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价收购微信号_长期高价回收微信号

24小时在线收购微信

采兰!24小时收微信现结(微信识别花草的小程序)

频道:24小时在线收购微信 日期: 浏览:35

艾蒿,◆草名。也稱“蕭”、“艾”或“冰臺”。○[宋][陳師道]《河上》詩:“窺巢烏鵲競,過雨艾蒿光。”○[蕭紅]《生死場》二:“艾蒿的氣味漸漸織入一些疲乏的夢魂去。蚊蟲被艾蒿煙驅走。”

白蒿,◆草本植物名。一名艾蒿,俗呼蓬蒿。○《詩‧召南‧采蘩》“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三國][吳][陸璣]疏:“蘩,皤蒿,凡艾白色為皤蒿。今白蒿春始生,及秋香美可生食,又可蒸食。一名游胡,[北海]人謂之旁勃。”○[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白蒿》:“白蒿處處有之。有水陸二種。”

蒿艾,◆1.即艾蒿。一種野生的草。泛指野草。○[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序》:“城郭崩毀,宮室傾覆,寺觀灰燼,廟塔丘墟,牆被蒿艾,巷羅荊棘。”○《南史‧恩倖傳‧紀僧真》:“[僧真]夢蒿艾生滿江,驚而白之。”○[清][方文]《窮冬六詠‧無薪》:“依人斬蒿艾,無處拾柴荊。”◆2.指草野。亦指草野之士。○《晉書‧皇甫謐傳》:“陛下披榛採蘭,并收蒿艾。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遠。”○[唐][韓愈]《南山有高樹行》:“汝落蒿艾間,幾時復能飛。”

蒿草,◆草名。有青蒿、白蒿等數種。○[三國][魏][曹丕]《陌上桑》詩:“寢蒿草,蔭松柏,涕泣雨面霑枕席。”○[明][袁宏道]《相逢行》:“行行即曲巷,曲巷多蒿草。”○[楊朔]《海市》:“那是一片墳墓,高高低低,墳頭上長滿蒿草。”

蒿宮(蒿宫),◆指[周]代以蒿為柱之宮。○《大戴禮記‧明堂》:“[周]時德澤洽和,蒿茂大,以為宮柱,名蒿宮也,此天子之路寢也。”○[南朝][宋][謝莊]《宋明堂歌‧歌太祖文皇帝》:“蒿宮仰蓋,日館希旌。”○[唐][王勃]《九成宮頌》序:“其有斟酌千古,文明一代,蒿宮不陋,茨山可仰。”一說“蒿宮”即郊宮。○[章炳麟]《官制索隱》:“明堂在郊,郊字古借用蒿,故郊宮或作蒿宮。”

蒿荒,◆猶荒蕪。如:以壞地換富裕中農好地,他們准會蒿荒不種。

蒿棘,◆蒿草與荊棘。亦泛指野草。○[南朝][梁][江淹]《思北歸賦》:“步庭蕪兮多蒿棘,顧左右兮絕親賓。”○[唐][李約]《城南訪裴氏昆季》詩:“村蹊蒿棘間,往往斷新耕。”

蒿箭,◆以蓬蒿製作之箭。用以比喻無用而不足惜之物。○《三國志‧魏志‧明帝紀》“[新城]太守[孟達]反,詔驃騎將軍[司馬宣王]討之”[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時眾臣或以為待之太猥,又不宜委以方任。王聞之曰:‘吾保其無他,亦譬以蒿箭射蒿中耳。’”○《北史‧源彪傳》:“國家待遇[淮]南,失之同於蒿箭。”

蒿徑(蒿径),◆指長滿雜草的小路。○[宋][范成大]《元夜憶群從》詩:“愁裏仍蒿徑,閒中更蓽門。”

蒿萊(蒿莱),◆1.野草;雜草。○《韓詩外傳》卷一:“[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蒿萊。”○《後漢書‧獨行傳‧向栩》:“﹝[向栩]﹞及到官,略不視文書,舍中生蒿萊。”○[唐][杜甫]《夏日嘆》詩:“萬人尚流冗,舉目惟蒿萊。”○[魯迅]《集外集‧<無題>詩》:“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2.草野。○[三國][魏][阮籍]《詠懷》之三一:“戰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唐][岑參]《送杜佐下第歸陸渾別業》詩:“還須及秋賦,莫即隱蒿萊。”○[黃侃]《效庾子山<詠懷>》:“我本蒿萊人,焉能知治亂?”

蒿藜,◆1.蒿和藜。泛指雜草;野草。○[唐][杜甫]《無家別》詩:“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清][余懷]《<板橋雜記>序》:“蒿藜滿眼,樓管劫灰,美人塵土。”◆2.謂住蒿萊蓋的房子,吃藜藿做的食物。形容生活貧困。○[宋][曾鞏]《秋懷》詩:“出門榛棘不可行,終歲蒿藜尚難卹。”

蒿里,◆1.古輓歌名。○[晉][崔豹]《古今注‧音樂》:“《薤露》、《蒿里》,並喪歌也。出[田橫]門人。○[橫]自殺,門人傷之,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滅也;亦謂人死魂魄歸於蒿里……至[孝武]時,[李延年]乃分為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為挽歌。”○[明]徐霖《繡襦記‧歌郎競技》:“歌聲悽愴稱獨步,《蒿里》與《薤露》,號泣於旻天,遑遑子求父。”○[清][蒲松齡]《聊齋志异‧褚生》:“[劉]命之歌,為歌《蒿里》。”◆2.本為山名,相傳在[泰山]之南,為死者葬所。因以泛指墓地;陰間。○《漢書‧廣陵厲王劉胥傳》:“蒿里召兮郭門閱,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顏師古]注:“蒿里,死人里。”○[晉][陶潛]《祭程氏妹文》:“死如有知,相見蒿里。”○[唐][羅隱]《芳樹》詩:“[秦王]不肯歛手下沙丘,[孟賁]不合低頭入蒿里。”

蒿廬(蒿庐),◆草屋。○[漢][桓寬]《鹽鐵論‧毀學》:“而[包丘子]不免於瓮牖蒿廬,如潦歲之蛙。”○《史記‧滑稽列傳褚少孫論》:“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

蒿露,◆《蒿里》和《薤露》,古輓歌名。亦借指死亡。○[清][周亮工]《書影》卷四:“戊子余入[閩]時,客以其詩來,予悲其蒿露,謂客曰:‘余任其葬,子任其詩。’”

蒿莽,◆草莽。○[明][張四維]《雙烈記‧計定》:“風流[江]左,曾羡[周郎],霸王業俱蒿莽,空勞鐵索沈千丈。”

蒿目,◆1.極目遠望。○《莊子‧駢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憂世之患。”○[宋][王安石]《憶金陵》詩之二:“蒿目黃塵憂世事,追思陳跡故難忘。”○[清][李漁]《玉搔頭‧分任》:“蒿目為時憂,年未艾霜雪盈頭。”◆2.猶言蒿目時艱。○《明史‧職官志一》:“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間有賢輔,卒蒿目而不能救。”參見“蒿目時艱”。

蒿目時艱(蒿目时艰),◆蒿目,極目遠望;時艱,艱難的時局。形容對時局憂慮不安。語本《莊子‧駢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憂世之患。”○[清][馮桂芬]《<梵隱堂詩存>序》:“洎為和尚,袖手局外,蒿目時艱,一腔抑塞幽憤之氣,無所發紓,不覺見之於詩。”○《孽海花》第三十回:“﹝[顧肇廷]﹞是[雯青]的至交,先本是[臺灣]的臬臺,因蒿目時艱,急流勇退,[威毅伯]篤念故舊,派了這個清閒的差使。”○[孫中山]《上李鴻章書》:“蓋有慨乎大局,蒿目時艱,而不敢以巖穴自居也。”

蒿惱(蒿恼),◆猶打擾;麻煩。○[元]本[高明]《琵琶記‧五娘到京知夫行蹤》:“奴家准擬今日抄題得幾文錢,追薦公婆,誰知撞着兩個風子,自來蒿惱人一場。”○《清平山堂話本‧花燈轎蓮女成佛記》:“婆子在此蒿惱三年,今晚去也!”○《醒世恒言‧大樹坡義虎送親》:“又且素性慷慨好客,時常引着這夥三朋四友,到家蒿惱,索酒索食。”○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五出:“〔净唱〕孩兒去矣,媽媽憂憶你。〔合〕……兩下休憂慮,頻頻寄書歸。〔净〕祇被當直蒿惱,日夜駡着伊。”

采兰!24小时收微信现结(微信识别花草的小程序)

蒿蓬,◆1.蒿和蓬。泛指雜草。○[晉][陶潛]《詠貧士》之六:“[仲蔚]愛窮居,遶宅生蒿蓬。”○[明][劉基]《夏夜臺州城中作》詩:“良田半作龜兆坼,粳稻日夕成蒿蓬。”○[清][顧炎武]《勞山歌》:“古言[齊國]之富[臨淄]次[即墨],何以滿目皆蒿蓬。”◆2.草野。○《南史‧梁武烈世子方等傳》:“生在蒿蓬,死葬溝壑,瓦棺石槨,何以異茲。”○[金][元好問]《光武臺》詩:“當年[赤帝]孫,提劍起蒿蓬。”○[清][孫枝蔚]《旅興》詩之三:“寓目增黽勉,慨焉念蒿蓬。”

蒿丘,◆指墳墓。○[唐][崔湜]《秦州薛都督輓詞》:“古來鐘鼎盛,共盡一蒿丘。”

蒿然,◆憂煩;憂慮不安貌。○[清][魏源]《聖武記》卷十:“當軍興之際,天子蒿然議移巡撫,移提督,屢下廷議,或可或否。”

蒿矢,◆箭的一種。因箭杆用禾稈製成,故稱。○《後漢書‧儒林傳上‧劉昆》:“每春秋饗射,常備列典儀,以素木瓠葉為俎豆,桑弧蒿矢,以射‘菟首’。”○[宋][王安石]《送董伯懿歸吉州》詩:“亦曾戲篇章,揮翰疾蒿矢。”

蒿室,◆猶蒿宮。○《竹書紀年》卷下:“[周]德既隆,草木茂盛,蒿堪為宮室,因名蒿室。”

蒿憂(蒿忧),◆為世事憂慮。語出《莊子‧駢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憂世之患。”○[清][魏源]《<明代食兵二政錄>敘》:“勞臣藎士,蒿憂瑰畫,粲矣,具矣!”

蒿蒸,◆蒸騰貌。○《宋書‧顏延之傳》:“欲者,性之煩濁,氣之蒿蒸,故其為害,則燻心智,耗真情,傷人和,犯天性。”

蒿豬(蒿猪),◆豪豬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豪豬》。

蒿子,◆一般指花小、葉子作羽狀分裂、有某種特殊氣味的草本植物。

蒿子稈兒(蒿子秆儿),◆茼蒿的嫩莖葉,可作蔬菜。

黃蒿(黄蒿),◆枯黃了的蒿草。亦泛指枯草。○《漢書‧五行志中之上》:“[長安]城南有鼠銜黃蒿、柏葉,上民冢柏及榆樹上為巢。”○[漢][蔡琰]《胡笳十八拍》之十七:“塞上黃蒿兮枝枯葉乾,沙場白骨兮刀痕箭瘢。”○[唐][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之五:“黃蒿故城雲不開,白狐跳梁黃狐立。”○[韓起祥]《翻身記》:“黃蒿捆子把門堵,風掃院子月點燈。”

采兰!24小时收微信现结(微信识别花草的小程序)

黃花蒿(黄花蒿),◆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開黃色花,全草供藥用,可提取芳香油或配製農藥,夏秋亦以泡作清涼飲料。苗莖可嫁接菊花。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黃花蒿》。

角蒿,◆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豬牙菜。莖葉似青蒿,花紫紅色,秋季結蒴果,呈長角狀。角蒿灰可治口瘡。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角蒿》。

馬薪蒿(马薪蒿),◆牡蒿。○《詩‧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蔚”[三國][吳][陸璣]疏:“蔚,牡蒿也,三月始生,七月華,華似胡麻而紫赤,八月為角,角似小豆,角銳而長,一名馬薪蒿。”

牡蒿,◆亦稱“牡菣”。◆植物名。多年生草本。全草供藥用。民間用葉代茶,或燃乾草驅蚊。○《詩‧小雅‧蓼莪》“匪莪伊蔚”[漢][鄭玄]箋:“蔚,牡菣也。”○[孔穎達]疏引[三國][吳][陸璣]曰:“牡蒿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牡蒿》:“《爾雅》:‘蔚,牡菣。’蒿之無子者。則牡之名以此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牡蒿》﹝集解﹞引《別錄》:“牡蒿生田野,五月、八月採。”

蓬蒿,◆1.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叢;草莽。○《禮記‧月令》:“﹝孟春之月﹞藜莠蓬蒿並興。”○《莊子‧逍遙游》:“﹝斥鴳﹞翱翔蓬蒿之間。”○[晉][葛洪]《抱樸子‧安貧》:“是以俟扶搖而登蒼霄者,不充詘於蓬蒿之杪。”○[明][李夢陽]《漢京篇》:“[霍氏]門前狐夜號,[魏其]池館長蓬蒿。”○[峻青]《秋色賦‧夜宿靈山》:“看到的是滿地荒草,遍野蓬蒿。”◆2.借指荒野偏僻之處。○[漢][桓寬]《鹽鐵論‧通有》:“山居澤處,蓬蒿墝埆,財物流通,有以均之。”○[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十三:“並世奇男淑女,慧業天生,湮沒蓬蒿,姓名翳寂,豈少也哉!”◆3.茼蒿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一‧茼蒿》。

青蒿,◆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葉互生,細裂如絲,有特殊氣味。莖、葉可入藥。嫩者可食。也叫“香蒿”。○[唐][韓愈]《醉留東野》詩:“[韓子]稍姦黠,自慚青蒿倚長松。”○[宋][蘇軾]《送范德孺》詩:“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神麴》:“凡造神麴所以入藥……造者專用白麵,每百斤入青蒿自然汁,馬蓼、蒼耳自然汁相混和作餅。”○[郭小川]《平爐王出鋼記》詩:“天上的星星擺開溜,草原上的青蒿張開手。”

桑弧蒿矢,◆謂行桑弧蓬矢之禮以勵志。蒿,蓬蒿。○《後漢書‧儒林傳上‧劉昆》:“[王莽]世,教授弟子恒五百餘人。每春秋饗射,常備列典儀,以素木瓠葉為俎豆,桑弧蒿矢,以射菟首。”參見“桑弧蓬矢”。

殺人如蒿(杀人如蒿),◆見“殺人如麻”。

傷心蒿目(伤心蒿目),◆舊時謂志士仁人對艱危時世的關切憂慮。○《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孔夫子]﹞於是乎就喟嘆曰:‘吾與[點]也。’這句話正是個傷心蒿目之詞,不是個志同道合之語。”

束蒿,◆一束蒿草。用於燃火。○[宋][蘇軾]《中山松醪賦》:“豈千歲之妙質,而死斤斧於鴻毛;效區區之寸明,曾何異於束蒿。”○[宋][范成大]《公辨再贈復次韻》:“書生活計極蕭騷,爝火微明似束蒿。”

松蒿,◆1.長在墳地上的松樹與蒿草。借指墳墓。○[唐][黃滔]《祭崔補闕》:“肴匪豐俎,酒匪馨壺。嘆松蒿以永往,託蘋藻以聊舒。”◆2.植物名。也叫糯蒿。一年生草本,莖直立,葉對生,花單生,生於山地草坡。可入藥,能清熱利濕。

同蒿,◆蔬菜名。屬草本植物。○[元][王禎]《農書》卷八:“同蒿者,葉綠而細,莖稍白,味甘脆,春二月種,可為常食,秋社前十日種,可為秋菜。”

香蒿,◆青蒿的一種。○[宋][沈括]《夢溪筆談‧藥議》:“[陝西][綏][銀]之閒有青蒿,在蒿叢之閒,時有一兩株,迥然青色,土人謂之‘香蒿’。莖葉與常蒿悉同,但常蒿色綠,而此蒿色青翠,一如松檜之色;至深秋,餘蒿並黃,此蒿獨青,氣稍芬芳。”

邪蒿,◆野生植物名。高二三尺。複葉,葉紋皆斜,夏開小白花,根葉可食。○《北齊書‧邢峙傳》:“[峙]方正純厚,有儒者之風。廚宰進太子食,有菜曰‘邪蒿’,[峙]命去之,曰:‘此菜有不正之名,非殿下所宜食。’”[清]林則徐《廣東越華粵秀羊城三書院觀風告示》:“誠使邪蒿必斥,自嚴溺口之防;定知摛藻為華,佇入點頭之選。”徐珂《清稗類鈔‧植物‧邪蒿》:“邪蒿,草名,野生,莖高二尺許,葉為複葉,分歧甚多。夏開小白花,為複繖形花序。其根、葉,古以為蔬。”

薪蒿,◆指柴草。○《魏书·张彝传》:“神二年,羽林虎賁幾將千人……遂便持火,虜掠道中薪蒿,以杖石爲兵器,直造其第,曳彝堂下,捶辱極意,唱呼嗸嗸,焚其屋宇。”○《宋史·食货志上二》:“令諸州受租籍不得稱分、毫、合、龠、銖、釐、絲、忽,錢必成文,絹帛成尺,粟成斤,絲綿成兩,薪蒿成束,金銀成錢。”

薰蒿(熏蒿),◆氣蒸騰貌。○[漢][董仲舒]《雨雹對》:“運動抑揚,更相動薄,則薰蒿歊蒸,而風雨雲霧電雷雪雹生焉。”

野蒿,◆艾蒿的別名。○[明][何景明]《白帝城》詩:“[永安]亦在荒城裏,玉殿凄涼空野蒿。”○[清][厲鶚]《普靜寺》詩:“[梁]朝佐命[齊]家令,燈暗伽藍長野蒿。”○[清]徐昂發《城南二首次宋五嘉升韻》之二:“東風倚棹木蘭舠,舊時[淮][張]剩野蒿。”按,[張],指[張士誠]。

茵陳蒿(茵陈蒿),◆即茵陳。○[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茵陳蒿》﹝釋名﹞引[陳藏器]曰:“此雖蒿類,經冬不死,更因舊苗而生,故名因陳,後加蒿字耳。”參見“茵陳”。

簪蒿席草,◆以蒿作簪,以草為席。形容生活艱苦。○《東觀漢記‧杜林傳》:“﹝[杜林]﹞於[河西]得漆書古文《尚書經》一卷,每遭困厄,握抱此經。寄[隗囂]地,終不降志辱身,至簪蒿席草,不食其粟。”

焦蒿,◆枯槁;憔悴。○[明][袁宏道]《與龔惟長先生書》:“求名只為一生官位,然焦蒿已甚,縱位至台鼎,名加[孔][墨],所樂無幾。”