、找路子,争取到各项资金近3200万元,发展了大棚西瓜、电商、光伏发电等31个项目,一个个特色产业成了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金娃娃”。
虽然不是每个项目都一帆风顺,但韩庆玲用军人的魄力和韧劲,一块块骨头啃下去,硬是趟出了一条帮助乡亲们脱贫的好路子。南北四村曾经是宋店乡4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1282户506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达154户344人。在韩庆玲和同事的努力下,该村于2018年整村脱贫出列,2019年被评为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点,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6.8%下降为0,2020年实现全村贫困人口年均纯收入12600元,比韩庆玲驻村扶贫前增长93.85%。
身上有“魔力”
想尽办法扶危济困、见不得别人受苦的“好心肠”
韩庆玲连续10年躬耕脱贫攻坚一线,骑坏了两辆摩托车,穿破了30余双运动鞋,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她为“铁腿”书记。她缺席了孩子成长,放弃了陪伴父母,却选择一次又一次踏入贫困户的家门。
贫困户、癌症患者张志友,妻子有精神病、3岁的儿子有智障,家庭脏乱差,无人愿登门。韩庆玲带上儿童衣物和食品主动上门看望,随后又为他申报养殖补贴和危房改造项目,并自掏腰包先行为他临时进行房屋修补,使其雨天不再漏雨。
在韩庆玲的重点救助下,老张家的日子渐渐好转。2017年6月的一天,张志友在弥留之际紧紧握着韩庆玲的手,含着泪说:“俺没有亲人,您心肠好,俺家的妻儿就交给您了!”“老张,你放心!”韩庆玲的一句承诺,让老张安心地走了。为了兑现这句承诺,韩庆玲找遍了张家的亲友,但无人伸出援手,她又锲而不舍地跑民政部门。终于,在韩庆玲的努力下,这对苦命的母子得到了妥善安置。
哪家最穷,哪家最苦,韩庆玲就最爱往哪家跑。韩庆玲第一次去贫困户黄金付家走访,低矮阴暗的小房里臭气熏人,屋里一片狼藉。她一边拿起抹布做起了家务,一边想尽办法帮助他申报小额贷款。一年后,黄金付家人均增收5000元。2017年,韩庆玲帮黄金付联系到板材厂上班,2018年又帮他家危房进行改造,老黄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2021年,韩庆玲开启了第4个驻村任期。她因地制宜制定乡村振兴长远规划,引进建设仓储冷库,引导小龙虾深加工,发展农家乐、田园观光、乡村研学,拓展“小龙虾”产业链,摸索养殖、仓储、美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同时,四处考察和拜访技术人员,依托村里旱地资源发展小米椒种植。
驻村10年,韩庆玲从一个税收业务能手,转变为一个农村工作专家。作为党代表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她提出,要加大支持乡村振兴税费政策力度,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乡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建议,为实现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贡献力量!
10年驻村路,初心绽芳华。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需要咬定目标、久久为功,而韩庆玲用10年时间,让我们看到一名驻村干部对群众的殷殷之情、对事业的执着坚守。“没有真情融化不了的冰雪,没有初心激发不了的事业。”这是韩庆玲的信念。
8. 芜湖市马本萱:出租车司机坚持志愿服务22年 立足平凡岗位用情为民服务
马本萱,男,1961年3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芜湖市奇瑞麦卡出行公司员工,马本萱劳模创新工作室主任。马本萱自1999年起参与志愿服务活动,22年如一日,服务时长超1万小时。他连续17年参加运管部门组织的爱心送考、送温暖、义务献血等活动。疫情期间,承担应急任务59趟次,免费接送下班医护人员、急诊病人等68人次。他在工作中主动归还乘客遗失的物品,在小小车厢中演绎了无数拾金不昧、恪守诚信、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幸福家庭、安徽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安徽好人等30多项荣誉,先后3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2021年7月,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不忘初心 以爱践行——“把最危险的任务交给我”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在全市出租车停运而战疫人员和物资又急需运力保障之时,马本萱带头报名:“我是一名老党员,接受过医务常识培训,请把最危险的应急运输保障任务给我。”15天里,马本萱主动承担应急任务27趟次、接受应急任务32趟次,先后免费接送下班医护人员、出院返家的老弱病人、半夜急诊病人68人次。他热心帮助一位80多岁的老人就医,老人的儿子旅美华人姜先生感动地越洋在“中国文明网”公众号上表扬他。2020年汛期,长江流域遭遇罕见洪峰,马本萱又站了出来,主动要求参加自己所在的周家山社区防汛值守和慰问帮扶。彻夜巡查、排查老旧房屋、为困难群众运送物资,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2021年10月,马本萱妻子重病住院,他克服重重困难,带领“奇瑞先锋车队”圆满完成为期10天的安徽省党代会保障任务。
恪守承诺,以爱践行——“有困难,就告诉我”
“有困难,就告诉我!”是马本萱的口头禅,也是他服务精神的生动写照。2014年他牵头成立奇瑞先锋车队,并发展成为芜湖一张志愿服务“流动名片”。他连续17年参加运管部门组织的爱心送考、送温暖、义务献血等活动,先后认领捐助帮扶困难学童9人,各类爱心捐款累计6.2万元。
2009年,家住香苑小区的孤残老人李奶奶雨天突发疾病,情况十分危急,邻居通过广播拨打马师傅电话,他及时赶到现场将她送医,使她转危为安。马师傅带领先锋车队与李奶奶结成帮扶对子,至今仍经常登门帮她打扫卫生、嘘寒问暖,自发捐款送去慰问物品。2010年芜湖市盲人学校搬迁至清水街道新校址后,盲校陈老师年老体弱、高度近视,每天上下班困难。马师傅得知后主动组织公司“先锋”车队,与陈老师结成“用车对子”提供免费接送服务。马师傅和“先锋车队”的队员们恪守承诺,风雨无阻,每周跑三趟,一直坚持到2018年6月陈老师退休,8年累计行程约3.5万公里。2012年2月,家住四褐山的韩先生身患癌症、家庭困难,每周到弋矶山医院化疗出行都急为艰难,马师傅带头发动爱心车队驾驶员献爱心,共捐款4000元。很多受过他帮助的人都说,马师傅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而马本萱从来都是朴实地说,“能帮上别人,也是一种幸福!”2016年,马师傅自愿签署捐献死后遗体和器官的协议,成为全市交通行业第一人。
坚守诚信,以爱践行——平凡岗位凸显模范本色
马师傅从事出租车营运29年来,刻苦专研汽车驾驶和维修业务,多年来在公司中的维修费用最低。在营运过程中,安全行车300万公里,从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29年来,他主动归还乘客遗失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贵重物品180件,现金及购物卡等2.7万元。由于成绩突出,马本萱被市运管部门评为芜湖市第一个五星级的出租车驾驶员。他领头成立的“马本萱劳模创新工作室”,一方面注重于新能源车小改革创新,另一面积极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连续四年带领公司百名党员和优秀驾驶员,为困难家庭考生进行“爱心送考”,帮助了350名学生圆了大学梦。每逢节假日,他都领着党员们到街道辖区特困户、孤寡老人家庭打扫卫生并赠送礼品慰问。四年来,探望重病患者官山社区夏女士、香宛小区瘫痪患者李奶奶等人30次,捐款捐物累计近万元。
马本萱工作室不仅为社会上困难人群做志愿服务,同时也与安徽师范大学共建社会实践基地战略协议,有220名大学生来“工作室”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芜湖市城北的“丰华养老院”,因位置离市区较远,老人生病去医院就医非常不便。针对这个情况,工作室主动联系该养老院负责人,承担了义务送患病爷爷奶奶去看病的重任,几年来,送他们去医院治病约90次,受到老人和他们儿女高度好评。
在平凡的出租车司机岗位上,马本萱用生动的实践,诠释了一名普通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榜样的力量,点亮了整座城市的文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