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了,暑假即将开始。往年的现在,是各大培训机构招生最火热的时候。
但今年情况特殊,随着上头对培训机构进一步的动作,随着教育部专门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已有多家教培头部机构开始传出裁员消息。
5月27日,高途(跟谁学)创始人陈向东在内部会上提出裁员计划,裁员比例在30%左右。
据作业帮内部人士爆料,作业帮IPO计划已经暂停并已经开始大裁员,有的部门几乎一人不留。
在微博、豆瓣、脉脉等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前脚刚收offer,租好房准备开工,后脚就被HR一个电话通知“延期入职”……
虽然机构回应“只是正常的人员优化和调整”,但资本市场上教育中概股遭遇的腥风血雨,撕开了整个行业的惶恐和迷茫。
从年初至今,新东方、好未来、高途、51Talk等教育中概股的股价均已腰斩。其中,跌幅最大的是高途,累计跌超70%,较1月底高位累计跌90%。
放在一年前,教培行业还无限风光,资本热钱涌动,机构扩张迅速,从业者薪水颇高;如今这短短半年,整个行业就如震荡下跌的股价,经历着一场大地震。
地震的源头,是政策的收紧。
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召开,通过了“双减”意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6月1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其中第三十三条规定: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育。
6月15日,教育部召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启动会。承担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相关制度设立及后续监管执行,组织实施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治理,指导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执法。指导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竞赛等活动。及时反映和处理校外教育培训重大问题。
新政策下达,一时人人自危。砍伐学龄前儿童项目,大规模裁员,回收应届生offer,教育机构拉开收缩序幕。
与此同时,15家校外辅导机构,因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原因,被处以顶格罚款,共计3650万。
监管风暴来袭,曾经将教育做成生意,通过贩卖焦虑赚钱的教培机构,如今正在自尝苦果……
打击“贩卖焦虑”,培训行业要变天
这些年,校外培训机构深入大街小巷,电视节目里、地铁车厢里、小区电梯里……广告无处不在,课外补习似乎成了每个小孩的必需品——
“你来,我们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们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
“你可以不报班提分,但清北复交只看一纸成绩。”
“有钱人家的孩子比你更努力。”
“现在读书不努力,今后就会阶层滑落。”
……
比起线下,在线教育行业更是火爆。融资一次次创新高,根据《2020年度中国在线教育投融资数据报告》,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融资总金额超过539.3亿元,全球教育投资大约 80% 都流向了中国。
在商人眼中,家长的焦虑真是个好东西。那是需求、是消费潜能,是真金白银,可以扩大,还可以制造。
即便课程价格贵得令人发指,也照样有人会买单。
对家长来说,通过购买校外培训机构的课程和服务,被催生放大的焦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家长下单一门课程后,随即而来的就是“孩子这门课稳了”“可以坐等满分”的幻觉。
但问题是,孩子真的需要上这门课吗?“强大师资”真的能快速拉升成绩吗?父母的望子成龙路究竟是“原生态”的,还是在商家添油加醋、精心操控下被扭曲的呢?
为了推销课程,很多教育机构会使出三类招数:虚构、夸大、诱导。
①虚构,主要是虚构教师资质、执教履历。
这里,不得不提到此前最令人啼笑皆非的一次广告乌龙——著名的“四校同师”事件。
今年1月,“四家在线教育机构代言人为同一人”的话题冲上热搜。
网友发现,猿辅导、作业帮、高途课堂和清北网校这四家在线教育机构所投放的广告视频主讲,竟为同一人。
在猿辅导的视频里,她自称“做了一辈子小学数学老师”;在高途课堂的广告中,她则又变成了“教龄40年的英语老师”。
有网友发现,这位为四家网校背书宣传的主人公,疑似某“网红”。
于是网友质疑,这四家在线教育机构找了同一家信息交流广告供应商,而供应商聘请了同一“演员”制作广告。
虚构教师的资质和履历,在教培机构并不罕见。
据市场监管总局报告,在检查过程中,15家校外培训机构里有8家存在虚构教师学历、教龄、荣誉等情况;有9家机构存在虚构教师教培经验、授课时长和工作履历的情况。
比如,新东方“名师风采栏”103名教师中,76名实际教龄与宣传不符,虚假宣传比例达73.8%;蓝天教育宣传“教研团队超过85%的老师来自985/211大学”,实际仅有18人,占比不到15%。
②夸大,主要指夸大培训效果、机构实力。
例如,掌门1对1的广告语中,有“押中97道原题”“最后60天语数外提高70分”等内容,但都无法提供证明;思考乐宣称其教研团队“培养出数十名中考状元、向5所名校输送逾650名高端学员”,但同样只是说说而已,无法提供任何相关材料证明。
③诱导,通过虚构原价及优惠折价,引家长入坑。
例如,学而思在某电商平台销售的多款培训课程,销售页面显示诸如“价格¥799.00,促销价¥20.00”的促销活动,但这799元的原价课程,此前从未实际成交过。地方市场监管部门调查显示,有类似价格欺诈操作的培训机构不在少数。
家长们投入了大量金钱,孩子们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结果犹未可知,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些机构赚得盆满钵满。有的机构先后融资十几轮,有的早就上市。资本加持下,几乎每家都在招兵买丁、跑马圈地。广告里口口声声“为了孩子”, 实际上是把家长的焦虑和孩子的成绩变成了资本逐利,带偏了中国教育的方向。
市场经济,愿买愿卖,本无可厚非。但正如市场监管部门有关负责人所说,教育培训行业社会关注度高,具有公益性质和公共服务属性,亟须从“逐利的产业”回归“良心的行业”,从无序竞争回归健康发展。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就是为了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杜绝贩卖焦虑,不让校外培训再打造出一个“教育体系”。
至于那些拒不整改、屡查屡犯、情节恶劣的违法行为,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可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营业执照。
教育需要“公平”,对“付费高速”零容忍
打击学区房之后,又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大整顿,这样的组合重拳出击的意图是什么呢?
整顿教育行业,说到底还是为了让教育回到本质。
基础教育的本质,第一个作用,是学习知识、形成对世界的认识;第二个作用,是筛选人才。
家长们首先要明白,国家设立中考和高考的目的是为了节约资源而选拔最合适的人才,而不是为了保证每个人都可以上高中和上大学。
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资质和聪明度不一样,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去搞科研,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当医生、教师等职业。
从某些程度看,2022年的新中考设定了十门考试科目,难度不大,其目的就是为了选拔选拔基础性的全面人才。
科目越多,出现筛选错误的可能会越小。毕竟失手的只会一两门,不会所有。聪明的孩子学什么都好,包括游戏和运动。这无疑也让初级选拔具有更加客观的可靠性。
而高考3+3,分层文理科,在基础教学筛选的基础上,再侧重于专业选拔。把适合的孩子挑出来,培养他们上大学,培养他们成才,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富强服务。
所以,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按钱分配,教育均衡化就是让那些寒门学子有机会跳出来。
就像电视剧《小舍得》中,米桃这样的孩子,出生底层但学习天赋极高,生活中也会有很多和她一样的孩子,这些孩子天生没有父母的托举和资源的加持,他们需要的就是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才能让他们得以从农村突围、改变命运。
试想,一个孩子校内上了八个小时,校外再补课三个小时,他比不补课、只学了八个小时的孩子成绩好,那就能说明他有天赋和学习能力吗?
当然不算,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作弊”。
在9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更舍得花钱投资的父母可能会托举出一个看似学霸的孩子,但这样的孩子在学术的路上或许并不能走得太远,也不一定是教育考试真正想筛选出来的那批人。毕竟,未来学术创新的路,靠“打鸡血”不再有效。
而事实上,很多孩子根本走不到高中,在初中就打不动鸡血了。
因为他们没有后劲了!打个比方,这就有点像运动会中的兴奋剂,短期拉分,身心疲惫,会给后面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从国家层面来说,当然不希望选拔出来的是这样身心都不健康的孩子。
“学校学不好,就让娃课后补。” 这样想法没有错,但也要认清一个现实,在补课上给娃花1万还是5万,10万还是100万,得到的教学品质肯定是不一样的。
如果教育也变成“贵的才是好的”,那势必会导致最好的教育资源,都分配给了最有钱的家庭。
上一代竞争获胜的人,他们的下一代,也越有机会获胜。这就是:阶层固化。
教育,是绝大多数普通人跨越阶层的最重要的通道。所以在这条通道上,不能有付费高速,更不能被钱堵死。教育必须公平。
补习班凉凉了,那娃去哪里补课?
新政之下,也有不少家长抱怨连连:
“请不要把矛头对准校外培训机构!如果好的教育资源不是稀缺的,如果清北随便进,谁还天天这么疯狂!孩子成绩差,我自己又教不来,如果不能送补习班的话,那怎么办呢!?”
虽然补习班吸血,但家长们都明白,孩子们未来都要面临中高考,他们需要补习班。
唯分数论的情况下,没有分数就没有出路,所以就拼命找补习班。
在“分数焦虑”“升学焦虑”的驱动下,大部分的家长不给娃报几个培训班心里就不踏实。
难道补习班都会取消吗?以后没地方补课了?
补习班并不会完全取消,只不过它的性质会大改。
从贩卖焦虑的超前“提高”,转变为“补差”为主。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表示:
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这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难题,目标是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把学生从校外学科类补习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我们不能否认培训机构存在的意义,它确实也给很多学习上有困难、落后于同学的孩子带来帮助,但补习班的作用应是对学校学习的辅助,而不是“正餐”。
教培行业不会真的凉凉了,只是需要转型,回归教育的本心才是长久之计。
整顿的目的是严禁某些资本利用政策、利用心态、使用种种下三滥手法制造危机感,从而促使所有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孩子补习,而他们从中获得商业利益。
对于夸大宣传、煽动焦虑的教育机构,资本化运作的教育机构必须退场。
新政之下,没了资本注入,同时随着学生报名的人少了,现有的培训老师高工资无法维持,未来很多校外机构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简直可以说是“要了老命”。
极端的说,未来五年能活下来的机构不多。所以在这里也提醒各位家长,挑选机构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资格
2.收费不能超过三个月
3.教师资格
4.资金银行代为托管
5.教学内容不能超纲
6.校区有安全保证
7.虚假广告
8.培训时间不能超过晚上八点半
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报班的时候谨慎一点,很有必要!
虽然此次改革的板子打在培训机构身上,但问题真正的根源,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和不均衡,是不同职业在社会评价上的巨大落差,所以家长们才会拼了命地对稀缺教育资源进行极致的追逐。
要无视学区房、超前学习、掐尖录取,要逃避内卷和焦虑,需要的不只是整顿校外培训机构,不只是家长要“小舍得”,更取决于社会能否为每个孩子提供多元的上升通道,让不同的职业足够体面有尊严。
教育的责任,是在一个社会的成长过程里,由每一个人共同承担。好的教育,要思考的不仅是培训机构。
版权归家长口袋所有
家长口袋作为家长教育路上的必备智囊,帮助您缓解升学焦虑,坐览全球领先教育理念与方法。欢迎关注家长口袋(ID:jiazhangkoud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