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一个用完的化妆品空瓶,却有人以数十元甚至数百元的高价求收?记者发现,二手平台收购空瓶的疑似“黄牛”众多,发布空瓶帖子几乎都会被秒拍下,而回收的空瓶大多被用于二次包装售卖。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闫梓濛/摄
小小空瓶,为何如此吃香
在生活中,瓶子或包装就是品牌的“招牌”,也是消费者甄别化妆品是否为正品的主要参考依据。而在化妆品造假的各环节中,由于仿制瓶子的成本相对更高昂,因此回收正品空瓶就成为造假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当然,“真瓶装假货”一般都需要精心包装一番,搞些“故事营销”私域走货的把戏,以“残次品”“免税店产品”“小样试用品”等说辞掩人耳目,通过朋友圈、微商、直播间等渠道“低价”售假。
小赚一笔,反倒会坑自己
我们不妨简单算一笔账,拿动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大牌面霜来说,即便以几百元的价格回收空瓶,在包装成正品后以原价或者所谓折扣价贩卖,这背后仍有巨大非法获利空间。而此“利”,才是造假者眼中空瓶的真正“价值”。
其实,那些想着卖空瓶“小赚一笔”的消费者,最后反倒大概率会坑了自己。这其中的逻辑很好理解:看上卖空瓶那小几百块钱的人,通常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他们更可能被“低价”的高档化妆品吸引,也更容易成为“真瓶装假货”的中招者。
打击造假,人人利益攸关
当然,化妆品空瓶不是不可以回收,而是要有处可收——要有正规的渠道、平台和完整的回收机制。对于化妆品的生产厂家来说,回收消费者使用过的空瓶,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减少市面上的假货。
打击造假,人人都是利益攸关者。毕竟“每出售一个空瓶,就可能多一个假货受害者”,又焉知你不会是下一个假货受害者呢?若每个人都成为一道防线,让造假者无空可钻,我们在消费时也能更安心、舒心。
(以上综合红网、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
V视角:
@小熊家的香蕉 :我扔瓶子都刮了字,怕被拿去做假货。
@我的眸中客:这跟卖假酒差不多。
@人生能力有限:将空瓶子放在二手平台上,会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墩墩糯:不要在小店买大牌商品。
@爱冰淇淋:别成了制假售假的“帮凶”。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真瓶装假货”,老把戏罢了。治理此类问题,堵疏结合是“正道儿”——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和畅通正规回收渠道,让空瓶子“有处可去”,才能实现“良币驱逐劣币”。对于消费者来说,下次再想卖空瓶子的时候,不妨先掂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